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太子隱姓埋名,清廷怒斬古稀老翁,康熙為何食言?

公元1644年(明朝崇禎十七年)二月,明朝已經陷入危難當中,李自成率兵攻入河北,崇禎帝身邊卻再無可用之人。左都御史建議崇禎帶著皇室中人南遷,崇禎卻認為“君王死社稷”才是皇族該有的氣節,多次拒絕了左都御史的建議,直到李自成的大兵立於城下,崇禎才慌慌張張地安排三位皇子出城。這三位皇子中有一位倖存者,卻讓後來的康熙帝憂心了幾十年!

前朝太子隱姓埋名,清廷怒斬古稀老翁,康熙為何食言?

崇禎將三位皇子送出皇宮之後,便到後宮處死了妃嬪和公主,隨後自縊,明朝就此完結。李自成攻入皇宮之後,得知三位皇子逃出,立即安排手下抓捕,在第一時間抓住了三位皇子。後來李自成的軍隊又敗在了入關的清軍手中,三位皇子也在這次的混亂當中走失,從此下落不明。

前朝太子隱姓埋名,清廷怒斬古稀老翁,康熙為何食言?

不久之後,南方便有人自稱是明朝皇室,以此籠絡了不少反清人士,建立了南明政權。南明政權聲勢浩蕩,但可惜的是內部並不團結,他們為了爭奪正統的地位,內部之間時常會有爭鬥甚至後來還形成了“四帝一監國”的荒唐局面。最可笑的是,這些人雖然打得火熱,卻並沒有一個人真正去尋找當初逃出來的三位皇子。

前朝太子隱姓埋名,清廷怒斬古稀老翁,康熙為何食言?

南明弘光元年,南方和北方各出現一人,都稱自己是明朝太子朱慈烺,後來南方的“太子”被殺,不曾想竟然引起軒然大波,有人認為是弘光帝(當時南明的皇帝,名叫朱由崧,是他殺死了南方的“太子”)為了爭權,故意殺死了真正的太子。但是南方的太子究竟是真是假,誰也說不清楚。至於北方的那位“太子”最後則死在了多爾袞的刀下,畢竟多爾袞並不在乎他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太子。

前朝太子隱姓埋名,清廷怒斬古稀老翁,康熙為何食言?

南明的勢力大不如前,那些反清的明朝舊臣,開始以明朝皇子的名義,集結兵馬反抗明朝,其中用得最多的便是“朱三太子”的名號。這朱三太子究竟是誰呢?根據《清實錄》記載,當年逃出去的三位皇子分別是太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據《清稗類鈔》上的記載,朱慈炤很早就死了,所以當時逃出的並非朱慈炤,而是五子朱慈煥。真正的朱三太子,其實就是五皇子朱慈煥。

前朝太子隱姓埋名,清廷怒斬古稀老翁,康熙為何食言?

康熙年間,民間曾先後出現多名自稱是“朱三太子”的人,每一次出現,康熙都會下旨派人去抓,但是最後抓回來的都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清廷就這樣來來回回地抓“朱三太子”,可每次抓回去的都是冒牌貨。康熙對此事非常重視,因為當年民間開始出現“朱三太子”的蹤跡時,他還是一個依附於鰲拜的少年,可是如今數十年過去了,“朱三太子”來來回回抓了十幾個,卻沒有一個是真的,這也就意味著真正的朱三太子很有可能還活在世上,只要明朝皇室尚存人間,清朝的皇室便無法真正安心!

前朝太子隱姓埋名,清廷怒斬古稀老翁,康熙為何食言?

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朱三太子”偶爾還是會出現,康熙最後想出了一個“引蛇出洞”的方法。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率眾臣拜謁明孝陵,他在陵前宣佈尋找明朝皇室後裔,並許諾以“三恪”之禮待之(三恪之禮,原本是西周時期的一種禮制,意思就是封前代王朝子孫為王侯)。

前朝太子隱姓埋名,清廷怒斬古稀老翁,康熙為何食言?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終於見到了真正的朱三太子,而此時的朱三太子,已經75歲高齡,他在康熙面前承認自己就是朱慈煥,也就是清廷尋找多年的朱三太子。可他雖然是真正的朱三太子,卻與當年那些造反的事情毫不相干,他從李自成的軍隊中逃出之後,便去了寺廟做和尚,後來還俗娶了妻,還生了孩子,一家人過著安穩的日子。可是後來,民間多次爆發“朱三太子”謀反的案子,朱慈煥為了不連累家人,多次更名換姓,還時不時地帶著家人搬家,就是為了躲開清廷的追查,卻沒想到如今垂垂老矣,還是被抓了回去。

前朝太子隱姓埋名,清廷怒斬古稀老翁,康熙為何食言?

康熙自然是沒有按照當初說的以“三恪”之禮待之,他認為朱慈煥雖然沒有真正參與謀反,但是卻有著謀反的心思,最後還是處死了朱慈煥。至於朱慈煥的家人,在朱慈煥死後,全都自殺了,這倒是真有朱家皇室的氣節!

康熙帝作為清朝的統治者,當著天下人的面許諾,到最後還是食了言,為什麼呢?筆者認為,應該是心虛吧!雖然75歲的老翁,的確對康熙而言,對清廷而言,起不到任何的威脅作用,但是他背後的身份,對康熙而言,對清廷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威脅。清軍好不容易入了關,能夠享受關內的一切,又怎願輕易放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