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一時的天策府為何快速消亡了。

此非常人,豁達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年雖少,命世才也。

——

劉文靜

公元621年,六月,李世民滅王世充班師回朝,由於李世民此時官職已經到了太尉

(三公之首、唐武臣之首)

兼任尚書令

尚書省長官,因為唐初沒有三師,文臣之首

,爵位則是

一品秦王

,《舊唐書》記載:凡爵九等:

一曰王,食邑萬戶,

正一品

也就是說李世民

無論是實銜還是虛銜都已經封無可封,但剿滅王世充又是滔天大功,不得不賞。

名震一時的天策府為何快速消亡了。

十月,李淵封李世民為

天策上將、

陝東道大行臺

位列三公之上

,被後世根據清朝習慣稱為超一品

(實際上還是正一品)

,最大的權力便是能

獨立開府

,被稱為天策府,擁有獨立的官員和幕僚系統,這與東宮類似,李世民之前,只有開府儀同三司一說,但和天策上將的權力遠遠無法比擬,

這讓李世民實際上成為李淵,李建成之下的唐朝第三人。

歷朝歷代東宮作為太子寢宮,最大的意義便是能讓太子在即位之前就能培養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班底為日後繼位時完成平順的權力過度,李世民擁有了獨立開府的權力後,便可以將曾經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將盡數收入自己府邸內為自己的幕僚集團,這也是日後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能夠成功,而李承乾卻在謀反中失敗的原因。

名震一時的天策府為何快速消亡了。

此外天策府還能和東宮搶人,比如王世充降將杜淹,《舊唐書·杜淹傳》記載:

時封德彝典選,以告房玄齡,恐隱太子得之,長其奸計,於是遽啟太宗,引為天策府兵曹參軍、文學館學士。

這讓李世民在收攏人才這方面獲得了長遠的進步,

出任天策上將前都是李世民挨個去請,出任天策上將後,有識之士便會在東宮和天策府之中作出選擇。

因此不難看出,和如今很多影視遊戲作品把天策府當做軍隊不同的是,天策和東宮一樣,實際上是一個文官概念,不是一個武官概念,這點在天策府的官職分配中就能看出來,《舊唐書· 職官志》記載,

天策府雖然地位最高的李世民雖然叫天策上將,但天策府的下屬都是長史、從事郎中之類的文官,主要負責的是一些軍事參謀的工作。

名震一時的天策府為何快速消亡了。

這點和宋代樞密使類似,

調兵但不帶兵,因此天策府系統裡是沒有高位的武將的

,如程咬金、秦瓊、尉遲恭這類和李世民關係很好的武將自始至終都不是天策府的人,就連秦瓊也只是秦王府的右三統軍,算是李世民手下的另一股力量,不過幾人確實關係很好,尉遲恭後來也協助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

因為楊文幹事件,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爆發,公元626年李世民帶心腹進宮,李世民先殺李建成,隨後尉遲恭殺死李元吉,李世民逼迫李淵退位,農曆6月8日,李世民正式成為皇太子,執掌朝廷內外政務,

此時李世民已經不需要天策府來為自己和李建成作對,也看出了天策府的危害,因此在29日時,李世民卸任天策上將,將天策府撤銷。

名震一時的天策府為何快速消亡了。

後來朱溫篡唐,為了封賞馬殷,封馬殷為天策上將軍,這時的天策上將就沒有李世民時期的這麼多權力了,逐漸變為一種榮譽頭銜,公元950年馬殷子孫馬希萼甚至自稱天策上將軍,將這個名頭當做了一種身份的象徵而不是權力的象徵,

但此時如果是被封的天策上將還是有一些實權的,讓天策上將徹底變為虛銜的是宋朝。

公元982年,因為害怕趙廷美像自己一樣

‘斧聲燭影’

,誣告趙廷美謀反,太子趙元佐深知父親冤枉叔父,為趙廷美求情,不久後趙廷美被害死,

趙元佐

知道後發瘋,為表抗議父親為了權力謀害叔父

縱火燒宮

隨後

趙元佐

太子之位被廢

,直到宋真宗時期,因為感念兄弟,宋真宗在泰山封禪後任趙元佐為天策上將軍。

名震一時的天策府為何快速消亡了。

由於

趙元佐

真的對權力沒有一點渴望,天策上將軍雖然附帶了一點權力但

趙元佐

完全不用,因此天策上將軍逐漸變為徹底的虛銜

,趙元佐死後天策上將軍就被空閒了出來,其弟趙元儼因為輔政有功,在死後,天策上將軍作為榮耀追封趙元儼,趙元儼也就成了最後一位天策上將。

不難看出天策府雖然在唐朝時地位超群,但是和其他官職不同的是,

天策府的天策上將只是一個李淵因為李世民封無可封的無奈之舉,因此天策府本身就相當於唐朝官職系統中一個不健康的腫瘤

,因此名震天下的天策府天策上將雖然聽起來很厲害,實際上也很厲害,

但是並沒有其存在的價值

,被撤銷後世變為一個榮譽頭銜也並非無法理解的事情,

再者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作為先例在前,後世君主自然不敢再設立天策府了。

李世民的存在幾乎可以算得上是我國軍事史上的傳奇,他彷彿一個穿越者一般,戰鬥思想極為超前,同時代幾乎沒有人是他的對手,他的成長史基本是就是李唐的發展史,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年紀輕輕就封無可封的原因,對李世民一生感興趣的話不妨閱讀這本《李世民全傳》反正也只需要68元並不算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