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享受孤獨,完善自我,成就生命圓滿的狀態

能夠從心地上享受孤獨是一種難得的人生境界。

世間從不缺少孤獨寂寞之人,而能夠從孤獨中覺悟人生,在孤獨的狀態中達到自我完善的人卻很少。

孤獨不同於寂寞。孤獨時,你不見得會寂寞;而寂寞的時候,你未必會孤獨。寂寞是內心的空虛,渴望從外界尋求精神寄託;而孤獨是飽滿充盈的,在孤獨的境界裡,個體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無須從外界找尋精神慰藉,孤獨讓他們的生命能夠與天地萬物直接對話,打破生存維度的限制。

學會享受孤獨,完善自我,成就生命圓滿的狀態

寂寞的人常常感覺人生落寞無奈,感受不到世間人情的溫暖,即便身處鬧市人群,內心依然感覺空蕩蕩的;而孤獨,是個體生命完善自我的最佳途徑,孤獨的人即便一個人獨處靜室,他們的內心深處卻彷彿能夠穿越歷史山川,與天地自然對話,與古今人物往來。

禪理散文作家林清玄說:“當見識了生命裡的繁華之後,人會發現獨處時的自己才是真的自己,才有真正的自在。”是的,在茫茫的塵世中,每個人都應該保有一個自己的小世界,不為外界種種名利誘惑所幹擾,時刻保持自我生命狀態的清醒。

學會享受孤獨,完善自我,成就生命圓滿的狀態

接受孤獨,是一個人走向獨立的開始;享受孤獨,是一個人完善自我、成就圓滿生命狀態的過程。享受孤獨,是心地上的磨礪修行,並非容易之事。

許多人害怕孤獨,其實孤獨並不可怕。它能使人清醒,讓人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過去、現在和未來,構築獨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

陶淵明在辭官歸隱田園之後,他是孤獨的,經常柴扉關閉,無人往來。他在《歸去來辭》中描寫這種狀態:“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學會享受孤獨,完善自我,成就生命圓滿的狀態

同時,陶淵明也是能夠享受孤獨的人。他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去彭澤縣令之後,徹底歸隱田園,過起了“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他返璞自然,開啟了追求“真我”狀態的生命歷程,陶淵明一生最經典的文學作品《桃花源記》、《飲酒詩》、《歸去來兮辭》……等等,都是這時期創作出來的。

孤獨,成就了陶淵明;陶淵明面對孤獨坦然自在、心平氣和,從喧囂鬧市中解脫出來,迴歸於平靜和真我,完成了自我生命狀態的圓滿。

學會享受孤獨,完善自我,成就生命圓滿的狀態

對於“孤獨”這兩個字,林語堂曾這樣解讀:“孤獨兩個字拆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稚兒擎瓜柳蓬下,細犬逐蝶深巷中。

人間繁華多笑語,唯我空餘兩鬢風。

——林語堂

孤獨是可貴的。享受孤獨,是慢慢教自己學會與自己相處的一個過程。在這樣沒有被打擾的時間和空間裡,完全依照自己的意願來安排這段時光怎樣度過,是一種莫大的自由和享受。

學會享受孤獨,完善自我,成就生命圓滿的狀態

詩仙李白也曾經孤獨過,並把這種感受寫進詩中:“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李白孤獨是一種有意的孤獨,他不需要有人陪他喝酒,即便是一人獨酌,尚有明月為伴,李白“對影成三人”一句詩彰顯他的人生境界,浪漫的詩仙李白是能夠享受孤獨的。

學會享受和利用孤獨,在孤獨的時候積蓄能量,才能在不孤獨的時候爆發和綻放。正是孤獨讓人變得出眾,從內在得到質的昇華和飛躍。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