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要拆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撂下狠話也攔不住,多年後擔憂成真

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志剛上奏,說燕京北平是皇帝的龍興之地,應該效仿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這時的朱棣剛剛奪得皇位不久,在這之前,他是燕王,北京是他的封地。他確實對北京念念不忘,但想要的,並不是陪都這麼簡單。他先逐步的提高北京的地位,到了永樂四年(1406年),局勢安穩之後,朱棣便下詔說以南京皇宮為藍本,在北京興建皇宮和城垣。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城建好,而南京就此成為了陪都。

郭沫若要拆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撂下狠話也攔不住,多年後擔憂成真

這便是故宮以及北京城的來歷,北京古城牆也是在那個時候修建完成的。城牆是古代的防禦設施的一種,在戰爭來臨時,城牆可是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後來的土木堡之變,于謙便是利用北京城保衛了明朝。常說的城牆有幾部分,分別是宮城、皇城、內城、外城四部分,曾經它恢弘無比。而現如今,古城牆已經沒有了曾經的蹤跡。

中國的城牆本來是比較多的,可在上世紀,有一場席捲全國的拆城運動。這些古城牆大多在那時便被拆毀,北京城牆如此有意義的古建築也未能倖免。北京古城牆其實比較耐用的,這樣的古建築,換做是現代人,可能會將其保護起來。要知道古建築在後世儲存越來越難,而它們其實也屬於古董的一種,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郭沫若要拆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撂下狠話也攔不住,多年後擔憂成真

但那時,對於古城牆到底要不要保留,引起了極大的爭議。郭沫若、吳晗一派主張拆除的人認為,舊城擁擠不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北京城牆應拆。最重要的是,它已經失去了作為防禦的作用,又限制城市的交通發展。可北京曾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佈局最完整、規劃最科學的封建帝國首都,到現在西方大學建築系的教科書中,北京古城規劃依然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郭沫若要拆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撂下狠話也攔不住,多年後擔憂成真

以林徽因、梁思成、陳佔祥為首的一批建築家們懂得它的意義、價值,所以他們主張不拆。陳佔祥是城市規劃專家,倫敦大學畢業,本有機會去向香港,但他沒去,只因心中的北平規劃。林徽因夫妻更不用說,同樣是留學歸來,他們跟古建築接觸了數十年。陳佔祥說,全世界再也沒有第二個北京城,不愛護便是愧對現人。

郭沫若要拆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撂下狠話也攔不住,多年後擔憂成真

他跟梁思成可謂是一見如故,兩人有很長一段時間整日整日的在一起,房間的燈也通常是通宵達旦。他們在做一個規劃,一個對自己心中無愧的規劃,那就是梁陳方案。梁陳方案避免大規模的拆遷,提出平衡發展城市的原則,簡單來說就是在另一頭建設一個新的北京城,舊的北京城不必拆遷。

郭沫若要拆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撂下狠話也攔不住,多年後擔憂成真

然而,這個方案失敗了,1953年的5月,北京開始拆除牌樓。古建築們不能倖免,先是梁思成跟吳晗發生激烈的爭論。不久後,林徽因跟吳晗見面,同樣發生了衝突。當時林徽因已經是病得嚴重,可她還是站了出來,指著吳晗的鼻子,大聲譴責。吳晗默默不語,面對這樣的情況,梁思成說,五十年後你們一定會後悔的,到時候再蓋的只是假古董,歷史將證明我是對的。

郭沫若要拆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撂下狠話也攔不住,多年後擔憂成真

林徽因氣得不行,回去之後拒絕吃藥救治。可拆遷工作還是轟轟烈烈的進行,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巍峨的古建築一個接一個的倒下。親眼見證更為心痛,林徽因就此一病不起,於1955年去世。事實上,沒有等五十年,八十年代人們就開始後悔。2004年時,北京修復永定門,但它如何能與當年相比呢?現如今大多的古建築大多是跟永定門一樣的修復版,其實看對比就能明白區別,假的真不了,古建築也是如此。

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