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最聰明的商人,三次散盡家財,卻仍被後世無數人稱為財神

所謂士農工商,眾所周知,商人在古代的地位是所有職業裡最不入流的。從唐代開始,就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商人不可以為官。一直到清朝,這條古訓依然被封建統治者遵守。

他是中國最聰明的商人,三次散盡家財,卻仍被後世無數人稱為財神

儘管如此,由於經商的利潤回報相當豐厚,還是耐不住有人嘗試。畢竟,古代為官者都是人中龍鳳,佔比不到百分之0。01。而商人跟普通農民比起來,雖然被人看不起,但至少要輕鬆。

因此,自古以來,雖然商業一直被打壓,但從來就不缺傳奇商人的故事。戰國時有子貢、白圭,發展到後來,更是出現了晉、徽、粵、浙四大商幫。算上從漢朝以來便一直存在的鹽幫,雖然我國古代商業抑制嚴重,但還是有一條清晰的商人崛起脈絡。

他是中國最聰明的商人,三次散盡家財,卻仍被後世無數人稱為財神

而在古代眾多商人裡,誰是最成功的的那個?有人或許會用積累財富的標準去衡量。其實,這樣的評判標準是不準確的。因為在古代,任何商人只要財富累積得足夠多,必然會觸碰到很多雷區,倘若不慎,最後都會被統治者一鍋端。

吃過這個虧的不在少數,譬如戰國時期的呂不韋。沒成為秦國相國前,他只是衛國一名普通商人,後來去趙國邯鄲做生意時,遇到了流亡於此的秦孝文王之子異人。他被後者的談吐驚到,決定放手一賭“做一次國家的生意”。

他是中國最聰明的商人,三次散盡家財,卻仍被後世無數人稱為財神

於是,他便開始追隨異人,用自己的錢財護送他回秦國,並幫助他上位。結果讓他賭中,異人果然成了秦國國君,呂不韋也因此成了相國。

然而,上位後的呂不韋野心也越來越大,後來竟將算盤打到了秦王的位置上。沒多久,其便捲入嫪毐謀反一案,被撤職發配原籍,而呂不韋顯然便是犯了商人干涉政治這個大忌。

他是中國最聰明的商人,三次散盡家財,卻仍被後世無數人稱為財神

明朝的沈萬三也是一個例子,他曾是元末明初的首富,個人財富甚至遠超明朝國庫,甚至還答應幫朱元璋建設國都。然而,他最後落了個什麼下場呢?家產全部被沒收,還被髮配到雲南充軍。而沈萬三所觸碰的雷區,便是財富積累得太多了,自然引起統治者的忌憚。

所以,真正的聰明人,都會見好就收。而將這套理念執行的最為透徹的,還得是戰國時期的范蠡。

他是中國最聰明的商人,三次散盡家財,卻仍被後世無數人稱為財神

說道範蠡,大部分人或許會不解,他不是輔佐越王勾踐復國的功臣嗎?怎麼跟商人扯上關係了?其實不然,幫助勾踐復國後,范蠡便散盡家財急流勇退,帶著情人西施四處雲遊去了,沒有貪戀半分權力。

相傳他之後來到山東一帶,並在此地靠制販鹽發家致富,甚至還驚動了齊王請他出山。結果,范蠡不但沒去,還將產業悉數變賣,散盡家財,帶著西施又跑到了宋國。

他是中國最聰明的商人,三次散盡家財,卻仍被後世無數人稱為財神

在宋國,頗有商業頭腦的范蠡又成功緻富。然而,還是碰到了和齊國一樣的場景。於是,他又散財出走到了陶丘,化名陶朱公才過上了穩定的生活。

連著3次放棄權力,散盡家財。按今天的標準來看,作為商人的范蠡或許並不成功。但他不為財富所誘惑,及時見好就收的本事,也是後世無數商人學不來的。因此,他也被稱為古代最聰明的商人,甚至一直被不少生意人奉為財神爺。

他是中國最聰明的商人,三次散盡家財,卻仍被後世無數人稱為財神

當然,隨著封建體制的瓦解。范蠡這種畸形的經商模式如今也是淘汰了,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現代社會,商人反倒成了人上人的代名詞。各位讀者,你們說是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