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會感召什麼樣的能量

你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會感召什麼樣的能量

01放棄小我的各種執著念頭

怎麼放棄?那些在找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痛苦坎坷疾病冤屈、都是讓自己放下小我的功課;

所以,遇到每一個難處,千萬不要把責任推給外界他人,即使別人無辜傷了你,也一定要從自身上找原因。

原因找到了,就能放下。如果您總是把原因推給他人外界身上,幾輩子也放不下!

原因找齊了,就能放下了;放下了,就找到了。

找到了,只為這個目標活著,這個目標一定是自己內心的最愛、最喜悅乾的事兒,任何力量也改變不了的喜歡和滿足!

從此,條條道路通宇宙源頭,智慧的活水源源不斷地供應過來,一切便都變得那麼順利、處處是和棋。

你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會感召什麼樣的能量

02如何獲取能量

當你充滿歡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時候,時空的能量會源源不斷流入你的身體;

當你開啟智慧之門,法喜充滿的時候,你獲得的能量會超乎你的想象。

當一個人真正發一個大的善願後,他會在瞬間得到無限的能量。

反之,當你內心充滿怨恨、恐懼、無奈、嫉妒、煩惱的時候,你的能量會迅速流失,加速衰老與死亡,尤其是恐懼,它會讓你的能量頃刻間喪失殆盡。

知道了這個秘密,你該知道如何讓身體健康,如何消除疾病。

這一切,必須是發自內心,絕對不能造作,生起虛榮心和人在說謊的時候都是極為消耗能量的。

在與陌生人之間交往時,我們很多人也會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有的人會讓你舒服,讓你有親近的念頭,而有的人就會讓你緊張。其實這些都和人的心念有關。

你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會感召什麼樣的能量

03致虛極  守靜篤

實際上,整個生命的過程就是能量的獲取與釋放的過程。

除了從飲食中獲取能量外,很多人不知道,我們還需要從虛空中獲取能量、這個能量的獲取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虛”、“靜”二字而已。

虛極、靜篤是道家修煉的最高層次。在這個狀態下,天地的能量可以隨時為我所得。

首先你要靜下來,靜下來,代表你開始減少能量的消耗,而虛,才能開始從太空宇宙中吸收能量。

而能吸收到什麼樣的能量,則取決於你的內心,你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會感召到什麼樣的能量。

這就是同氣相求、物以類聚。

你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會感召什麼樣的能量

04智慧是什麼?

智慧是一種能量,而且是高階的、看不見的能量。

一個人能力大小,起關鍵作用的是他的智慧。這就是偉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號召力、攝受力。

他們的內心蘊藏著無窮的智慧,他們心念一動,就會調動大量的能量來幫助自己完成所要完成的事業。智慧能量需要我們從虛極靜篤找從天地吸取。

一個靜不下來,虛不下來的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大智慧的。所謂,虛懷若谷,就是形容能夠涵斂能量的樣子。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個人擁有的能量大小是和他的心量完全成正比的,他的心量有多大,他吸取的能量就有多大,能量越大,能力就越強。

你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會感召什麼樣的能量

05起心動念皆是能量消耗

應該知道,做任何事情,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付出能量的代價。

其實,無論是生命的過程還是做任何事情,都是能量的收放過程。

我們說,當一個人運氣好的時候,他往往做什麼事情都容易成功,因為這時他內在的能量是充足的。

但是,人的能量狀態在不斷變化。我們要善於把握時機,該乾的時候幹,不該乾的時候就要韜光養晦。

我們的能量主要是透過起心動念消耗的。你每發出一個念頭,都是透過能量的消耗來完成的。佛、道為什麼強調心要清靜,其實就是要你減少起心動念,減少能量的消耗。

什麼是禪定?禪定就是身體幾乎處在能量不消耗的狀態下,與電腦“待機”的狀態相似。

你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會感召什麼樣的能量

06一個人“命”的能量構成

我們知道生活在現實中的人,每個人的命都是不同的。

命看起來複雜,其實說透了也很簡單。

從能量的角度講:一個人的命無非就是由體能、智(慧)能、德能三部分構成。

再細分的話,德能是一個人能量的樹根,慧能是一個人能量的樹幹,體能是一個人能量的枝葉。

一個修行人主要修的就是這三個方面。而樹根、樹幹尤其重要。它關係到樹葉的濃密和繁茂。

你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會感召什麼樣的能量

07身體中能量的傳遞通道

很簡單,身體中血管就是能源(血)的傳遞通道,經絡就是能量(氣)的傳遞通道,神經就是資訊的傳遞通道。

經絡為什麼會不通,為什麼會痛苦?

經絡不通,從根上講,其實就是心裡有障礙了,心有一處不通,則身體就會對應有一條經絡堵塞。

心是掌管資訊的,而資訊和能量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能量通道堵塞了,首先要從心(資訊)來調整。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就曾經說過:一個人他每一個痛苦都有一個罪惡與之相對應,心裡的罪惡不除,痛苦就不可能解除。

那麼什麼東西會堵塞我們的心呢?

怨恨惱怒煩,貪嗔痴慢疑,這些就是堵塞我們清淨內心的罪魁禍首。所以,我們要解除身體的痛苦,首先就要保持一顆無私無慾的清淨心。

宣告:【本文以個人學習、研究、欣賞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宗旨,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