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會戰誰是主?奧斯特利茨會戰成就拿破崙“歐洲第一名將”稱號

1805年12月2日,拿破崙領導的法軍與俄奧聯軍,在奧地利摩拉維亞境內的布林諾以東地區進行了一場著名的會戰。那天,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奧皇弗蘭茨二世和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都親到戰場上進行戰爭指揮部署。所以,人們把這次會戰稱為“三皇會戰”。從戰後的歷史發展來看,這次會戰可以說是改變歐洲歷史程序的一個轉折點;整個會戰的進行,都是拿破崙蓄意謀劃與操縱的結果。

在奧斯特利茨會戰中,拿破崙又一次以少勝多。在許多軍事家眼裡,這次戰役的勝利在近代戰爭史上是十分罕見的,堪稱拿破崙的軍事傑作,“只要戰爭還存在,這次會戰就不會被忘記”。奧斯特利茨會戰中拿破崙的傑出表現,也讓他獲得了“歐洲第一名將”之稱,恭稱為“戰爭之神”。

三皇會戰誰是主?奧斯特利茨會戰成就拿破崙“歐洲第一名將”稱號

拿破崙

會戰時,俄奧聯軍總兵力是有8。7萬人,俄軍5餘萬,奧軍3萬餘人,共有炮火350門;法軍在會戰前夕才從原來不足6萬人增加到7。3萬人,炮火增加到250門。從兵力上來看,法軍明顯居於劣勢。要知道,這不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即使人數相差也可以用更為先進的陣法來彌補。在熱兵器主導戰場的時代,戰爭更為激烈,火力上的不足是很難在陣法與戰略上得到彌補的。但是,這次會戰的結果卻是法軍大獲全勝。法軍以不足1萬人的傷亡,使俄奧領軍損失2。7萬人、火炮133門以及其他裝備無數。政治上,會戰結束了法奧俄戰爭,拿破崙粉碎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戰後,法國佔領了歐洲一大批領土,幾十個國家成為法國的附庸邦,受到拿破崙的控制。

拿破崙為何能夠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這個奇蹟是怎樣創造的?只有深入瞭解拿破崙在奧斯特利茨會戰前後的精密謀劃和戰爭部署,才能略窺其政治權謀與戰爭指揮藝術,揭示其獲得戰爭勝利的奧秘。

三皇會戰誰是主?奧斯特利茨會戰成就拿破崙“歐洲第一名將”稱號

騎著戰馬的拿破崙

首先,著眼全域性,果斷決策。1805年法奧俄戰爭的前期,法軍在北部戰場神速前進,從9月底到11月,法軍長驅直入,先後佔領了烏爾姆、維也納,然後尾追敗逃的俄奧聯軍,渡過多瑙河,進入摩拉維亞境內。不久,戰場形勢發生了變化深入敵人腹地的法軍,在追擊敵兵時由於不斷的分兵,在戰場上的突擊部隊銳減至4~5萬人,實力相對不足;而俄軍的增援部隊此時完成了與主軍的會師,聯軍的機動部隊增至7~8萬人,明顯佔據優勢。另外,開戰前保持中立的普魯士在沙皇的外交下,與俄奧達成秘密協定,參加第三次反法聯盟。此後便派出十萬大軍南下波希米亞,並派遣使節趕往法國軍營,準備向拿破崙的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法軍在12月15日前撤出奧地利,否則便會參與對法軍的戰爭。

三皇會戰誰是主?奧斯特利茨會戰成就拿破崙“歐洲第一名將”稱號

奧斯特利茨會戰

就當時的戰場局面,顯然對法軍是很不利的。對此,拿破崙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先是趕到前線,瞭解到聯軍實力大增,普軍已出發並且快要到達奧地利西部,很有可能參真的參戰,於是立即命令法軍停止追擊,選擇有利的陣地佈防,然後在相機而行。他深知,這種局面下,一旦走錯一步變回面臨兩種情況:普軍的精銳部隊參戰,敵人的兵力將會比自己多兩倍,而是後勤補給優裕;另外一種情況是此時位於義大利北部的奧軍主力回攻維也納,自己的退路將會被堵死,面臨腹背受敵的困境。這兩種情況無論哪一種,都必然使他喪失取勝的機會。

此種局勢下,拿破崙沒有驚慌失措,既不冒險前進,也沒有後退撤兵,而是選擇穩住陣勢,設法以弱擊強,誘使敵人主動進攻,在俄奧聯軍各路兵馬未完成集結前,殲滅敵軍,爭取以一次決定性的勝利結束戰爭。事實證明,他成功的實現了他的計劃,並由此擺脫了不利於自己的局勢。

三皇會戰誰是主?奧斯特利茨會戰成就拿破崙“歐洲第一名將”稱號

普魯士軍隊

其次,全面籌劃,製造戰機。在敵人佔據絕對優勢且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想要進行決定性會戰並取得戰爭的勝利,對於任何人來說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拿破崙明白,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一是儘量集中法軍兵力,構成區域性優勢,選擇利於自己的陣地,以防禦優勢消耗部分敵軍;二是必須做到誘使敵人主動進攻自己,並且搶在敵軍全部集結之前進行會戰,否則就無法實現各個殲滅以奪取勝利的計劃。實現這兩點,最重要的是要創造戰機。為了保證計劃順利進行,拿破崙在外交活動、對敵宣傳、戰爭選擇和作戰部署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為了迷惑敵人,達到引誘敵人主動進攻自己的目的,拿破崙下令軍隊撤退到布林諾以東區域,脫離與敵人的直接接觸,只在奧斯特利茨以西一帶倉促進行防禦,裝出逐次退走的態勢。同時,派出間諜散佈訊息,說法軍已經疲憊不堪,準備損耗嚴重,難以長期苦戰。故意示弱,讓敵人以為法軍可能趁機撤退的假象,致使反法聯軍為了防止拿破崙逃回維也納,不等聯軍集結完成而發起進攻。

三皇會戰誰是主?奧斯特利茨會戰成就拿破崙“歐洲第一名將”稱號

三皇會戰中的俄奧聯軍

僅僅這樣還不能完全讓敵人上當,為了加深敵人的懷疑與矛盾,拿破崙派人向沙皇假意求和,表示願意與沙皇單獨會晤,簽訂秘密合約,以此挑撥反法同盟之間的關係。在沙皇派使節到法軍陣營回訪之時,他故意讓法軍表現出一片混亂的狀態,自己有裝出精力不濟的模樣,話語中隱含透露出迫切瞭解戰事的願望。就這樣,聯軍中的主戰派感到欣喜若狂,迫不及待,決定不等普軍,對拿破崙軍隊發起進攻。要用現有的實力打敗法軍。

為了不使普軍參與戰鬥,拿破崙在普魯士特使豪格維茨來到軍營宣佈普王的最後通牒時,命令外交大臣塔列郎藉口軍中不便,將使臣帶到維也納皇宮,謊稱拿破崙要親自接受國書。豪格維茨到維也納皇宮後,拿破崙遲遲不出現,實際上豪格維茨是被法軍軟禁在維也納皇宮之內,拖延時間。這樣拿破崙就可以藉口還沒有接到普魯士武力調停的最後通牒,拖延普魯士保持中立的時間,剝奪普軍立即參戰的藉口,從而使法軍在戰場上少一個勁敵。

三皇會戰誰是主?奧斯特利茨會戰成就拿破崙“歐洲第一名將”稱號

法國外交大臣塔列郎

為了讓敵人早日發起進攻,拿破崙又下令讓在奧斯特利茨附近組織防禦的法軍,放棄看起來對法軍更有利的普拉岑高地,而選擇哥爾德巴赫河岸邊一線作為主要的防禦陣地。此地雖然看起來沒有普拉岑高地優越,但廕庇條件良好,在那裡佈置第二線部隊,不容易被敵人發現,也可以為會戰時組織反攻做準備。

再次,全力調兵,志在必勝。引誘敵人主動進攻只是拿破崙計劃的第一步,並不意味著戰爭勝利的天平會倒向法軍,決戰的關鍵是真槍實彈是殲滅敵人的部隊。在決戰前,拿破崙儘可能也儘快的調兵,因為就算普軍尚未參戰,敵軍的實力也不容小覷。他決定把所有能夠調集來的部隊統統集中起來,不惜遠距離抽調援兵。在敵人到達戰場之前,法軍可的兵力達到了7。3萬,而不是敵人認為的5萬餘人。

三皇會戰誰是主?奧斯特利茨會戰成就拿破崙“歐洲第一名將”稱號

指揮作戰的拿破崙

最後,靈活的戰術和新穎的戰法,是作戰行動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在作戰時,拿破崙的軍事才能再次體現的淋漓盡致。戰場上,拿破崙認為“任何出色的戰爭都是講究方法的戰爭”。這次會戰中,拿破崙從戰場形勢出發,對陣地選擇、防禦設定和兵力部署做了精心謀劃。根據從防禦到反攻的設想,他計劃法軍先主動放棄普拉岑高地後再奪回,並趁機發起反攻,徹底打亂敵人的局勢。一旦敵軍上了圈套,就可以揮軍南下,居高臨下的進攻,將俄奧聯軍徹底殲滅。

後來的會戰證明,拿破崙成功的實現了他化總體劣勢為區域性優勢的集兵原則,在戰線南段以不到2萬人牽制了敵軍4萬多人,在北段以6萬人對付聯軍4萬多人。形成對法軍有利的區域性優勢,對贏得戰爭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

三皇會戰誰是主?奧斯特利茨會戰成就拿破崙“歐洲第一名將”稱號

歷史愛好者重現三皇會戰結語

奧斯特利茨會戰的進行,基本上與拿破崙的設想和推演相同。拿破崙非常漂亮的完成了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每一步都是他政治權謀與軍事才能的完美體現。正因為這樣,拿破崙透過此戰獲得“歐洲第一名將”的稱號一點也不為過。既能著眼全域性,又能把握好細節,這才是一個天才軍事家該有的表現。也無怪乎有人把他稱之為“偉大的軍事家”,把他的某些會戰和作戰行動當作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卓越範例”。

參考資料

《拿破崙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