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和尚:江湖秩序是怎樣建立的?

說古論今天下事,拍案奇書肖老師。謝謝你看我說武俠。

汝州和尚:江湖秩序是怎樣建立的?

唐傳奇真正為武俠小說創造了一個傳統,就是把俠客放在了江湖裡。表面上看,江湖對國家權力採取疏遠,有時甚至對立的態度。動不動就殺人越貨、血濺三尺,似乎是個無法無天的所在。但認真剖析,我卻對江湖有個描述,叫“無法有天”法是王權法令,而天,是傳統文化秩序。這恰恰是江湖世界的運轉規則。

具體怎麼講?咱們先來說下面這個汝州和尚的的故事。

韋生路遇汝州僧

唐末時期的建中年間,有個姓韋的讀書人搬家去河南汝州。路上遇到個老和尚,相談甚歡。天色將晚,老和尚指著前面說:“ 那邊幾里外,就是貧僧的禪院,相公全家不妨留宿一夜。“韋生聽了,就讓家裡人跟著和尚的隨從先走。他倆在後面邊走邊聊。走出來十幾裡,竟然還沒到。韋生生疑,問和尚是怎麼回事兒。和尚支支吾吾,只說快到了。自己往前走了百十來步。

汝州和尚:江湖秩序是怎樣建立的?

韋生看出這和尚是強盜。韋生也不是等閒之輩,打彈弓本領非常高強,就從靴筒中摸出彈弓,扣上銅彈,連續五發,全打中了和尚後腦。準頭和勁頭都很厲害,按說,就是石頭也該崩個口子了。結果和尚只是撓撓頭,緩緩說了句:“ 相公不要惡作劇。”韋生見技不如人,看來跑也沒用,只能跟著走了。

他尾隨和尚走到一個莊上,數十條擎著火把的大漢,從裡面迎了出來。韋生的家眷雖然受驚不小,但都安好。和尚請他到一間大廳去坐,說:“不滿下弄個,我是強盜,本來沒懷好意。但沒想到你有這等手段,實在佩服。剛才你打我的彈子,全在這兒。”

只見他伸手去後腦一抹,五粒彈子掉在地上,叮噹作響。原來之前一直嵌在他後腦的皮肉縣。隨後,和尚傳令大排宴席,擺。來的是整頭蒸的小牛,牛背上插著幾十把鋼刀,四周鋪滿面並。和尚對韋生說:“ 貧僧有幾個結拜兄弟,叫他們來拜見郎君。”

汝州和尚:江湖秩序是怎樣建立的?

話音未落,五六個身著大紅勁裝的武士拜倒在臺階之下。和尚說:“ 今天要是你們遇到相公,全都沒命了。群豪吃完飯,和尚對韋生說:“ 貧僧有意金盆洗手。卻不幸有個管不了的兒子,日後必成大害。”就叫出一個翩翩少年。

這少年名叫飛飛,十六七歲年紀,生得膚若凝脂,穿著長袖的碧綠衣服。和尚交給韋生一柄劍和那五發銅彈子,說:“ 請郎君施展平生絕藝,替我除了這個孽障。”

和尚把韋生領到一間空蕩蕩的大廳外,飛飛已站在裡面,手裡拿著一根馬鞭。韋生手起一彈,按理是必中的,卻被敲落在了地上。隨即,飛飛跳上了屋樑,沿牆壁上下游走,身法快似猿猴。韋生後面的四發,也都被他躲過。

汝州和尚:江湖秩序是怎樣建立的?

於是韋生提劍去追,總是和他相差一尺 ,至多隻能用劍削到鞭子的梢。兩人在大廳纏鬥了很久,和尚開啟鎖進來,長嘆了一聲,衝著飛飛說:“下來吧, 郎君做見證,你算是成賊了。真是沒辦法。“

這一夜,和尚與韋生談了許多武術和江湖事,第二天對韋生厚禮相贈,二人灑淚分別。

江湖是怎麼出現的?

唐傳奇是個性化寫作,情節往往比較詭異。但這個故事裡,和尚的真實身份是強盜頭子,卻是當時的社會現實。古代小說裡,很多強盜都扮成僧人和道士,而且唐代法律還規定:和尚道士犯罪,可以不株連家屬。

汝州和尚:江湖秩序是怎樣建立的?

故事中的人,完全不把國家權力和法度放在眼裡。老和尚想搶就搶,要殺就殺,天馬行空,無法無天。韋生和他以武會友,遵循的也不是讀書人的原則,而是江湖法則。對韋生和老和尚來說,江湖是他們出沒和棲身的地方。江湖概念是中國武俠小說的一大發明。我們都知道,江湖這個詞,是和代表朝廷的“廟堂”相對的,指民間社會。在唐代傳奇裡,“江湖” 開始正式和俠客形象聯絡在一-起了,出現了“交遊豪傑,往來江湖”這樣的描述。

武俠小說的江湖,有很強的象徵色彩。這個故事就代表了小說中的常見現象:王法和官府,彷彿在這個江湖失蹤了,江湖人可以為所欲為,不用承擔法律後果。直接原因就是:建立這種隔絕,方便展開故事。而真實社會中的江湖,是脫離了家鄉宗族、四海漂泊的遊民的生活空間,有很強的危險性和不確定性。這篇小說裡的江湖,也有真實的成分。晚唐的藩鎮割據,在社會中形成了很多權力真空,活動著不少老和尚這種強盜。和這種局面同步,尚武精神也在轉換。

汝州和尚:江湖秩序是怎樣建立的?

在盛唐時代,尚武是建立軍功;到中晚唐時期,尚武就開始傾向具體的武術了。這篇小說就是例子:韋生要不是有絕技傍身,全家都要葬身於亂世江湖。

無法的江湖其實有“天”

不過,武俠小說中的江湖雖然遠離主流權力,但它並不反對主流社會。我為什麼一開頭說,江湖不是無法無天,而是“無法有天”?

脫離了主流社會之後,江湖內部的運轉,卻保留性地遵循了世俗社會的文化秩序。武俠小說的作者,能夠想象出一個江湖, 但不能完全想象出一套脫離 主流倫理的價值觀。武俠小說的立場是民間,它的觀念也需要符合民間的主流思想。中國民間主流社會是以宗族為單位的,奉行宗法制度守則,武俠的江湖,雖然遠離官府,但並不與宗族文化為敵。一個武林門派,往往類似於一個家族,體制和倫理規則也基本一致。

汝州和尚:江湖秩序是怎樣建立的?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在古代的西方社會,宗教或行會組織,就不使用家族的結構和倫理,這是由於彼此文化不同。從文化差異性來說,被廣泛接受、起到秩序作用,就是合理的,不能做優劣比較。名門正派如此,強盜團伙也一樣。老和尚那麼喜歡結拜兄弟,就是在模擬宗法家族的結構建立內部秩序。比如,黑幫裡的懲罰機制,往往不叫幫規,而稱為執行家法。

另外,有一點你也得注意:他能夠隨意殺掉自己的兒子。這雖然只是比武測試的託詞,但我們回憶一下,在古代社會現實中,類似的父親以“不孝”等名義處死兒子,真不是什麼稀罕事。在《大清律例》裡,還有一條“子孫違反教令”罪,直接從法理上賦予族長處死子弟的權力。老和尚要殺兒子,不是因為無視禮法,反而正是因為他是父親,在宗法倫理裡有這個權力。

在武俠小說裡,江湖人可以目無王法,而且還會炫耀這類行為,但他們不能無視江湖秩序中類似宗法等級的根本原則。誰要是幹出欺師滅祖,或者謀害義兄的事兒來,就是觸犯了倫理的天。那他在江湖裡就沒有容身之地了,整個武林都會得而誅之。

汝州和尚:江湖秩序是怎樣建立的?

說到這兒,“無法有天 ”就和我們前面講漢代遊俠時說的守信優先,聯絡到一起了。江湖有個特點,叫“英雄無歲,江湖無輩”就是沒法論年紀排輩分,因為大家都是陌生人。拜師是建立輩分。而結拜就有問題了:憑什麼你來當大哥?不能因為年紀大。

《金瓶梅》一開篇結拜十兄弟,應伯爵讓西門慶當大哥時說:這個世道只論財勢,哪裡論年紀。也不只因為武功高。在武俠小說裡,完全靠比武排座次是笑話。做大哥的首要條件是有服眾的威信,維持這個文化秩序。威表面上是武力和財勢,其實有性格因素;而信就是主持公道的信用和名譽。二者結合,說明他有能力有意願照顧大家的利益,擺平兄弟們的麻煩。

汝州和尚:江湖秩序是怎樣建立的?

中西文化的另一個不同,是西方人崇拜的英雄,秉承的是普遍性法則,這來自基督教文化。而中國人推崇的英雄,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維持世俗秩序的大哥。你看,老和尚好像無法無天,乖戾莫測,其實是按照這套規則做事的。在他的莊子上,他既是家長,又是大哥,掌管一切, 也要為一切人負責。他叫結拜兄弟來見韋生,也是讓手下看看:“ 大哥今天替你們擋了災,沒我,你們行嗎?”

到這裡,武俠江湖的輪廓,逐漸明朗了吧?到講明代話本小說時,我們再來說江湖的具體現象。在民間,家族的小系統,構成了社會的大系統。在江湖,師徒門派和兄弟結拜,彼此連線,成為武俠世界。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總結:

汝州和尚:江湖秩序是怎樣建立的?

俠客目無法紀,各行其是,但是要遵守基本的江湖秩序。

而這套秩序,參照的卻是民間社會的家族結構和宗法制,這也是武俠小說的文化背景。

所以說,武俠江湖具有一種 “無法有天”的民間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