日本皇室的后妃制度和她們的現代角色

現在,對於天皇的配偶使用“後”字,用以稱呼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對於皇太子、親王、王的男性皇族的配偶使用“妃”字,用於稱呼皇太子妃、親王妃、王妃。

這個

“後”自古以來用於表示天皇的配偶的地位

(在令制時期以前也使用,在《大寶律令》中也有)。

“妃”的用法是有變化的,

明治二十二年所制定的明治皇室典範中規定“稱為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皇太子妃、皇太孫皇太孫妃、親王親王妃、內親王王王妃女王”,從這之後將其限定為男性皇族的配偶使用。

在這之前,對於天皇配偶的稱謂、出身、待遇、人數等歷經各種變化,其所起的作用也因時代的不同和配偶自身想法的所差別。

日本皇室的后妃制度和她們的現代角色

第123代天皇・大正天皇的貞明皇后(九條節子),她是皇室廢除側室制度的第一位“一夫一妻制”皇后

后妃制度的變遷

太后、皇后、妃、夫人、嬪、中宮、女御、更衣、典侍、掌侍……這些並不是同一時代的稱謂,而是根據時代不同其內容及身份發生變化,但這些都是對天皇配偶的稱呼(處於這個立場的人不定都是天皇的配偶。也有過沒有配偶關係的皇后地位)。另外,對於其他后妃的特殊地位,還有女院制度等,其歷史比較複雜。

下面對這個複雜歷史進行簡化歸納。希望透過歸納可以確認近代以前配偶的地位和制度與現代的狀況有何區別。

(1)古代。

在令制之前的時代,天皇的所有配偶都稱為“ kisaki”,之後到推古的朝代(從6世紀末至7世紀初)時處於最高地位的稱“ohokisaki”(大後),以區別於其他 kisaki。之後逐漸完備配偶制度(後宮制度),直至制定《大寶律令》(8世紀初)時,將配偶的相關制度確定下來。

《大寶律令》規定天皇的嫡妻為皇后,其他的後宮分別設妃(兩名)、夫人(三名)、嬪(四名)。但是,這種妃、夫人、嬪到平安時代中期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平安時代初期,在夫人、嬪之後的地位出現女御,且其地位上升,要經過女御後成為皇后(更衣位於女御之下的地位)。

對於中宮,其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天武天皇的皇后稱中宮的歷史,在《大寶律令》制定後,其意義發生了變化(當初為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三後的含義。之後指皇太夫人,即天皇的母親,處於“夫人”的地位)。之後雖然又發生變化成為皇后的別稱,但在同時存在兩位皇后時,稱後來成為皇后的一位為中宮(一條天皇的時代)等,可見隨時代不同其含義有所變化。

日本皇室的后妃制度和她們的現代角色

現在日本的皇后雅子(小和田雅子)

(2)中世、近世。

處於皇后及女御地位的稱謂自南北朝時代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稱為典侍、掌侍的後宮職員(不是全部)。

其後,女御於16世紀後半期、皇后於17世紀分別重現,在江戶時代,典侍、掌侍(不是全部)也是作為天皇的配偶,處於女御之下的地位。

(3)明治皇室典範制定後。

明治維新後,皇室的各項制度被整合,後宮制度也有所改變,從制度上講,天皇的配偶僅有皇后。

明治皇室典範中非嫡出子也成為皇族,明治天皇為最後一位有非嫡出子的天皇。

其後的大正天皇和昭和天皇沒有側室,昭和二十二年所制定的現行皇室典範從制度上規定非嫡出子不能成為皇族,延續至今。

參考 天皇的配偶、皇子的數量

歷史上,天皇擁有多位配偶的先例比較多,配偶超過20位的先例有:桓武天皇、嵯峨天皇、清和天皇、龜山天皇、後醍醐天皇等(擁有10位以上配偶的天皇更多)。另外,皇子、皇女的人數超過40位的天皇有:嵯峨天皇、光孝天皇等,超過30位的有:桓武天皇、文德天皇、龜山天皇、後水尾天皇等。但沒有皇子、皇女的天皇(其中也有夭折的天皇)或是皇子、皇女的數量不足10位的天皇佔歷代天皇的半數以上,由此可見,天皇並非都是多子多孫的。

關於后妃的角色(以皇后為中心)

在日本悠久的歷史中,后妃所起的作用不僅是為了延續香火,除了從事社會福利及皇室文化相關活動外,也起到重要的政治作用。

參考 皇后的政治角色

在古代的皇后中,也有由皇后以女性天皇的形式即位的情況(敏達天皇的皇后即位成為推古天皇。舒明天皇的皇后即位成為皇極天皇。天武天皇的皇后即位成為持統天皇),也有處於重要政治地位的先例(天武天皇的皇后鸕野贊良皇女即後來的持統天皇以及聖武天皇的皇后藤原安宿嬡等),在政治上擁有對皇室的支援的權力。

皇后的政治地位在其後發生變化,不再被視為權力者,但在攝政政治的時代,也有一些處於三後(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等地位,作為天皇的母親而影響政治的先例,而且直到江戶時代,也有天皇的配偶或是處於天皇母親立場的人干預皇位繼承及天皇的繼位、讓位等情況。

到明治時代,皇后角色中增加了新的元素。

自明治時代起,雖然沒有皇后、皇太后直接插手政治的情況,但增加了外交方面的元素。

另外,不僅是宮廷內,而且面向社會起到積極的作用。直至今日,其除了是天皇配偶及皇子母親外,

作為處於女性皇族中最高位置的皇族,需要維持傳統,並以符合時代的形象從事社會活動,這在維持天皇制度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皇室的后妃制度和她們的現代角色

1923年,對關東大地震受災者進行慰問的貞明皇后

歷史上,后妃的角色是寬泛的,雖然沿襲傳統,但隨時代也有所變化,下面對現行憲法下的角色從三個觀點進行歸納。

(1)從公的角度支援天皇。

有陪伴天皇參加公務活動(宮中慶典活動、行幸、外國交往繼承傳統文化等)的情況,也有與天皇分開單獨活動的情況。

無論是與天皇一起活動還是單獨活動,基本上是以天皇配偶的角色出現,由於天皇為男性,作為女性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這樣的分析雖然有可能涉及社會分工中男性性和女性性的問題,但是后妃通常擔任一般社會意識中適合女性的工作,透過女性所帶來的和諧氛圍,使天皇的象徵形象及象徵作用得到擴充套件。

(2)從私的角度支援天皇。

其作為天皇家族一員的角色。雖然這個角色被定位為私的層面,但實際上皇室的家族本身即是公的存在,而且是以象徵(=天皇)為中心的家族,皇后是作為眾所期待的理想家族的一員而存在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其公的意義也是很大的。

皇后作為天皇的配偶,與天皇的子孫的關係是母親或是祖母,並對皇室內的各個事項進行詳盡安排。

日本皇室的后妃制度和她們的現代角色

1955年,進行養蠶活動的香淳皇后

(3)皇后個人活動所體現的角色。

這是根據皇后個人的關注點進行活動的角色。如透過與學問、藝術或體育等相關的活動所體現的角色,屬於這個範疇。

雖然這原本是以個人立場從事的活動,但如果國民有機會接觸到,則會對國民形成象徵形象有所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對於具有公的意義的活動,也是需要皇后承擔一定的角色來從事活動(我們可以注意到,從活動的實質意義出發,即使是皇后透過個人的興趣所導致的行為,也是時刻意識到自身是作為象徵天皇的配偶來進行活動的)。

處於皇后或是妃的立場的女性皇族,國民期待她們承擔以上(1)至(3)的角色,

但是關於各種角色該如何分配重點,或是根據時代的要求其角色應如何變化等,還有各種課題,

在其實際活動中,是需要付出很多他人無法想象的努力的。

日本皇室的后妃制度和她們的現代角色

(本文節選自笹川日中友好基金“閱讀日本”書系之《思考皇室制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文章圖片均來自維基百科,轉載請留言獲得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