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定民間故事之龍龕巖的傳說2

龍龕巖的傳說(二)

龍龕巖坐落在羅定縣蘋塘鎮談禮村附近,關於這個巖的來歷,在當地流傳著一個富有神奇色彩的傳說在很久以前,海龍王的孫子一青龍過膩了龍宮的生活。一天,它偷偷走出輝煌的龍宮,四處雲遊,來到蘋塘周沙地帶。周沙當時是一個大潭,潭裡有一條巨大、兇狠的惡鯊精正在興風作浪、擢毀周圍的良田,使當地百姓人心惶惶,人們對惡鯊憎恨至極,但又無法降服它。於是青龍直騰到惡鯊面前,極為憤恨地說:“惡鯊精!你非但不老老實實地修煉,反而在這裡坑害百姓,氣殺我也!”說完便吐出一陣強烈的火焰直向惡鯊噴去,剎時,這條窮兇惡極、橫行已久的大鯊精喘了幾口大氣便一命嗎呼!只剩下一堆黑骨青龍戰勝惡鯊之後,發現談禮的一座後山(即現在的龍龕巖)有靈氣可藏身,即按下雲頭,決定在此修煉一番,以便日後成仙。

在修煉期間,青龍經常為當地百姓做好事,排難解憂。有一年,當地遇土了前所未有的乾旱,眼看禾苗等農作物將要被旱死,人們不禁憂心仲仲。就在這時,青龍為解百姓的燃眉之急,於是,呼風喚雨,使禾苗等農作物有了生機。又有一次,當地遇上了水災,在良田和房屋將要被淹沒的時候,又是它將洪水吸到大海去。而且,它還會祛百邪,使人們兔受一切災害。

從此之後,人們生活富裕,平民百姓安居樂業。

海龍王把青龍在人間為百姓所做的很多好事告訴了張百忍(玉皇大帝)。張百忍被青龍的行為感動了,便決定點化它成仙,當即召它上天宮。只聽得“轟、轟、轟”幾聲巨響,青龍便騰飛上了天宮。在青龍修煉的那座山便即出現了一個約六百多米長的巖洞,這就是“龍龕脫骨”。後來,人們便將此巖洞稱為“龍龕巖”。現在巖洞石壁上還留有東邑山題的一首詩為證,詩曰:“步入龍龕景一翻,龍巖風繞韻連環;老龍曾已沖天去,卻留龍跡顯其間。

青龍昇天後,仍然沒有忘記人間疾苦,它在“龍龕巖”的龍頭處點化成一個出米洞來接濟良民百姓。後來,“番鬼佬”①知道此事之後,便來到“龍龕巖”,想將龍頭偷走。當“番鬼佬”來到出米洞的時候,出米洞立即停止了出米,氣得“番鬼佬”將龍頭打爛了。從此,出米洞就一直再沒有米流出來了。

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青龍,感謝青龍的恩德,就在

“龍龕巖”巖前約六七米遠處建了一座“龍龕廟”,這座廟氣勢宏偉,順具特色,由三尊大佛、十八羅漢鎮守。“龍龕廟”建好後不久,唐朝武則天的大將軍陳集原和宰相張柬之因得罪了皇帝,走投無路,經過千山萬水的跋涉,來到這裡避難。至今在石壁上還留存有由陳集原撰寫的“龍龕道場銘”。

講述者:陳乃厚採錄者:何光明

①番鬼佬:當地人稱白種人為“番鬼佬”。

羅定民間故事之龍龕巖的傳說2

羅定民間故事之龍龕巖的傳說2

羅定民間故事之龍龕巖的傳說2

羅定民間故事之龍龕巖的傳說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