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地勢易守難攻,士卒能征善戰,卻最終被66天滅國?

宋太祖趙匡胤在平定了荊南和湖南之後,開始把下一個征伐的目標投向了向來易守難攻的蜀地。當時統治蜀地的是一個叫做孟知祥的將領所一手建立的後蜀國。

當時,後蜀國的皇帝已經不是孟知祥了,而是他的兒子孟昶。老話有的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所以對於其他國家而言,想要攻佔蜀地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當時南方還有其他更易攻佔的國家存在,趙匡胤為何不先去打他們呢?

此國地勢易守難攻,士卒能征善戰,卻最終被66天滅國?

其實主要是由於,趙匡胤看中了蜀地豐富的糧餉。當時的後蜀經過了兩代國君的治理,十分富庶,而要想更好地統一全國,就需要一個能夠穩定的供糧地,所以即便蜀地難以攻下,趙匡胤也要鋌而走險。

那時後蜀國君孟昶雖說不能說是一個昏君或暴君,但也是一個妥妥的無能之君。他對自己很節儉,但對於底下大臣們的鋪張浪費卻不能有所制止。他是個仁厚之君,這份仁厚卻被用於去包庇底下大臣們貪汙腐敗的行為,那麼這樣的仁厚和節儉又有什麼用處呢?

此國地勢易守難攻,士卒能征善戰,卻最終被66天滅國?

而且這些節儉仁厚卻僅僅只限於前期,在他執政的後期,自己也變得鋪張浪費了起來,隨時身體的逐漸發福,他逐漸騎不了馬匹,只得乘坐步輦,垂以重簾,環結香囊,香聞數里,蜀地的人們都不能見到他的面容。這無疑就給了趙匡胤攻破蜀地的可乘之機。

面對宋軍的大舉進攻,孟昶把前線的軍事指揮大權,交給了一個叫做王昭遠的人身上。這個王昭遠自幼熟讀兵書,時常把自己比作是蜀漢的諸葛亮,但實際上他的軍事指揮能力比諸葛亮差了好幾個檔次,只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式人物。他唯一厲害的地方就是他的嘴巴,非常得會吹水,後蜀的君臣們都相信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家,便放心地把軍隊交由他去指揮,讓其前去迎戰蜀軍。

此國地勢易守難攻,士卒能征善戰,卻最終被66天滅國?

乾德二年,趙匡胤分兩路大軍,開始了攻佔蜀地的作戰,一路由陝西南下,一路沿長江西進。而王昭遠這個人在出發前弄得十分高調,在前來為他踐行的宰相李昊的面前,他手執鐵如意,自比諸葛亮,並誇下海口稱吾此行何止克敵,當領此兩三萬雕面惡少兒,取中原如反掌耳!”

結果在宋軍的接連打擊下,王昭遠三戰三敗,不得已將部隊留守在劍門關,而自己則逃到了漢原坡。後來宋軍攻破劍門關以後,王昭遠在一所民舍中被追兵活捉。

此國地勢易守難攻,士卒能征善戰,卻最終被66天滅國?

劍門關一失守,整個成都平原便徹底地暴露在宋朝大軍面前,成都無險可守,孟昶只好投降。就這樣宋軍徹底佔領了蜀地,而這時距離其出征的日子只過了六十六天而已,堪稱是我國古代最快的滅國紀錄之一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