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古城中的獅子王,為何能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片?

滄州古城中的獅子王,為何能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片?

滄州鐵獅子又名“鎮海吼”,位於滄州市內滄縣舊州城內,距市中心 20公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滄州古城又名獅子城,即因鐵獅而得名。滄州鐵獅通高5。4 米,長 5。3 米,身軀寬約 3 米,總重量約 40 噸。它頭南尾北,身披障泥,揹負巨大仰蓮圓盆,前胸和臀部飾有束帶,頭部毛髮作波浪形披垂於頸部,昂首怒目,巨口大張,四肢叉開,似仰天怒吼,又似急走急馳。在鐵獅頭頂和頸下鑄有“獅子王”三字,左項及牙邊有“大周廣順三年鑄”7 字,右肋有“山東李方造”5 字。

滄州古城中的獅子王,為何能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片?

為什麼在滄州鑄鐵獅呢?相傳,滄州距海很近,常受海嘯危害。犯人李雲上書周世宗,請求鑄造鐵獅子以鎮蛟龍,周世宗答應了,並帶頭捐款,李雲則召集當地鑄鐵匠人數百,於開元寺(亦為滄州一古蹟,今已不存)前動工。當地老百姓熱情幫助。李雲帶領能工巧匠,以上為模,數百爐鐵水日夜澆鑄,從冬到夏,歷時一年。鐵獅將成,唯頭部卻不能熔合。一位老者說,非以人祭爐不可。李雲遂縱身跳八爐中,鐵獅終於鑄成了。至夜,海嘯頓起,風狂雨驟,吼聲大作,震耳欲聾。原來,從渤海躍出一條黑蚊,與剛剛鑄成的鐵獅子搏鬥了一夜,黑龍敗陣而逃,海嘯也隨之而退,留下兩片笸籮大的鱗片。此後,海嘯遂止。這個傳說,至今仍在當地民間廣泛流傳。

與民間傳說相伴隨的有地方誌的記載,如《滄縣誌》有對鐵獅的描繪:“飆生奮鬣,星若懸眸,爪排若鋸,牙列如鉤。既猙獰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傾,吸波濤於廣澱,掉尾東掃,抗潮汐於蜃樓。”(《滄縣誌·鐵獅賦》)鐵獅因鑄有“大周廣順三年鑄”字樣,從而確知其鑄造年代為後周太祖郭威廣順三年(953 年)。它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鐵獅子。據分析,這是採用“泥範明澆法”鑄造而成。範的型別、尺寸不一,僅四肢和左右肋的範塊就有 13 種規格。據文物考古部門統計,鐵獅總計用範 509 塊(不含腹、爪和已殘部分),這表明在一千多年前,我國的鑄造工藝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它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河北的四大名勝(滄州獅子、定州開元寺塔,正定隆興寺大菩薩、趙縣安濟橋)之一。如今,到滄州的旅遊者,無不瞻仰鐵獅的。細心的參觀者還會發現,鐵獅腹腔之內有以秀麗的隸書字型鑄成的金剛經文。此鐵獅對研究古代冶金,雕塑、佛教史和書法,均有較高的價值。也顯出當時工匠的卓越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