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明代白銀的貨幣化,僅僅是因為白銀的大量流入嗎?

造成明代白銀的貨幣化,僅僅是因為白銀的大量流入嗎?

明朝白銀貨幣化,白銀大量流入是一個原因,但這不是唯一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明朝紙幣推廣的失敗,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眾所周知,在中國的歷史上,作為貨幣的有鐵製的貨幣,有銅製的貨幣,有金制的貨幣,也有銀子製作的貨幣。在所有的這些各種各樣的金屬製作的貨幣之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銅製的和鐵質的,鐵質的貨幣,比如先秦時期的各國錢幣,很多都是鐵質的,而相信大家小的時候,很多人也都見過清朝時期的銅錢,或者是鐵質的錢幣。總的來說,中國古代最為流行的就是這以這兩種金屬製作的貨幣,究其主要原因,就是這兩種金屬產量大,而且不容易磨損。但是,因為鐵和銅太常見了,所以這兩種金屬做的貨幣也就不值錢,但是總的來說,這兩種貨幣不會像紙幣那樣大起大落。

造成明代白銀的貨幣化,僅僅是因為白銀的大量流入嗎?

朱元璋是元朝末期紅巾軍起義做大的,他後來在現在的東南一帶建立了吳國,這也是越南“平吳大誥”的由來。朱元璋做吳王之後,在南京命令底下的人制作出了屬於吳國的金屬貨幣,銅幣“大中通寶”,建國之後,他又命令寶泉局鑄造了“洪武通寶”,這兩種都是小面值的銅幣,現在極具收藏價值,現在的行情,一枚大中通寶可以值幾千元。但這種金屬貨幣面值太小了,建國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需要進行大宗交易,而大量的銅錢攜帶極其不方便,而另一方面,當時市面上流行的紙鈔,還是元朝時期的“中統交鈔”。

在戰爭期間,社會上流行的還是中統交鈔,即使是在朱元璋的統治地區也是如此,為了穩定局勢,朱元璋答應人民,中統交鈔將會繼續使用。建國之後,社會逐漸穩定,這種顧慮已經沒有必要了,而元朝的紙幣已經不值錢到如同廢紙,所以發行一種新紙幣,一種屬於明朝的紙幣,勢在必行,洪武八年,屬於明朝的紙幣,“大明寶鈔”問世。

造成明代白銀的貨幣化,僅僅是因為白銀的大量流入嗎?

然而,這種紙幣沒能執行幾十年,就被社會所拋棄了,究其原因,有三,第一是政府只發不收,在普通民眾手裡的舊鈔不收回;第二是國庫預備金不足;第三是政府無限制的發行寶鈔,國庫收入的白銀和發行的寶鈔的總量相差巨大。

朱元璋糟糕的貨幣政策導致大明寶鈔越來越不值錢,乃至到最後被社會拋棄,而同時,日本和美洲的白銀開始大量流入中國,小面額的銅幣難以進行大宗交易,紙幣又不值錢,於是,作為貴金屬的白銀成了社會的主要交易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