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的作用不只是防守,裡面有古代兵家的大智慧

戰國七雄之中,秦軍的戰鬥力最強。

張儀曾提到秦國軍隊的構成:“秦帶甲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

《漢書》比較了齊、魏、秦三國計程車兵戰鬥力:“若齊之技擊,得一首則受賜金。事小敵脆,則偷可用也;事巨敵堅,則煥然離矣。是亡國之兵也。

長城的作用不只是防守,裡面有古代兵家的大智慧

魏氏武卒,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冑帶劍,嬴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如此,則其地雖廣,其稅必寡,其氣力數年而衰。是危國之兵也。

秦人,其生民也狹厄,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勢,隱之以厄,狃之以賞慶,道之以刑罰,使其民所以要利於上者,非戰無由也。功賞相長,五甲首而隸五家,是最為有數,故能四世有勝於天下。”

長城的作用不只是防守,裡面有古代兵家的大智慧

但是,再強大的軍隊也有短板,中原地區缺馬,騎兵數量和匈奴比不了。而且邊境太長,若隨處堵防,你來他走,勢必力不從心,疲於奔命。

又據史載:“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

擁有強大軍隊的秦國,為什麼還要修築長城?這是因為邊境線太長,匈奴騎兵的機動性強,到處可以長驅直入,防不勝防。所以在險峻的山嶺處利用長城的亭障烽堡和溝壕,達到阻滯匈奴騎兵的作用。騎兵到了城牆處,就得下馬,不經過戰鬥就別想逾關而過,兵力少了攻不動,而秦國要的就是匈奴騎兵集中在一處,調動機動兵力給予打擊。

長城的作用不只是防守,裡面有古代兵家的大智慧

從軍事上說,長城的防禦體系是古代兵家智慧的整合。長城城牆上每隔一段距離,就建有一個突出於牆外側的牆臺,稱為馬面。牆臺其凸出於牆外部分,三面均砌垛口。敵軍來犯,守兵可憑藉牆臺實施側射,相當於現代戰爭中的側防工事。

敵人登上城牆,要沿城牆進攻戰臺,為了保護戰臺,還在戰臺附近的城牆上,構築有高約2至3米的障牆,在內側留有僅容單人透過的缺口。障牆上設有射孔,守兵可據以射擊。長城的戰臺都建在制高點上,與戰臺相連的牆道,坡度都特別大,障牆之間,視野不受隔擋,只要守軍戰鬥意志堅強,敵人要想攻下戰臺,就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長城在主城牆前面40一50米處,有的地方還修有幾道戰牆。目的是迫使敵人提前展開,割裂其戰鬥隊形,使敵人不能輕易接近主城牆,在登城前就遭到殺傷。

長城的作用不只是防守,裡面有古代兵家的大智慧

長城還有保護屯田的作用。漢宣帝時,名將趙充國在河西走廊防守匈奴、羌人,他向宣帝上書,在報告長城的防守作用時說: “竊見北邊自敦煌至遼東萬一千五百餘里,乘塞列隧有吏卒數千人,虜數大眾攻之而不能害。 ”

因為有了長城做屏障,趙充國大力屯田,做到“部曲相保,為塹壘木樵,校聯不絕,便兵弩,飾鬥具,烽火幸通,勢及併力,以逸待勞。”長城的防禦作用非常明顯,數十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長城的作用不只是防守,裡面有古代兵家的大智慧

長城沿線可以設定郡縣,移民屯田,從西北部到東北部,秦朝沿長城一線陸續設定了眾多歷史名郡:

隴西郡: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

北地郡:郡治義渠,今甘肅寧縣西北;

上郡: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

九原郡:郡治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

雲中郡:郡治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

雁門郡:郡治善無,今山西右玉南;

代郡:郡治代,今河北蔚縣東北;

上谷郡:郡治上谷,今北京懷柔;

漁陽郡:郡治漁陽,今北京密雲;

右北平郡:郡治右北平,今河北平泉;

遼西郡:郡治遼西,今河北盧龍;

遼東郡:郡治遼東,今遼寧遼陽十二郡。

長城的作用不只是防守,裡面有古代兵家的大智慧

其中北地郡、上郡、九原郡等郡,還遠遠越出長城之外。秦漢時期從中原地區運送1石糧食到北方前線,路上消耗的糧食竟達192石。邊郡的設定,使得邊軍可以就地取糧,出擊作戰時,長城成為進攻出發地和後勤保障基地,完善了長城的軍事功能。

以長城為屏障,極大地發展了當地的人口和經濟,這才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成就,影響及今,名城星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