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敗走長坂坡,為何孫權會選擇在此時與劉備結盟?

公元208年,剛統一北方不久的曹操南下攻打荊州,劉表在憂鬱中病逝,不爭氣的劉琮與眾人商議後決定投降,當時劉琮在襄陽,而劉備則駐紮在襄陽北邊的樊城,劉琮竟然也不知會劉備一聲,直接就繞過劉備向曹操獻州投降。

得知了這一訊息的劉備驚慌失措,只得向南逃跑,準備投奔自己的老朋友蒼梧太守吳巨。而在這一過程中,許多荊州民眾都依附於劉備,加入到劉備的隊伍中。

當時跟隨劉備一起逃亡的荊州民眾有十幾萬人之眾,因此隊伍行進得非常緩慢,一天才走十幾裡。曹操覺得這是一個消滅劉備的好機會,於是帶領騎兵追擊,一日狂奔300裡,終於在當陽長坂坡這個地方追上了劉備。

劉備領著一家大小,又帶著十幾萬的民眾,實在無力作戰,連妻子兒女都顧不上了,只帶了諸葛亮等幾十人落荒而逃。

可以說,劉備輸得是狼狽之極,那為何此時孫權會選擇與劉備結盟,一起對抗曹操呢?

劉備敗走長坂坡,為何孫權會選擇在此時與劉備結盟?

魯肅的政治遠見

這個食情還要從魯肅說起。當初劉表去世的訊息傳到江東之後,政治嗅覺敏銳的魯肅立刻上表請求出使荊州。魯肅認為:劉表死後,荊州大亂,曹操也在覬覦荊州這塊地盤,東吳可以趁機聯合劉備一起對抗曹操,實現與曹操劃江而治的政治目的。

孫權欣然同意,於是魯肅便從柴桑(現江西九江)出發,逆江而上,趕往荊州。等到魯肅的船來到江陵時,就傳來了劉琮投降曹操、劉備出走樊城的訊息。

此時荊州的局勢十分緊張,魯肅也不敢延誤,直接北上與劉備會面,最終劉魯兩人在當陽相遇。

見面之後,魯肅就提出要聯合劉備一起抗敵。這一意見正中劉備下懷,他巴不得有人來幫助他。好在曹操也沒有乘勝追擊,擊敗劉備之後,曹操轉而攻佔了江陵,劉備贏得了一絲喘息之機。

劉備敗走長坂坡,為何孫權會選擇在此時與劉備結盟?

於是,劉備一行人就和魯肅一起來到了夏口(現武漢漢口)暫避風頭,隨後,劉備又派出了諸葛亮與魯肅一起回柴桑,共商大事。

魯肅回來之後,孫權知道事態緊急,立馬召集眾人開會,就是否幫助劉備一事展開了討論。

在場的大多數人覺得曹操來勢洶洶,說不定下一步就要打江東了,於是紛紛勸孫權說:“曹操兵強馬壯,實在不好招惹,要不我們還是投降吧”。孫權心中甚感不悅,但並沒有當場發作,反正這個會議是開不下去了,孫權藉著上廁所就出去了。

魯肅悄悄跟了過去,對孫權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也正是這番話,讓孫權消除了心理障礙:

肅對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朝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朝,操當以書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

魯肅對孫權說:“如果我投降曹操,大不了就成為一個平民,而且還可以透過舉孝廉的方式謀得一官半職,但如果將軍您投降了曹操,還能有什麼去處呢?”

“將軍迎操,欲安所歸?”這八個字說動了孫權,孫權這才恍然大悟:對哦,如果我投降了曹操,肯定會被曹操殺之而後快,倒不如拼死一搏,還有一線生機。

那如果不投降曹操,就必然要聯合劉備。於是乎,孫權下定決心抵抗曹操,邁出了結盟的第一步。

劉備敗走長坂坡,為何孫權會選擇在此時與劉備結盟?

周瑜的料敵先機

當然,雖然魯肅幫孫權做出了抵抗曹操的決定,但在軍事上面,孫權依然沒有底,憑藉江東的實力能不能抵擋得住曹操?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接下來就輪到大都督周瑜登場。當時周瑜剛剛出差回來,他在聽到這種投降的聲音之後怒不可遏,隨即慷慨陳詞,指出了曹操的4大弱點:

1。曹朝後方未定,涼州還有馬騰韓遂,久必生亂

2。曹朝捨棄騎兵,用水軍與我們作戰,這是舍長用短

3。現在正值寒冬,馬無草料,曹操後勤難以跟上

4。曹朝興師動眾,長途跋涉,必定水土不服,疾病橫行

分析完之後,周瑜又主動請纓:“江東地廣千里,兵強馬壯,曹操自己來送死,我們怎能投降?請將軍給我3萬兵馬,我定能大破曹賊!”

周瑜的這番軍事分析句句在理,說得孫權是熱血沸騰。孫權大聲高呼:“曹操這個老賊早就想廢漢自立了,他忌憚的不過是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和我,如今這世上的英雄只有我了,我自當與曹賊勢不兩立。”

劉備敗走長坂坡,為何孫權會選擇在此時與劉備結盟?

周瑜的這番分析徹底消除了東吳集團內部的不和諧聲音,使得整個集團團結一致對外,堅定了孫權抵抗曹操的意志。此時此刻,孫劉聯盟就差臨門一腳,那就是劉備的實力究竟如何?

諸葛亮的能言善辯

這個問題自然要由諸葛孔明來回答了。

當時諸葛亮身上的任務非常沉重,因為此時的劉備還在夏口,距離曹操所在的江陵非常之近,可以說是危急存亡之際,時間非常的緊迫。

而且說動孫權同意聯盟也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當時都諸葛亮面臨著兩大劣勢:

第一,劉備剛剛被曹操打得大敗,實力薄弱,孫權如果與劉備聯合,則是強弱聯合,而非強強聯合。如何說動孫權冒著失敗的風險與劉備聯合,這也是難點所在。

第二,諸葛亮無名無分。此時的諸葛亮不過是一個剛出隆中的謀士,沒有一官半職,在外也沒有太多名聲,與孫權談判的時候,並沒有多少底氣。

但是,這些問題並沒有難倒諸葛亮,諸葛亮展現了他非凡的外交能力。見到孫權之後,諸葛亮不卑不亢,寥寥幾句話就逆轉了局勢:

劉備敗走長坂坡,為何孫權會選擇在此時與劉備結盟?

亮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以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食之!今將軍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際,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諸葛亮開頭就提到了天下大勢:現在天下大亂,而孫將軍佔據東吳,我們劉將軍又在漢南集結兵馬,一起和曹操爭天下。

這段話巧妙的將曹操、孫權和劉備放在了三分天下的位置,同時暗示孫權和劉備兩人是統一戰線,應該要一起對抗曹操。這一瞬間就將劉備提升到了與孫權同等的位置,改變了地位不對等的劣勢。

隨後指出劉備是因為沒有根據地才會顛沛流離,同時也勸誡孫權早做打算,要麼投降,要麼抗爭,決策最忌猶豫,直接把孫權往聯盟方向帶。

當然,孫權也並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他反問一句:“如果真是這樣,那劉備為什麼不投降呢?”

諸葛亮巧妙地回答說:“當年壯士田橫尚且寧死不降,我們劉將軍是皇室之後,天下歸心,即使失敗了,也堅決不投降。”

聽到這話,孫權頓時欽佩不已,連劉備都不投降,我孫權坐擁江東10萬之眾,豈能屈尊在曹操之下呢?孫權當即拍板與劉備結為聯盟,共抗曹操。

劉備敗走長坂坡,為何孫權會選擇在此時與劉備結盟?

隨後,孫權又與諸葛亮商討了當前的戰爭態勢,隨即讓周瑜、程普二人領著3萬兵馬前往夏口與劉備會合。自此,孫劉聯盟才正式結成。

後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敗曹操,粉碎了曹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而奠定天下三分的格局,同時也促進了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當然,縱觀整個事件的發展,孫劉能夠結成聯盟的首功當屬魯肅,如果不是魯肅設身處地地為孫權著想,消除了孫權的猶豫,哪怕諸葛亮說得天花亂墜,孫權也不一定同意聯合。在我們的印象中,魯肅是一個老實巴交的厚道人,殊不知他在孫吳集團中是如同諸葛亮般的存在,實乃高瞻遠矚的戰略高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