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陵背後是以愛為名的壓榨,少女為愛19年連生14子後,死在產房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白居易

在愛情中,上位者總是會以炫耀的方式彰顯自己的愛。如白居易描繪的詩句一般,唐玄宗豪擲千金只為了給自己的愛妃吃上新鮮的荔枝。近代中國,蔣介石也曾為宋美齡在南京城建造奢華的美齡宮。

偏偏這樣的例子並不是中國獨有,

在鄰國印度,也曾有一位能夠與李隆基一爭高低的國王,那便是泰姬陵的建築者沙 賈漢。

泰姬陵背後是以愛為名的壓榨,少女為愛19年連生14子後,死在產房

很多人心中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印度這樣一個女性地位低下的國家竟然會有深愛妃子到達昏庸地步的國王,這樣強烈的反差給沙 賈漢塗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事實上,

印度人引以為傲的泰姬陵便是這位國王的傑作,可這象徵著忠貞愛情的建築實則是一場以愛之名的壓榨。

一場所謂的忠貞愛情,

讓一位可憐的女子阿姬曼 巴奴,在19年裡連生14個孩子,最終無奈死於產房之中,

如今的她長眠於泰姬陵,或許,死對她來說才是最好的結局,多年後,這場愛戀的真實面目也被世人知曉,不免唏噓。

種姓制度下的禁忌愛戀

印度的種姓制度可謂是根深蒂固,但實際上它還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變遷過程。

種姓制度是由印度教所規劃,可以簡單的將印度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和其他的的低種姓,他們的之間的關係像是互生,但更是一種奴役。

種姓制度是印度的一種最初階級分化的情況,但又不僅僅是社會等級的劃分,由於宗教、職業和種姓制度的聯絡、演化出了許多新的規則。

泰姬陵背後是以愛為名的壓榨,少女為愛19年連生14子後,死在產房

隨著歷史的程序推演,奴隸王朝的建立對種姓制度有了全新的衝擊,但讓人詫異的就是印度教的包容性,將這些衝擊演化成種姓制度的一部分,時至今日。

而沙 賈漢則是這樣一個不懼種姓制度的人,他是莫臥兒帝國的國王之一。 莫臥兒帝國在印度的歷史上舉足輕重,帝國存在的時間很短,只出了6位皇帝,但這些皇帝除了個個才華橫溢外,幾乎個個都是情種。

沙 賈漢就是這樣一個人,少年的他便在宮廷中受到良好的宗教、文化教育,於此他結識了波斯少女阿姬曼 巴奴,並對她一見鍾情,

可嚴苛的種姓制度迫使沙 賈漢沒有迎娶自己喜愛的少女,直到阿姬曼19歲的年紀才終成眷屬。

阿姬曼這個具有波斯血統的貴族少女算的上是才學過人,溫柔嫻淑的,偶爾在政治上還能為國王分擔。

時值1626年,沙 賈漢終於稱帝,他立馬冊封阿姬曼為“泰姬—馬哈爾”,意喻為“王國的王冠”。

泰姬陵背後是以愛為名的壓榨,少女為愛19年連生14子後,死在產房

帝王最愛的女子同樣遭受最痛苦生養折磨

1631年,沙 賈漢準備再次御駕親征,

這次的阿姬曼再次懷孕,已然到了即將臨盆的月份,可沙 賈漢還是固執地帶著阿姬曼一同親征戰場。

這個時候的阿姬曼已然到38歲,她與沙 賈汗相戀十八年,在這期間他們情感愈加濃郁,18年期間,阿姬曼為沙 賈漢生育十餘次,平均下來,生育一個孩子只花1年零幾個月的時間。

但這次的親征戰場,幸運之神並沒有站在阿姬曼這邊。可能是過多的生育使阿姬曼的體質逐漸下降,

在這次生育過後,阿姬曼的身體逐漸無力,最後死在了產房之中。

阿姬曼在彌留之際,對著沙 賈漢說了這樣一句話:她想要一座特別的陵墓。

泰姬陵背後是以愛為名的壓榨,少女為愛19年連生14子後,死在產房

沙 賈漢答應了,從阿姬曼死後,這位曾意氣風發的君王變了,他體內以愛為名的暴虐因子徹底爆發了,

殊不知,他心中最深愛的女子何嘗不是在以愛之名中被壓榨致死?

與此同時,皇室之間的爭鬥從未停止。表面的風平浪靜,背面暗藏風波,沙 賈漢十多個孩子的存在更是在皇室內部不斷髮生著手足相殘的事件。

以愛為名的暴虐,使千萬子民妻離子散

阿姬曼的離世,對於這個年輕的君王而言,打擊是頗大的。失去了愛人的他,無法治理國家更別說是擴張領土了。

“我想要一座特別的陵墓。”沙 賈漢想起了她的遺言。

泰姬陵背後是以愛為名的壓榨,少女為愛19年連生14子後,死在產房

於是沙 賈漢開始花費無數的錢財人力,聘請了最好的設計師,從世界各地花重金運送了精美的珠寶,頂級的大理石材,親自參加設計、監工。他開始不計成本的為自己的王后打造一座最華美的陵墓。

沙 賈漢為了讓設計師能夠感覺到自己對阿姬曼的愛,不惜命人殺了這位設計師的妻子,只是為了讓設計師感覺自己的愛,以此讓設計師達到更好的水平。

在沙 賈漢這樣的暴虐行動下,泰姬陵完美出世,並且直到現在還在以自己的魅力傾倒世人。沙 賈漢是滿意作品的,與此同時,他又想起阿姬曼遺言中的“特別”二字。為了泰姬陵足夠特別,沙 賈漢又砍下了設計師的雙手,只是為了讓泰姬陵從此絕無僅有。

泰戈爾說過這樣一句話:“泰姬陵是永恆面頰的一滴眼淚。”

泰姬陵背後是以愛為名的壓榨,少女為愛19年連生14子後,死在產房

可惜的是,泰姬陵雖然華美,但這是沙 賈漢不計成本的奢靡結果,他的決定使無數的印度子民因此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甚至活活餓死。

沙 賈漢曾經是個野心勃勃的國王,前半生為了國土擴張和生育子女而奮鬥。但在成婚過後,對阿姬曼的愛是事實,但以愛為名的壓榨讓這故事並沒有看上去那麼浪漫,相反,印上了血腥的意味。

泰姬陵雖然為整篇故事留下了濃墨重筆的色彩。故事的最後,沙 賈漢的暴行終止在其弟剝奪王位之後,他被囚禁在泰姬陵相對的塔樓裡,晚年之時,只有自己望著那舉國之力建造的宮殿慰聊此生。

結語

有人說,因為沙 賈漢對阿姬曼的愛,促使他離開了承載了阿姬曼回憶的地方,遷都到德里。其實不然,這種說法雖然浪漫,

但是對於君王而言,浪漫絕對不是他性格的大部分,愛對於這樣一位位高權重者更多的是對自己無情壓榨的欲蓋彌彰。

泰姬陵背後是以愛為名的壓榨,少女為愛19年連生14子後,死在產房

可以說,泰姬陵就如同沙 賈漢的一生。無論是否為上位者,泰姬陵都在印證著一個道理:

只有單純的愛情才會長久,一切帶有目的性的愛戀,尤其是以愛之名的無情壓榨,到頭來都只會是披著華服的悲劇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