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生母:貴族之後,晚年當工廠女工,病逝前求見女兒被拒絕

張愛玲四歲那年,黃逸梵準備拋下兩個孩子,去外國重新開始。臨別之前,黃逸梵伏在床上痛哭。她知道自己是個失責的母親,但比起孩子,她更愛自己。

傭人讓張愛玲上前勸母親不要哭,四歲的張愛玲全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看著母親痛哭流涕,她內心惶惶不安。

年紀幼小的孩子尚不懂人事,只能從大人的表情去判斷一件事情的好和壞。

張愛玲看著母親的眼淚,知道發生了不好的事情。

多年後,張愛玲在文章中回憶起母親痛哭的情形:

:“她不理我,只是哭。她睡在那裡像船艙的玻璃上反映的海,綠色的小薄片,然而有海洋的無窮盡的顛簸悲慟。”

黃逸梵痛哭過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這個家。

黃逸梵原名黃素瓊,家世顯赫。祖父黃翼升是清朝的長江七省水師提督,曾經當過李鴻章的助手。因為功勞顯赫,被清朝封為男爵。

父親黃宗炎受祖父庇護,世襲爵位。豪門大院,傭人無數。

黃素瓊的出生雖好,所感受的親情卻是淡薄的。她的父母早逝,母親又是小妾,在家裡地位並不高。

張愛玲生母:貴族之後,晚年當工廠女工,病逝前求見女兒被拒絕

黃素瓊因此養成了敏感且又好強的性格,弟弟讀書,她也要讀書。

不能去學校,就請老師到家裡。家裡長輩受不了她的胡攪蠻纏,只能答應她的要求。

每個人的未來都是自己爭取的,黃素瓊努力掌握著自己的命運。

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開闊了黃素瓊的視野,也埋下了她以後離家出走的伏筆。

結婚是舊時代女性的頭等大事,黃素瓊由家裡做主,在22歲那年嫁給了李鴻章的外孫張志沂。

縱然她曾極力反對,仍然逃不過包辦婚姻的命運。時代的悲劇往往由很多無辜的人買單。

張志沂和黃素瓊性格截然相反,他不求上進。

該有的積極,他沒有。不該有的壞習慣,他都有:抽大煙,嫖娼,逛妓院,納姨太太。

新思想的風吹不動張志沂,他固守在自己的世界裡。

黃素瓊看不慣丈夫的種種惡習,雖然她為丈夫生下了一兒一女,兩人的感情並沒有因為孩子的出生有所升溫。

張愛玲生母:貴族之後,晚年當工廠女工,病逝前求見女兒被拒絕

吵架成了兩人的日常生活情景。

不會委屈自己的黃素瓊做不到舊時代女性的忍辱負重,她看不慣丈夫,就要大聲說出來。

黃素瓊心裡的怨氣不斷積累著,壓得她快要喘不過氣。

兩個可愛的孩子是她的慰藉,然而她不能只作為母親而活,她還要為自己而活。

如黃素瓊這樣的女人,永遠最愛自己,孩子排在後面,這並不符合國人的傳統理念。

國人講究奉獻,她講究自我。無論是奉獻還是自我,超過一定限度都是一場悲劇。

即使放在現在,黃素瓊的行為也很難不被指責。畢竟,她有應該承擔的責任,她是一個母親。

1922年,黃素瓊的養母去世,她和弟弟黃定柱分了黃家的家產。

錢能給人最大的安全感。

拿到錢後的黃素瓊開始渴望更多,比如自由。

1924年,小姑子張茂淵即將赴英國留學,黃素瓊要和小姑子同行。張茂淵一直很同情嫂嫂的境遇,她欣然同意嫂嫂和她一起前往。

張志沂堅決反對妻子去外國,他的抗議卻得不到迴應。

張愛玲生母:貴族之後,晚年當工廠女工,病逝前求見女兒被拒絕

黃素瓊的性格是剛強的,一旦做好決定,並沒有商量的餘地。

兩個女人最終結伴出行,瀟灑走天下。

幼小的張子靜和張愛玲成了被母親拋棄的孩子。

敏感不安的張愛玲終其一生都埋怨著著母親的離開,愛之深恨之切。

當一兒一女在家裡整日面對著抽大煙的父親和父親身邊不同的女人時,已經改名黃逸梵的張愛玲母親在外國獲得了重生。

她曾裹過小腳,卻靠著一雙小腳走遍了世界。用文化人張愛玲的話來說黃逸梵“

踏著這雙三寸金蓮橫跨兩個時代

”。

她在外國學畫學跳舞,學著一切新鮮事物。

她拜徐悲鴻為師,和胡適打牌,黃逸梵從未感覺生活如此美好。

從前的種種宛如一場不願想起的夢。

張愛玲生母:貴族之後,晚年當工廠女工,病逝前求見女兒被拒絕

只是,她偶爾會想起她的孩子們在中國過得還好嗎?她不敢細想,作為一個母親,她終究不能完全放下。

張志沂在黃逸梵出走後,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卻又在1928年的某一天,想要回到從前,想要和黃逸梵重新開始,他寫了一封信給黃逸梵:

才聽律門金甲鳴,又聞塞上鼓鼙聲。

書生自愧擁書城,兩字平安報與卿。

女人終歸是感性的,張志沂縱然有千般不是,畢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黃逸梵再次回國,張愛玲8歲了。

這個敏感的小女孩得知母親將要回家的訊息後,臉上的喜悅就像開出了花,她太想念媽媽了。

夜裡想,白天也想。

父親張志沂已經把姨娘從家裡趕了出去,也下定決心不再抽大煙。

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

為了重新開始,一家人搬了新房子,養了狗,院子裡種滿了花花草草,一切都是生機勃勃。

然而破鏡難以重圓,張志沂和黃逸梵從來都不是志同道合的人。

思想理念的不合讓兩人的複合之路並不順暢。

黃逸梵把張愛玲送到新式小學讀書後,又想把兒子送進去。張志沂卻堅持讓兒子讀私塾。

一生都十分厭惡新思想運動的張志沂並不希望孩子們被各種進步教育“荼毒”,他的固步自封和黃逸梵的與時俱進是格格不入的。

更為糟糕的是,張志沂並沒有徹底改正他的惡習,在不久後又開始抽鴉片。

黃逸梵對丈夫絕望了,她的容忍是有限度的。

敏感的張愛玲察覺到了家裡氛圍的逐漸異常,她多渴望有一個正常的家庭。

受過新思想薰陶的黃逸梵對張愛玲的教育很盡心,在這段時間送她學畫畫學鋼琴。

黃逸梵喜歡看書,無論是報刊雜誌還是小說,她都看得津津有味,蹲廁所看書看到精彩的情節時都能笑出聲來。

張愛玲生母:貴族之後,晚年當工廠女工,病逝前求見女兒被拒絕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崇拜母親的張愛玲又怎能不向母親靠攏。

文藝女青年不是無緣無故誕生的。

可惜好景不長,黃逸梵最終拿出了離婚協議書要求張志沂簽字。

張志沂苦苦哀求,黃逸梵無動於衷。

當律師問黃逸梵:“是否再考慮考慮?”

黃逸梵決絕地說:“我的心已經像一塊木頭!”

黃逸梵對丈夫已經死心了。

兩個孩子留給丈夫撫養。

她是自由的鳥,沒有了孩子的拖累,想飛哪裡飛哪裡。

張愛玲對母親的再次離開感到失望,母親在家裡的日子,她費盡心思表現自己,做一個家長眼中的好孩子。

她的種種努力仍然挽留不住母親。

對黃逸梵來說,若為自由故,一切皆可拋。

看懂了黃逸梵骨子裡的冷漠,也就理解了張愛玲的生性薄涼。

一切結果都有原因。

黃逸梵在外國的日子如魚得水,她靠著變賣祖輩留下的古董過活,不用朝九晚五,早出晚歸。

有錢還有愛,她交了一個外國男朋友維基斯。

維基斯是一個手藝人,專門做皮具。

男朋友尊重她,理解她,兩人感情很好。

1937年,黃逸梵回國看女兒。此時的張愛玲已經16歲了,正在考慮留學的問題。

張愛玲生母:貴族之後,晚年當工廠女工,病逝前求見女兒被拒絕

她的父親張志沂一直反對她留學,在張志沂看來,黃逸梵正是因為見識過了外面的花花世界,才變得過分自由。因此他不希望女兒重蹈覆轍。

黃逸梵則堅定支援女兒的想法,併為她做好各種規劃。

這惹怒了張志沂,他試圖把女兒關禁閉,卻仍然被女兒逃了。

張愛玲在母親家留宿了一段時間,坐吃山空的黃逸梵經濟情況已經大不如從前,但對於女兒的教育,她花錢從不手軟。

張愛玲曾經回憶,為了讓她考上倫敦大學,黃逸梵寧可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以每時5美元的報酬替女兒找家教。

黃逸梵對張愛玲給予了期望,卻也因為期望過高,時常不滿女兒的表現,進而用言語傷人,如“你這是幹什麼?豬!”,“你這樣子還想在社會上做人”等。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張愛玲雖然不敢反駁母親的話,但她的內心是極為痛苦的。

張愛玲痛苦,黃逸梵也並不快樂。她本計劃早日去美國和男友團聚,因為張愛玲的教育問題,她不得不留在國內。

存款越用越少,當黃逸梵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富有後,她給了女兒兩個選擇

“如果要早早嫁人的話,那就不必讀書了,用學費來裝扮自己;

要繼續讀書,就沒有餘錢兼顧到衣裝上。”

一心想要透過讀書改變命運的張愛玲選擇了努力讀書。

1939年,黃逸梵對張愛玲說:“我可能顧不上你了”

女兒和男朋友,顯然還是男朋友更重要。黃逸梵匆匆奔赴美國和男友團聚,兩人做起了皮包加工的生意。

日子波瀾不驚,接著平地驚雷。

1941年,黃逸梵的男友因為戰亂而死。

黃逸梵又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她輾轉多個地方討生活,當過老師,秘書。

四處漂泊的黃逸梵,她的晚年是拮据的。

黃逸梵定居倫敦後,在一家制衣廠當流水線女工,每星期賺七英鎊。生活雖然不再眷顧她,黃逸梵依然活得精神十足,哪怕是做流水線,她依舊每天神采奕奕。

歷史學家王賡武教授曾在五十年代和黃逸梵接觸過,他談到黃逸梵:

當時61歲的她仍自食其力,打工維生,不但不覺卑微,還有一腔義無反顧的熱血,“做工多是一點不對立刻就不做,另換一家。”

不僅毫不卑微,黃逸梵還有一個夢想:開咖啡館。

可惜沒有金錢支撐,黃逸梵並未實現自己的夢想。

1957年,黃逸梵病重,她寫信給女兒張愛玲,希望可以見女兒最後一面。

彼時的張愛玲卻並沒有迴應母親的請求,只是寄了100美金。

1個月後,黃逸梵孤獨地離開了人世,身邊沒有一位親人。多年後,她的女兒和她有著同樣的結局:漂泊一生,客死他鄉。

黃逸梵在去世前給張愛玲留下了一個裝著古董的箱子,她在日子最難的時候也不曾變賣這些家當,只為了有朝一日交給女兒。

對黃逸梵來說,張愛玲在她心裡多少還是有些地位的,兒子張子靜才是完全的隱形人。

黃逸梵這一生是放蕩不羈愛自由的一生,她對得起自己,對不起兩個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