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與二戰有哪些不同?為何從不缺席戰爭的中東沒怎麼經歷二戰?

兩次世界大戰是空前的人類浩劫,即使是不懂歷史的人也會對這兩場空前的世界戰爭略有了解。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它們同為世界大戰,在內在邏輯方面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

懂得世界歷史和地緣政治的人應該多少會有這樣一種相對模糊的感覺:二戰德軍的戰略有些詭異,似乎不大符合世界地緣政治的規律,二戰脫離了人類自古以來正常的戰爭方式。

但對這一現象進行總結的人幾乎沒有。確切來說,詭異的地方主要體現在:第一,德軍在敦刻爾克突然停止前進,放任英法聯軍逃走,以致於為盟軍儲存了大量有生力量。第二,德軍自始至終沒有進攻中東,幾千年來幾乎從不缺席戰爭的中東地區在二戰中只有一場阿拉曼戰役和幾場小規模衝突,幾乎是在打醬油和喝涼水,這也導致戰後中東地緣地位一度下降,直到冷戰後才逐漸恢復正常。第三,德軍對蘇聯的進攻導致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戰爭爆發,戰爭慘烈程度空前絕後,戰場卻主要位於在幾百年前還非常落後的東歐地區,一個長期被歐洲各國忽視的地區。

一戰與二戰有哪些不同?為何從不缺席戰爭的中東沒怎麼經歷二戰?

二戰期間的德國軍官和士兵

反過來看一戰。從地緣政治規律來講,一戰卻是一場教科書式的戰爭。一戰誘發於歐洲火藥桶的巴爾幹和世界火藥桶的中近東地區。因為德國為了用陸權對沖英國的海權優勢,希望修建從柏林到巴格達的鐵路,因為塞爾維亞的不合作,因而引發衝突,並因為近東地區最拿手的暗殺行為而引發戰爭。戰爭迅速波及了歐洲大火藥桶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引發全歐洲大戰。

如果你仔細察看世界歷史,就會發現一戰的地緣規律與之前的三十年戰爭、七年戰爭乃至拿破崙戰爭沒有多少本質區別。戰爭烈度最高的地區從來都是西線,其次是東線。歐洲爆發戰爭之後,總是把中東捲入其中。西線自古以來戰場地域狹小,長期喜歡排隊槍斃戰術,一戰的戰壕戰不過是這一戰術的升級。而東歐地形平坦,這裡經常爆發大規模的騎兵運動戰,俄軍經常一潰千里。南線是巴爾幹-中東戰場,這個地方的戰爭烈度較低,經常發生暗殺指揮官和諸如亞美尼亞屠殺這樣的恐怖攻擊行為。而在歐洲-中東之外的地方,也依然像在古代那樣遠離環地中海的是非之地,戰爭烈度很低,幾乎是打醬油的角色。

一戰與二戰有哪些不同?為何從不缺席戰爭的中東沒怎麼經歷二戰?

德軍的納粹集中營,很少有人能從這裡面活著走出來

而二戰不一樣,不但東線慘烈程度遠超西線,兵家必爭之地的中東幾乎沒有參戰,而遠離歐洲的東亞卻戰況空前慘烈,中國遭遇了自古以來空前程度的入侵。這些情況都說明,二戰的地緣形態並不正常,一個習慣研究二戰格局的人,很可能並不會熟悉世界歷史上真正的地緣政治規律。

那麼希特勒為什麼沒有進攻中東呢?為什麼在英國未退出戰爭的時候,就急於和蘇聯開戰呢?二戰爆發于波蘭這個東歐國家,從一開始就偏離了地緣規律正常的演進。

網上有很多文章分析希特勒為什麼沒有進攻中東,也有很多人腦補推演如果德國進攻中東會發生什麼。這些文章絕大多數都沒有說到點子上,事實證明作為二戰地緣格局塑造下的現代中國人,對真正的傳統地緣格局並不瞭解,以致於冷戰後中東熱點問題恢復熱度,國內網民竟然對其一無所知,大量停留在諸如“伊朗是阿拉伯人”這樣的低階錯誤之中。

說法最多的是土耳其親德但又不願參戰所以沒有理由去打。可是希特勒是個不會講道理的人,如果他真要土耳其參戰,土耳其恐怕沒有什麼反抗的餘地。第二種說法是中東當時的石油沒有大規模開發。但是1938年,中東就發現了石油。並且,中東幾千年來戰火不斷,絕不僅僅是因為石油而重要,那個地方有現存最早的文明遺蹟,地處五海三洲交通要道,僅從地緣利益上,德國就有必要拿下這裡,切斷英國的補給線,並從南側包抄蘇聯,還可以把蘇聯封鎖在黑海海峽以內,一戰時的德國就是這麼幹的,並直接導致了沙俄的崩潰,最後德國因為沒有拿下埃及而在這一戰場失敗。

一戰與二戰有哪些不同?為何從不缺席戰爭的中東沒怎麼經歷二戰?

重要地理樞紐的中東

還有一種說法是進入北非需要跨海補給。可是進攻蘇聯的550萬大軍,最終德軍前後集結總兵力竟然達到1420萬人,這些兵力需要的大量石油存在巨大的缺口,有功夫去打龐然大物的蘇聯,沒功夫在1940年西線大獲全勝之時分50萬人進攻埃及?當時阿拉伯各國處於英法殖民統治下,對德國存在好感,德軍只要振臂一呼,引發阿拉伯大起義,英國在中東的殖民體系就會瓦解,到時候即使不會贏得戰爭,恐怕也會使戰爭結束的難度大大增加。戰爭末期希特勒總結教訓,其中最後悔的事情之一就是沒有引發阿拉伯反英大起義。

一戰與二戰有哪些不同?為何從不缺席戰爭的中東沒怎麼經歷二戰?

納粹德國1941年對蘇聯 入侵

說白了還是不想打,在西線沒有終結,南線側翼不穩的情況下倉促進攻蘇聯,直接導致了德國的戰敗。而在敦刻爾克的操作更讓人無法理解,雖然有人從戰役角度考慮裝甲兵有可能損失過大,但這一說法同樣站不住腳,無異於放虎歸山的嚴重戰略失誤,就這麼詭異地發生了。

一戰與二戰有哪些不同?為何從不缺席戰爭的中東沒怎麼經歷二戰?

敦刻爾克大撤退結束後進入英國的法國軍隊士兵

實際上,這一切都說明,二戰不是一場地緣政治戰爭。地緣政治戰爭有一個最突出的特點,那就是利益至上,也沒有永遠的盟友。一戰就是一場典型的地緣政治戰爭。凡是這種戰爭,世界地緣核心中東地區在任何戰爭中都跑不了。可是二戰不是。

納粹德國的地緣戰略深受陸權論影響,認為應該整合“心臟地帶”,但是最好是德俄聯盟,但當希特勒試圖征服俄國的時候,就連這一地緣戰略的導師豪斯霍費爾也感到迷茫,並說已經沒有什麼地緣政治可言了。

的確沒有什麼地緣政治可言。因為希特勒是一個意識形態上的偏執狂。他寧願與意識形態的敵人蘇聯開戰,也不願意與他心目中的“優等人種”盎格魯撒克遜人力戰到底。二戰開啟了一個意識形態至上的時代,只有以往的宗教戰爭能與之相比。德日跨洲結盟,好處寥寥無幾,僅僅因為納粹喜歡法西斯。從很大程度上來講,是法西斯集團開啟了意識形態戰爭的魔盒,因為英美一向利益至上,斯大林也是非常明智的現實主義者,而希特勒不是。

一戰與二戰有哪些不同?為何從不缺席戰爭的中東沒怎麼經歷二戰?

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

意識形態戰爭的特點是極度殘酷,非此即彼,對自己人很好,對敵人異常殘暴。作戰不講求利益和效率,只為共同的意識形態理想,西班牙藍衫軍殘存了一個團還在為保衛柏林血戰,帝國大廈的黨衛軍竟然大部分是外籍士兵,柏林戰役開始前,日本向納粹發出了“祝你們好運”的哀悼,並試圖獲取納粹潛艇攜帶的核原料來扭轉戰局,最終該潛艇被美軍截獲,日本自食其果。

一戰與二戰有哪些不同?為何從不缺席戰爭的中東沒怎麼經歷二戰?

柏林戰役中的外籍軍團,大名鼎鼎的維京師

在二戰中,法西斯集團和蘇東集團都基於意識形態結成了跨國聯盟,西方的意識形態對抗色彩也驟然上升。

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能指望希特勒有什麼合理的地緣戰略規劃。意識形態要求他進攻蘇聯,沒有妥協的餘地。因而德國放棄地緣利益的合理戰略,進攻蘇聯。又在偷襲珍珠港之後迫不及待地首先對美宣戰,都是兵家大忌,但是其意識形態要求其如此,因而也就出現了那些極不正常的戰略佈局,也就無所謂最終戰敗了。

一戰與二戰有哪些不同?為何從不缺席戰爭的中東沒怎麼經歷二戰?

希特勒最後一次檢閱他的軍隊

不得不說,二戰是一場詭異的戰爭,法西斯集團也是一個不正常的集團。但願這種戰爭永遠不會再爆發。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