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臺拜將之前,韓信從未有過帶兵經驗,為何能夠戰無不勝?

開元十九年(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立武廟,以姜子牙為主祭,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在姜太公的左側,第二位便是漢淮陰侯韓信。在我國的軍事史上,韓信是名將第一梯隊中的頂級存在,被後世譽為“兵家四聖”之一的“兵仙”。

登臺拜將之前,韓信從未有過帶兵經驗,為何能夠戰無不勝?

韓信的一生將戰爭打成了後世兵家追捧的藝術,而真正能做到“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卻少之又少。但僅憑這一點還不足以將韓信推上神壇,讓後世心甘情願尊他為“兵仙”的原因,是他從未有過實戰經驗卻能做到百戰百勝。

為什麼說韓信沒有實戰經驗,我們先來看看韓信登臺拜將之前是一個怎樣的人。

秦末農民起義還未爆發時,年輕的韓信並不參加勞動,整日遊手好閒的他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只能厚著臉皮去一位欣賞他的亭長家裡蹭飯。韓信每到飯點必準時到達,吃了幾個月之後亭長夫人終於不耐煩了,便提前開飯。韓信一來見沒飯吃,只能灰溜溜地離開。

登臺拜將之前,韓信從未有過帶兵經驗,為何能夠戰無不勝?

為了填飽肚子,韓信只得去河邊釣魚,若不是洗衣服的老大娘可憐他給他飯吃,沒準他早就餓死了。人賤被人欺,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韓信被屠夫當街羞辱,受了著名的“胯下之辱”。

毫不誇張地說,早期的韓信就是一個“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混子。項梁、項羽叔侄起義之後,韓信為了混口飯吃當了兵。但是在項羽手下,韓信“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所謂“執戟郎中”說得好聽點是個“御前帶刀侍衛”,說得不好聽點就是個保鏢。要知道力能扛鼎的楚霸王是那個時代的萬人敵,給他做保鏢,不就是個擺設?

登臺拜將之前,韓信從未有過帶兵經驗,為何能夠戰無不勝?

自覺無出頭之日的韓信便跳槽跟隨了漢王劉邦,但也沒有被人發現特別之處。直到蕭何的出現,才發現了韓信的才能,並且全力向劉邦舉薦韓信當大將軍。蕭何對劉邦說道:“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劉邦聽了蕭何的,特地為韓信築拜將臺,當著所有將士的面宣佈大將軍的人選。當時劉邦首先的大將,無論是周勃、樊噲還是曹參,都以為大將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但是等到最後韓信拜大將軍時,“一軍皆驚”。

登臺拜將之前,韓信從未有過帶兵經驗,為何能夠戰無不勝?

眾將士驚的是什麼?是韓信這位從未有過實戰經驗的人,居然值得漢王親自登臺拜將,這位“空降”的大將軍自然也讓幾位老將不服。

但是韓信一當上大將軍,就用戰績讓眾將刮目相看,一出手便是流傳千古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打得秦末名將、雍王章邯措手不及,三秦也在短時間內被韓信打崩。之後韓信又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

登臺拜將之前,韓信從未有過帶兵經驗,為何能夠戰無不勝?

韓信的軍事成就是沒有爭議的,放眼上下幾千年的戰爭史,能夠與韓信相媲美的名將也就那麼幾個。而且那些名將基本上都是從基層憑藉軍功一步步升上來的,比如白起、劉裕、岳飛。他們都是透過不斷的作戰,慢慢積累的實戰經驗。但是韓信不同,他在當大將軍之前,最高的官職只是一個管理糧草後勤的治粟都尉。所以說韓信拜將之前,是幾乎沒有任何帶兵經驗的,至少史書中尚未找到相關記載。

那麼韓信是憑藉什麼戰無不勝的呢?答案是前人經驗。

兵聖孫武留下的《孫子兵法》,是歷代兵家的“聖經”,至今仍被人所學習。在戰國以及秦末時期,前人實踐了無數的作戰方式,這些都是韓信可以借鑑的例子。比如韓信的“背水一戰”,就和項羽的“破釜沉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登臺拜將之前,韓信從未有過帶兵經驗,為何能夠戰無不勝?

將前人的經驗轉化成自己的打法,並且能夠靈活運用的,韓信並不是第一人,但卻是做得最好的一人。在韓信之前不到一百年,趙括也曾是趙王器重的將領,結果長平一戰趙國直接被打崩盤了。正是因為能將理論靈活用於實踐,才成就了韓信的百戰百勝,贏得了“兵仙”的美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