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打嘴炮不是中國人的風格

近日,最讓中國人提氣的,莫過於那一句:“你們在中國面前沒有資格說,你們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好多年了,終於出了一口悶氣。

王小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打嘴炮不是中國人的風格

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國人嘲笑這句話。最多一個嘲笑就是說,你這不就是嘴炮嗎?你還能幹啥?不過嘴上那麼說說。到時候你該低頭,你還得低頭,你啥事你也幹不了。這就是一個演戲。

這是我看到的最多嘲笑。我想說,這些人可能不太懂。就說一個事,軍隊在作戰之前,你會看到高呼口號。在進攻前,或者在敵人來進攻的時候,軍隊都會一起高喊口號。你說那就是嘴炮,沒用?要真沒用的話,軍隊早就不喊了。軍隊喊了好幾千年,怎麼他還喊呢?這口號明顯是有用的。

有什麼用呢?凝聚人心,激勵士氣,統一意志,知道自己去幹什麼。

當然了,如果光是喊了,最後你沒有行動,那你還不如不喊,這也是實話。比如說軍隊打仗,開頭那個口號喊的震天響,地動山搖。最後一接仗你往回跑了。那肯定是不行。

不過各位覺得,咱們中國就從歷史上來看,幹過這種事嗎?口號喊得震天響,所以我就跑了。可能有過,但最起碼不是主流。我覺得中國文化這個主流,是平常不喊,甚至你揍他兩拳,踢他兩腳。他仍就低著頭不說話。

但是如果喊了,更多情況下,那是真乾的。單純的打嘴炮,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風格。我希望嘲笑這句話的中國人記住,也希望美國人知道這一點。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個非常有名的口號,叫“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王小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打嘴炮不是中國人的風格

這個口號發生的背景是,在西漢宣帝時期,匈奴內部發生內亂。匈奴的郅支單于透過武力征伐成為匈奴之主。後來他殺死了漢朝使者谷吉,為了怕漢朝報復,郅支單于逃到了康居國,就是現在的中亞地區。

郅支單于自以為遠離了漢朝,於是開始放心地稱王稱霸,他要求西域地區的大宛,康居等國向他進貢。

漢朝派出使者責問郅支單于,但是郅支單于自以為漢朝距離他很遠,不會派兵征伐,於是羞辱漢朝使者。

但是,匈奴的郅支單于做夢也沒想到,他碰到了一個狠人,這個人叫陳湯。陳湯靠著假傳聖旨的手段,徵調了漢朝在西域的屯田軍以及西域胡兵,一共集結了四萬多人。

陳湯率領軍隊翻越帕米爾高原,當時叫蔥嶺,幾乎是神兵天降一般迅速抵達康居國。隨後一場大戰,匈奴的郅支單于被漢軍殺死,他的妻妾,王子以及匈奴王公共1500多人全部被誅殺。

在此戰之後,陳湯給西漢朝廷上書,奏章裡面的這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流傳千古。

王小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打嘴炮不是中國人的風格

之所以這句話能流傳千古,不光是因為說的霸氣,更是因為古代的中國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這句話。還是那句話,當中國人喊出口號的時候,那是要真動手了,打嘴炮不是中國人的風格。

文/王小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