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一生彈劾60餘人,處處樹敵,為何能在26年內接連升遷25次?

包拯一生彈劾60餘人,處處樹敵,為何能在26年內接連升遷25次?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說到剛正不阿、清正廉潔,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形象就是包青天——包拯,

他非但自己志向遠大,還曾留下三十七字家訓警示家眷後人。

我們印象中的包拯面如黑炭,額間有月牙,斷案如神。歷史中的包拯實則並非如此,

他主要的政績是作為一名諫臣

,在他的彈劾之下被罷官降職的重要大臣不下三十人。

忠言逆耳又剛正不阿,

在朝為官必定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卻在26年裡升遷了二十五次,

這也是歷史上少有,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他的官路如此順風順水?

志趣相投的同期夥伴

北宋天聖五年,此時正值晏殊為應天知府,范仲淹於應天書院教書,當年也是考試大年,

與包拯同年登第的有一千四百餘人,官至宰相的就有七人。

包拯一生彈劾60餘人,處處樹敵,為何能在26年內接連升遷25次?

二十九歲的包拯考中了進士,本可以去外地任知府,

但是包拯為了盡孝辭官返鄉,

專門照顧年邁的父母直至父母離世才入朝為官,十年盡孝為包拯留下了孝子的美名。

十年後包拯入朝為官,此時他的同窗們,都已身居官場十年小有成就。

包拯與同期的進士們相交甚好,在朝堂中相互扶持。

其中文彥博和韓琦官至宰相,包拯與文彥博是兒女親家,與韓琦是至交好友。

包拯一生彈劾60餘人,處處樹敵,為何能在26年內接連升遷25次?

文彥博在北宋政壇有著極高的地位,他曾三度出任宰相,

雖沒有舉薦過包拯,但兩人志趣相投,還曾舉薦過包拯的兒子,有這麼一層關係在,朝堂上即使與包拯政見不和,也不敢當面與之為難。

北宋文人為政眾多,因才華互相仰慕扶持的也眾多,

包拯能中進士才華必定也不凡。

包拯一生彈劾過六十餘人,

其中不乏三司史宋祁、宰相宋庠等人,而與他同年的進士只有兩位。

包拯一生彈劾60餘人,處處樹敵,為何能在26年內接連升遷25次?

由此可見與他相互賞識的大臣,也不在少數,

只不過包拯為人嚴肅,與之相交密切之人較少。

開明的君主宋仁宗

包拯能在朝堂上晉升如此順利,當然不只是因為他同期好友的扶持,

他最大的靠山還是宋仁宗。

每個朝代都會有它鼎盛的時期,

康乾盛世、大唐盛世、貞觀之治都是朝代巔峰時期的象徵。北宋的巔峰與其他朝代都大有不同,這是一個文化璀璨,文人墨客都向往的時代。

包拯一生彈劾60餘人,處處樹敵,為何能在26年內接連升遷25次?

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蘇軾、蘇轍等,

都是北宋時期文壇政壇皆赫赫有名的人物。

如此才人輩出的時代,離不開宋仁宗的寬容大度、以仁治國,

此時的臺諫制度迎來了黃金時代。

北宋的臺諫制度十分特殊,臺諫可以否決朝中大事,評判君主過失,彈劾官吏,

北宋被彈劾的宰相也不在少數。

包拯曾先後任殿中丞、監察御史、右諫議大夫、權任御史中丞等職位,

這些職位最大的職責便是向皇上諫言

。包拯性格耿直又剛正不阿,遇到看不慣的事情總是直言不諱。

包拯一生彈劾60餘人,處處樹敵,為何能在26年內接連升遷25次?

一心為民的包拯,遇上仁政愛民又善於納諫的宋仁宗真是絕配。

據說有一次,宋仁宗寵妃張貴妃,

想要提拔他的伯父張堯佐進京任職,

見“宣徽使”一職權力大油水又多,便每日在宋仁宗面前哭哭啼啼求宋仁宗賜官,宋仁宗無奈之下只得與大臣們商議。

此事卻遭到了包拯強烈的反對,包拯一臉嚴肅向向宋仁宗秉直諫言,

因為太激動,唾沫星子都噴到了宋仁宗臉上。

事後包拯自己都意識到了不妥,惶惶不安,但宋仁宗卻絲毫沒有怪他,

還聽從了包拯的意見。

包拯一生彈劾60餘人,處處樹敵,為何能在26年內接連升遷25次?

事實上,作為一名明君,對於朝堂事務自然是瞭然於心,

即便寵愛貴妃也務必以大局為重

。宋仁宗一開始推脫,便是認為此事不妥,但又無可奈何。

而包拯一心為國,剛直敢諫正好合了宋仁宗的心意。

兩人配合默契,既維護了朝綱穩定,又幫助宋仁宗緩解了尷尬,也難怪宋仁宗對包拯如此賞識。

自有處世之道

大宋官場人才輩出,要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脫穎而出實在不易。

包拯作為當時最會彈劾的臣子,

卻能和同期進士和宋仁宗一直保持良好的關係,

也必有他的一套為人處世的法則。

包拯一生彈劾60餘人,處處樹敵,為何能在26年內接連升遷25次?

包拯雖然對宋仁宗直言不諱,但實則在表示自己觀點的同時,

每句話都能戳中宋仁宗心坎,使宋仁宗對他更加信任。

就像關於立嗣這件事,歷朝歷代皇帝最反感的便是結黨營私、朝臣站隊,

但六十歲的包拯卻一再規勸宋仁宗立嗣。

為立太子,宋仁宗分別試探過包拯和韓琦,

問他們想立誰為太子,而他們兩人的態度截然不同,這個回答也使得宋仁宗更信任包拯。

韓琦上諫時本就是想立趙宗實為太子,但出於忌諱無法直言。

而包拯卻直接將宋仁宗懟了回去

,明確表示自己乃是為了宗廟大事考慮,皇上卻懷疑我,我年事已高又無子嗣,還能為自己謀什麼利益。

包拯一生彈劾60餘人,處處樹敵,為何能在26年內接連升遷25次?

雖然被懟,但宋仁宗心中卻是大喜。

包拯如此激憤,正表明他一顆公心,

無論今後立誰為太子他都會盡力去輔佐,這才是宋仁宗心中滿意的臣子。

包拯病逝,宋仁宗親臨弔唁

,還追封其為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可見其對這個臣子的喜愛。

在背後默默支援包拯的百姓也是強大的力量,他

幫助農民剷除貪官汙吏,強行拆除被兼併的土地

,解決百姓民生問題。

包拯始終致力於為百姓做實事,積累加了良好的口碑。

再加上北宋時期本就十分注重孝道,包拯為父母盡孝十年,在大家的眼中此等孝子,必定也是能為大家謀福的父母官。

包拯一生彈劾60餘人,處處樹敵,為何能在26年內接連升遷25次?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上有皇帝撐腰,下有百姓愛戴使用者,

這樣的包拯能在官場一路升遷便不足為奇了。

結語

拂拭殘碑覽德輝,千年包範見留題。

包拯一生恪守清廉、正道直行,

不向權貴低頭,為百姓做實事,為國家謀前途。

是一位難得的清官、好官、大孝子、忠誠,是千古流傳學習的榜樣。

包拯一生彈劾60餘人,處處樹敵,為何能在26年內接連升遷25次?

包拯在官場激流勇進,能在一腔熱血、直言不諱的情況下在朝堂中立足實現自己的抱負,他的高情商和處事態度也值得我們學習,

讓我們相信堅持自己的原則,也可以做出一番作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