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中國承認有夏朝?這3項鐵證,狠狠打了外國人的臉

中華文明五千年,而夏朝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其真實存在與否遭到了許多人的懷疑。懷疑的根據是真正有記載年代的“信史”,起始於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

但是再往前的歷史年代,卻是模糊不清的,司馬遷在《史記》裡說過,他看過有關黃帝以來的許多文獻,雖然其中也有年代記載,但這些年代比較模糊且又不一致。

所以他便棄而不用,在《史記·三代世表》中僅記錄了夏商周各王的世系而無具體在位年代。

那麼,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夏商的交接在什麼時候?夏朝的都城在哪兒?

種種疑問接踵而來,甚至有外國學者斷言:根本就沒有夏朝!所謂的夏朝都是商人的臆想出來的傳說!

全世界只有中國承認有夏朝?這3項鐵證,狠狠打了外國人的臉

事實果真如此嗎?隨著考古的進一步發現,越來越多的證據都指向了同一個結果:夏朝是真實存在的。本篇文章就來列舉三個真實可信的證據。

1、

杞國與夏朝的關係

杞國,是夏禹的後裔建立的姒姓國家,自夏代立國,夏朝亡後,商湯封杞國,以奉夏后氏祀。周武王克商,求禹後裔東樓公,為方國,封之於雍丘(今河南杞縣)。

因其是夏之延續,儲存有夏禮,所以《史記》將其列為《世家》,孔子為了瞭解夏禮,也曾經到過杞國。約在春秋之季,杞都由雍丘東遷。“先春秋時徙魯東北”(《漢書·地理志》)。

2、

甲骨文破譯的證據

甲骨文中雖然還沒找到夏,但是近年來隨著甲骨文的破譯,對夏的都城西邑是有記載的。而甲骨文中未有夏字,一種可能是甲骨文還有很多未破譯的文字,夏字還未被發現。

全世界只有中國承認有夏朝?這3項鐵證,狠狠打了外國人的臉

另一種可能就是,在商朝人的口中,夏並不是被稱為夏,而是另一種叫法,其實這種可能性在商朝的卜辭中已經露出了痕跡。甲骨文中的“西邑”可能就是夏。

商朝如果不稱前朝為“夏”,那麼稱其為什麼呢?我們先看看周朝是怎樣稱呼商朝的:在先秦文獻中,如《竹書紀年》等,稱商朝為之商;而《尚書》等稱之為殷。

而周人則稱商為“大邑商”,自稱“小邦周”,因為在夏商時期,都城稱為“邑”,如:《白虎通》:“夏曰夏邑,商曰商邑”;《詩經》:“商邑翼翼,四方之極”。

故而,周人看到商朝首都繁榮發達的景象,心生崇拜之情,就用大邑來稱呼商朝了。說完了商朝,我們再來看夏朝。

全世界只有中國承認有夏朝?這3項鐵證,狠狠打了外國人的臉

在《尚書》的商書部分,有一條記載出現了“西邑夏”一詞,這條記載則可能透露了商朝人是怎麼稱呼夏朝的:《尚書·太甲上》:“惟尹躬先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

這條記載的意思是:商朝的伊尹,說自己曾親眼看到夏朝,君主能夠保持忠信而善終。(這裡的周是忠信的意思)。可見,商朝稱呼夏朝為“西邑夏”。

同樣的記載在《禮記-緇衣》和《清華筒-尹誥》也有出現。因為相對於發源於東方的商人來說,夏朝的核心地區河洛一帶位於西方,所以稱其為西邑夏。

在商滅夏之後,商人在洛陽一帶建立了一個新的亳都,被稱為西亳,可見西邑夏一詞並不是無來由的出現的,是符合商人的用詞習慣的。

全世界只有中國承認有夏朝?這3項鐵證,狠狠打了外國人的臉

3、

古本《竹書紀年》上的記載

據古本《竹書紀年》等文獻記載夏代,統治時間超過400年,共歷經十四世17位王。因此,為了佐證夏的真實存在,探尋“夏”這個字意義非凡。

從歷代出土和傳世文獻中,綜合學者的辨識考證,尋求“夏”字的演變規律,可以比對出二里頭文化時期,密縣黃寨遺址的卜甲刻符,正是“夏”字的雛形。

從地理位置上來探究,根據文獻記載,夏代部族,彼此之間尚處於聯盟狀態,還沒有明確的疆土,而且夏代的都邑也因為暴亂等種種原因屢經變遷。

但從都邑的分佈情況來看,主要控制區是豫西、豫東、豫北、魯西和晉南部分割槽域,核心控制區則是豫西地區的洛陽盆地附近,該區域就是歷史上所謂的“有夏之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