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特勒當年繼續攻打英國,而不是入侵蘇聯,最後結局會怎樣?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戰爭對於一個國家和社會來講,是一件具有攻擊性的事物。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帶來的往往只有災難、疾病和飢餓。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人們飽受戰爭的摧殘,家園被毀,流離失所。二戰是距今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撇去戰爭的正義性,有些法西斯國家的操作讓人十分迷惑。

如果希特勒當年繼續攻打英國,而不是入侵蘇聯,最後結局會怎樣?

1941年,在已經多國參與的世界大戰中,美國和蘇聯一直都是保持著中立態度的國家,而挑起戰亂的德國還有日本,卻冒著風險去撩起這兩個中立國的戰火,讓他們一同加入這個已經混亂得不能再混亂的世界大戰中。而二國的加入,無疑是給世界大戰畫上句號提供了有利條件,加速二戰的程序。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在珍珠港投放了一顆原子彈。之所以選擇珍珠港,是因為日本此時需要東南亞的石油資源。距離德軍更近的蘇聯,有著一塊高加索油田,這塊油田十分吸引德軍,但是德軍並沒有就此發動侵略戰爭,去搶奪高加索油田。

如果希特勒當年繼續攻打英國,而不是入侵蘇聯,最後結局會怎樣?

1939年5月到8月間,一件更迷惑的事情發生了,當時的德國為了能夠安心去進攻英國和法國,於是選擇了和蘇聯聯絡,並告訴他們德國沒有要侵略蘇聯的意圖,因此,想來緩和一下德國和蘇聯的關係。後來在德國的推動下,蘇聯一直又是中立大國,於是選擇了與德國暫時妥協,並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那1941年時,德國的希特勒為什麼想要挑起與蘇聯的戰爭呢?一個求和國家,突如其來撕毀條例發起戰爭,這顯得十分詭異。

在才結束的不列顛空戰後,德軍以失敗告終,一下子失去了1900多架飛機,還有2000多名英勇的戰鬥飛行員。英國方面雖然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但是人員損傷也眾多,共計1542人在該次戰役中死去,損毀1700架飛機。德軍暫時消停下來,因為失去了再次與英國交戰的軍事力量,但是德軍沒有打消進攻英國的念頭,就只等整裝待發後,重回戰場。

如果希特勒當年繼續攻打英國,而不是入侵蘇聯,最後結局會怎樣?

那個時候,英國也許就會徹底敗在德軍手下,畢竟準備充足的德軍勢力不可小覷。所以大膽假設,當時希特勒在修葺好軍隊後,去進攻英國,而不是入侵蘇聯,結局就可能會被改寫。?德國之所以進軍蘇聯,是因為把蘇聯當成了敵人;而英法兩國僅僅是對他們報一站時候的仇恨。希特勒在進攻英國的時候,特意給英國留了後路,並不是他在軍事上的錯誤決定,這其實是他專門做的決定。

原因很簡單,英國與德國並沒有特別大的仇恨,與英國的對戰,德國並不想讓英國人悉數死亡,給英國士兵留下了一點活著的機會。反之,對付蘇聯的時候,德軍殘忍至極,無論老人還是小孩,軍人還是平民,都奉行殺光原則。由此可見,希特勒對於蘇聯可謂是恨之切。

如果希特勒當年繼續攻打英國,而不是入侵蘇聯,最後結局會怎樣?

德國在二戰時期的工業十分發達,相比起鄰國法國,甚至是隔海相望的英國都要發達。但是它需要英法地區的原料,透過自己的技術來進行加工生產。這是當時英法兩國做不到的。所以德國也就不著急去摧毀英法兩國,而是給了他們喘息的機會。

德國對付蘇聯只能早早做準備,因為如果在短時間與蘇聯決裂,那麼以後與蘇聯的戰爭就會越來越難打。為了保持主力軍,於是德國選擇了“閃擊戰”來提前佔領蘇聯的各個重要據點,然後搜刮資源物品。這件事情被當時蘇聯的首腦看在眼裡,斯大林選擇與德國在波蘭會師,佔領著德國入侵蘇聯路徑上的一條必經之路。德國自然也明白,蘇聯此舉已經給德國帶來了威脅。

如果希特勒當年繼續攻打英國,而不是入侵蘇聯,最後結局會怎樣?

所以,這場關於蘇聯和德國的戰爭爆發,只是時間問題。而隔海相望的英國對此沒有太大的阻礙,反而是德國軍事力量上的助援。真正要先解決的問題,那便是蘇聯。蘇聯開始備軍的時候,德國就只能硬著頭皮上了,畢竟作為一個軍事大國的蘇聯,實力相比起英法,更讓人頭疼。

如果希特勒當年繼續攻打英國,而不是入侵蘇聯,最後結局會怎樣?

如果任其發展下去,那麼德國就會受到威脅,德國自然會把蘇聯的做法扼殺在搖籃裡。所以,無論怎樣,德國和蘇聯都避免不了一次大戰。英法兩國作為原料國,自然可以暫時逍遙,而德國認為的敵人也就只剩下蘇聯這個大傢伙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