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囉嗦叫恰如其分

寫文章最忌諱囉裡囉嗦,拖泥帶水,但也不可一概而論,有時候也只有囉裡囉嗦的語言才能貼切準確地表達彼時彼地的情景。

有種囉嗦叫恰如其分

魯迅先生的《社戲》寫“我”小時候與小夥伴們一腔熱望,驅舟到戲臺下,本想著鐵頭老生會出來亮相讓我們大飽眼福,孰料鐵頭老生因為觀眾少沒有像往常一樣連翻八十四個筋斗,更加上一個不知趣的小旦,一味“吱吱呀呀”地唱,讓人覺得無比掃興。記得當年的語文課本上是這樣寫的,我們焦急地等,“從六點等到六點半,從六點半等到七點,從七點等到七點半,從七點半等到八點,從八點半等到九點……”。類似這樣的時間區間反覆地羅列,為什麼作者不直接寫從六點等到十點呢?殊不知在此處,也只有這樣囉裡囉嗦的語言才能把孩子們焦躁無奈而又有所期冀的心理刻畫得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有種囉嗦叫恰如其分

無獨有偶,金波在他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種也有這樣異曲同工的描述。文章臨近結尾處,寫到“他看見了周圍的一切!”本來一句話就一覽無遺了,“一切”不是就什麼都包含了嗎?可是金波的嘮叨開始了:“他用驚奇的目光張望著這陌生而美麗的世界。他不但看見了太陽、月亮,還看見了那麼多螢火蟲組合的燈。 他還看見了天上出現了彎彎的彩虹” 。這是往大了寫;“ 他還看見了各種顏色的花朵。 還有綠草。還有草葉上明亮的露珠” 。這是往小了寫。就這樣由高而下,由遠及近,由宇宙蒼穹到小花小草,作者可謂盡囉裡囉嗦之能事,表達並列的連詞“還”居然連用五次!

如果換做正常人,這樣的連用我們會覺得反常了點兒,但是這是一個長期處於黑暗世界的盲孩子復明之後第一次看見的世界,第一次看什麼不稀罕呢?第一次哪一處的景色不值得濃墨重彩地描繪呢?盲孩子貪婪地看著這五彩繽紛,美不勝收的世界,他恨不得“坐地日行八萬裡”,恨不得“一日觀盡長安花”,一句“他看見了周圍的一切”豈能淋漓盡致地展現他能看見這世界後的欣喜欲狂。

有種囉嗦叫恰如其分

所以什麼都不是絕對的,對症下藥,量體裁衣,合適的就是最好的。囉嗦用在適合的場景也能達到恰如其分的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