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發起靖難之役,藩王們為啥按兵不動?他們沒想到建文帝會敗!

龍鳳元年,朱標出生後深受朱元璋喜愛,在朱元璋稱吳王時就被立為世子,從小接受良好的教導,朱元璋對他寄予厚望。

洪武元年,朱元璋稱帝后正式立朱標為皇太子,並確立接班人的身份,因為其性格寬厚從小學習儒家思想,對弟弟們十分有愛,經常幫犯錯的求情,讓他們免受責罰,在藩王中威望頗高。

洪武二十五年,因病去世朱元璋心痛不已,卻不得不重新考慮繼承人,朱標的次子朱允炆因“穎慧好學,性至孝”,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等他死後繼承皇位。

朱棣發起靖難之役,藩王們為啥按兵不動?他們沒想到建文帝會敗!

但朱允炆本就年幼,幾年的歷練也使其難成大事,和諸多皇叔相比資歷尚淺,更何況朝中還有諸多功高震主的官員,朱元璋為了能讓孫子妥善接管皇位,只能用盡最後一絲能力,幫他剷除潛在威脅。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

朱元璋先是將朝中能夠威脅到朱允炆的大臣剷除,對功臣權貴大開殺戒,為了防止兒子們威脅朱允炆的王位,將他們一一封為藩王,並派到軍事要地,一來可以守護大明江山,二來可以減少對朱允炆的威脅。

朱棣發起靖難之役,藩王們為啥按兵不動?他們沒想到建文帝會敗!

《皇明祖訓》中記載:“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

在諸多藩王中兵力少則3000人,多則1。9萬人,唯獨燕王朱棣擁有10萬精兵,為了防止藩王勢力膨脹對朝廷構成威脅,朱元璋死前還留下遺訓。要求藩王無事不可回京,更不可以相互勾結,如果朝中有權臣篡權,藩王可以舉兵清君側,沒想到這也成為朱允炆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繼位,許是生性軟弱缺乏自信心,朱允炆整日對諸多藩王疑心重重,於是開始動手削弱諸多藩王的勢力。

先是利用一些莫須有、或是較小的罪名,對諸多藩王採取措施,一年之內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岷王朱楩,五個舉足輕重藩王被廢,燕王朱棣成為下一個目標。

朱棣發起靖難之役,藩王們為啥按兵不動?他們沒想到建文帝會敗!

但朱允炆不知道的是,他對這五個藩王下手的時候,燕王早已經察覺,開始籌劃後期的靖難之役。朱棣先是裝瘋賣傻騙過朱允炆,將被囚禁在南京當成人質的三個兒子要回來,無後顧之憂的朱棣開始用軍事行動抗擊朝廷。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由,起兵反抗明朝中央集權政府,先派使者到金陵奏事,隨後使者被扣押,嚴刑逼供下說出燕王已經叛變。

朱允炆秘密下旨,先是捉拿燕王手下的官員及其家屬,由臥底張信捉拿燕王本人,但張信在和母親商討下,將此事告訴朱棣。朱棣假裝將官屬全部捆綁,等待朝廷的人來查驗,隨後派出手下死士將朝廷的人全部擒獲。

朱棣發起靖難之役,藩王們為啥按兵不動?他們沒想到建文帝會敗!

當天夜裡,朱棣帶領部下攻破北平,隨即開始對北平周圍進行大規模清掃,此時燕王的兵力大增。此時的朱允炆不以為然,依然相信朝廷和官員能夠拿下燕王,卻不知朱棣本就善戰,而朝中都是文官全靠一張嘴,能上戰場的人才寥寥無幾。

朱棣和朝廷幾次對戰,大獲全勝,經歷四年的戰爭,朱棣帶兵直接攻破金陵,宮中起火後朱允炆下落不明。有人說朱允炆在宮中自焚,也有人說朱允炆順著地道逃走後落髮為僧,不過這些說法都不可考證,朱允炆的消失也成為明史上的一大懸案。

朱棣和朱允炆叔侄較量了4年,為何在此期間其他藩王按兵不動呢?

朱棣發起靖難之役,藩王們為啥按兵不動?他們沒想到建文帝會敗!

其實他們從沒想過朱允炆會失敗,因為朱元璋在死前為朱允炆打點好一切,只要他按部就班地把持朝政,其他藩王即使勢力再大也沒有能力和理由起兵造反,要知道朱元璋即使死了,他的遺訓在諸多藩王的心中也是很有分量的。

當時朱允炆手中的勢力遠遠大於朱棣,而且是名正言順的繼位,讓其他藩王沒有理由和信心起兵造反,如果不是朱允炆聽信讒言,接連削弱幾位無辜的藩王,讓燕王朱棣心中埋下反抗的種子,恐怕他的江山能夠坐穩許多年。

只可惜朱允炆不僅軟弱無能,還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低估了燕王野心,把爺爺留下的一副好牌打得稀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