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海上傳奇:中華海洋文明發展通史》

早在中華民族誕生之初,農耕就成了中華文明主要的標誌之一。但中華民族從來不是海洋的缺位者,在中華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中華先民也書寫了一段段海上的傳奇。這是馬駿傑先生《海上傳奇:中華海洋文明發展通史》要向人們傳遞的最重要資訊之一。

走向海洋——《海上傳奇:中華海洋文明發展通史》

馬駿傑

或許由於馬先生的軍人出身,《海上傳奇》大段的篇幅都在敘述海戰,從遙遠的吳越之戰,到讓人刻骨銘心的甲午海戰。馬先生的敘述建立在堅實的學術考證基礎之上,同時由於這部書是由講稿發展而來,因而敘事的可讀性成為馬先生講述戰爭故事最大的特色之一。千頭萬緒,娓娓道來,讓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馬先生的敘事還在於能抓住關鍵問題。比如戚繼光抗倭、中法戰爭、甲午海戰等,相對而言大眾對這些內容比較熟悉。馬先生並非是如教科書一般把大家所熟知的常識再複述一遍,而是有所取捨,選取最能扣人心絃的部分。在甲午戰爭中,馬先生幾乎沒有述及戰爭背後的政治動因,把目光聚焦於兩場關鍵性的戰鬥,大東溝海戰和劉公島海戰。在把大家帶往戰鬥現場的同時,馬先生也向大家介紹了學術界關於這兩次海戰關鍵性問題的最新研究。還有就是馬先生的筆端常帶情感,因而馬先生講述的故事不僅引人入勝,讓讀者欲罷不能,而且也能引起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

走向海洋——《海上傳奇:中華海洋文明發展通史》

倭寇圖卷

同時,馬先生也用了大量篇幅講述中華先民是如何走進海洋的。中華文明雖說誕生於黃河中下游遠離海洋的中華腹地,但中華先民對海洋的嚮往卻幾乎貫穿了中華文明發展的始終。早在春秋時期,老子就曾經用大海的變化莫測來形容他心中的“聖人”,“忽兮若海,漂兮若無所止”。孔子也曾表達過對大海的嚮往,“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莊子更是借用傳說中的海神海若來展現了大海的波瀾壯闊。在古人的觀念中,廣闊的海洋不僅具有神秘色彩,大海是仙人往來的場所,所謂海上仙山引發了無數人的神往。同時,大海也是財富的象徵,且不說傳說中的東海龍宮,甚至連富裕的關中地區在班固《漢書》中也被稱為“陸海”。大海更是以其海納百川的胸襟折服了無數的前賢往聖,從老子的“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到曹操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再到李白的“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走向海洋——《海上傳奇:中華海洋文明發展通史》

藤橋墓群:海洋文化遺產

正是對大海的神往,激勵了一代代的中華先民勇敢地走向大海。在世界各主要民族中,中華民族雖不以航海著稱,但在世界航海史上,絕對不能缺少中華民族的身影。先秦時期諸子書所記或許有誇飾的成分,但據《三國志》記載,公元233年孫權就已經能夠派出超過萬人的船隊北上遼東。鄭和下西洋時,船隊的規模達到數萬人。要知道後來知名世界的航海家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人的船隊不過數百人而已。設想假如達伽馬早出發數十年,他們與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在印度洋相逢,帶給他們的將會是何等的震撼。

在中華先民走向大海的過程中,首先增加了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人們很早就認識到,我們所居住的東亞大陸並非是世界的全部,戰國時的鄒衍指出“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後世,無論是法顯得遠航,還是杜環的西行,都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視野。

走向海洋——《海上傳奇:中華海洋文明發展通史》

坤輿萬國圖

中華先民走向大海的目的從來不是掠奪,數千年的航海史中,中華民族並未在海外掠奪過一寸殖民地。中華民族的航海先行者,從來都是和平的使者,是文明的傳播者。伴隨著先民航海的足跡,中華文明也透過大海走向世界。唐代的鑑真和尚為了能使中華佛教文化傳到日本,克服重重阻力,六次東渡,終於成功將律學東傳,鑑真和尚也被日本律宗尊為初祖。陶瓷、絲綢、茶葉等中華物產,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而走向四方。相對於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量遠遠勝出,宋代就已經設立了市舶司來專門管理海外貿易。中華民族四大發明向世界的傳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繁盛的海上貿易,使得中國這個貧銀國度在明朝後期開始推行了銀本位的貨幣制度,白銀成為主要貨幣。

走向海洋——《海上傳奇:中華海洋文明發展通史》

靖海全圖

中華民族從來都不是固步自封的,中華先民從來沒有拒絕過其他民族優秀文化元素的吸收和借鑑。佛教的傳入並非僅有西北陸路一條通道,早有學者研究指出海上絲綢之路是佛教傳入中國的重要途徑之一。最早的耶穌會士來華,同樣是從海上絲綢之路登陸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將中華民族與世界緊密地連線在一起。馬駿傑先生在《海上傳奇》一書中就為我們充分展現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場景,尤其是第九章《航海時代》充分展示了海上絲綢之路曾經的輝煌。進入全球大航海時代以後,紅薯、玉米等作物也傳入我國,它們的到來不僅改變著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也直接推動了康乾時期的人口增長。

走向海洋——《海上傳奇:中華海洋文明發展通史》

絲路瓷運

但中華先民走向海洋的歷程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歷代專制統治者總是把海洋視為對其統治的威脅。尤其是清代在大陸的統治穩固之後,遊牧出身的統治者視海洋為畏途。海禁政策時斷時續,甚至達到了“片板不許下海”的程度。正是專制統治者的顢頇保守,使得中國人逐漸從海洋退縮。這個早在十五世紀初就已經能造出鄭和大寶船的民族,造船技術嚴重退化,最終被時代甩在了後面。並非是中國人的先天不足,而是專制集權的制度嚴重束縛了中國人的手腳,閹割了中國人的精神。

走向海洋——《海上傳奇:中華海洋文明發展通史》

禁海圖

即便是如此,仍有無數的中國人衝破重重阻力,走向大洋。早在清乾隆年間,來自廣東的華僑陳蘭伯和羅芳伯就在南洋成立過一個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立國百餘年,對發展南洋地區經濟,保護當地華人華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後來蘭芳共和國雖亡於荷蘭侵略者之手,但時至今日當地依然修建有眾多紀念性建築來紀念華人對南洋開發的貢獻。在晚清的革命浪潮中,海外的華人更是提供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援。乃至改革開放後,海外的數千萬華人華僑依然是推動祖國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

走向海洋——《海上傳奇:中華海洋文明發展通史》

廣州灘景圖

讀馬駿傑先生的這本《海上傳奇》最初來源於在央視的講座,受制於這種形式,使得馬先生在許多問題上不能充分展開。在史料的運用上,也存在著若干瑕疵,比如先秦諸子書中的史料需要經過甄別,轉引史料的時候要慎重等。但這些都是白璧微瑕,就整體而言,馬先生《海上傳奇》守住了學術的底線,與時下的許多歷史類的暢銷書自不可同日而語。《海上傳奇》兼顧了學術寫作與大眾閱讀,既可為專業人士展開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又可以為大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大餐。

《海上傳奇》值得一讀!

走向海洋——《海上傳奇:中華海洋文明發展通史》

走向海洋——《海上傳奇:中華海洋文明發展通史》

走向海洋——《海上傳奇:中華海洋文明發展通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