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沒有讓呂不韋自殺,只是遷往蜀地,呂不韋為何自殺?

人生就是一場棋局,有時會贏得盆滿缽滿,有時也會輸到傾家蕩產。呂不韋是個博弈高手,他傾前半生所有去賭一窺天下的機會。結果賭贏了。從被他“奇貨可居”的異人登上王位算起,到嬴政親政後被貶回封地,呂不韋坐享十餘年投資紅利。而在這十多年裡,呂不韋縱橫秦國政壇,呼風喚雨、權傾朝野,放眼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秦王嬴政沒有讓呂不韋自殺,只是遷往蜀地,呂不韋為何自殺?

呂不韋劇照左

然而人生沒有風平浪靜,人生也不只是怒海狂潮,有低谷就有巔峰,有落潮就有高潮,但巔峰與高潮又往往只是一抹風景,並不代表永久的人生。因為有些東西雖然抓到了手裡,但又會如一把沙子從指漏掉,握的越緊,漏的越快。呂不韋的人生何嘗不是如在手裡攥了一把沙子,數不清的功名,享不完的利 ,最終都從指縫滑落,空留一手無奈。

眾所周知,呂不韋商人出身,富甲一方,他後面鮮衣怒馬的人生便倚重以此,所以自始至終他的“商人”形象在世人的印象中從未抹掉。呂不韋的爆富,自然離不開用靈敏的嗅覺去聞銅的味道,去鎖定金子的方位。但是,呂不韋還有敏銳的政治嗅覺,靠它可丈量天下大勢的方向,這又成為他從政的天賦,及由商到政無縫對接的關鍵。呂不韋的成功並不是靠幸運,而是不能忽視的一人,這個人便是異人,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國曆史上的秦昭襄王。

秦王嬴政沒有讓呂不韋自殺,只是遷往蜀地,呂不韋為何自殺?

異人在呂不韋的眼裡是天下大勢的一個縮影,一個契機

戰國末期,秦並天下呼之欲出,秦昭襄王為化解韓、趙、魏抗秦聯盟,於是假意交好趙國。為取得趙國支援與信任,秦昭襄王準備派一質子入趙,穩住對方。派誰去呢?秦昭襄王猶豫不決,因為他捨不得讓親生兒子遭罪。思前想後,最終將難題甩給了王太子安國君。

安國君兒子一大堆,很快選中了異人,理由是“厭屋及烏”不喜歡他的母親夏姬,自然也輕視他這個兒子。異人之所以“中獎”也有說法是華陽夫人的主意,但是邏輯上不成立,因為華陽夫人無子,不存在動機。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最終讓異人否極泰來的人恰是華陽夫人。

異人在趙國生活的很落魄,因為期間秦趙發生了著名的長平之戰,沒有被趙國人殺了洩憤實屬幸運。但是當呂不韋見到混得如叫花子一般的異人時,卻認定眼前這個人是“奇貨可居”的寶物。事實證明,呂不韋的眼光沒有看錯,在他的包裝與抄作之下,然後與華陽夫人達成默契,最終助異人登上了秦國的王位,是為秦昭襄王。呂不韋的付出是散盡家資,外搭一個風姿綽約的女人,得到的是秦國的丞相之位。

秦王嬴政沒有讓呂不韋自殺,只是遷往蜀地,呂不韋為何自殺?

歷史的微妙之處在於,有些失去的東西在轉了一圈後還會物歸原主。秦昭襄王在位三年去世,繼位的兒子嬴政只有13歲,當年呂不韋拱手相贈的女人正值壯年,而這個女人本就是呂不韋的小妾,所以接來的發展沒有一點懸念。但是,所有物歸原主的東西並不是主人都想要的,尤其是身份特殊的女人。因為這樣的女人既可以當作紅顏知己,但頃刻又會成為紅顏禍水。

呂不韋的“避禍”之道很高明,但結果很意外

回到呂不韋身邊的女人叫趙姬,一個慾望很強的女人,歷史上排名至少可進前十。呂不韋的真實年齡不詳,但推測要大出趙姬許多,而當時的趙姬正處於需求旺盛的時期,所以幾個回合下來,呂不韋便招架不住。另外,這種事情畢竟不符合倫理綱常,如果讓秦王嬴政察覺,輕則捲鋪蓋走人,重則人頭落地。到頭不僅奮鬥得來付諸東流,而且還揹負身敗名裂的罵名。所以呂不韋知難而退。

但是,呂不韋在退卻的同時,必須滿足趙太后“一個蘿蔔一個坑”的需求,否則會有穿不完的小鞋。最終,呂不韋將民間物色到的一位名叫嫪毐的“異士”獻給了趙太后。想必這位異士讓趙太后很受用,從此見到呂不韋她眼中沒有了一絲曖昧。

秦王嬴政沒有讓呂不韋自殺,只是遷往蜀地,呂不韋為何自殺?

編輯搜圖

呂不韋原本以為大功告成,從此安享顯赫的人生,沒想到嫪毐接連闖下數宗大禍。

一、先後讓趙太后生下兩個孩子,從此有了覬覦秦國王位的野心。

二、因“功”授封長信侯,享大片封地,以此為資本豢養起一股強大的致亂勢力。

三、門客、家奴甚眾,一些身居要職的朝臣也爭相依附,從而更助長了篡逆野心。

顯然,嫪毐的一切成就全是拜呂不韋所賜。表面上看,嫪毐同呂不韋道不同不相為謀,甚至水火不容,但實際上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而嬴政對於嫪毐的所作所為早有察覺,並採取了周密的應對之策,只不過此刻還不知道呂不在其中的作用。

秦王嬴政沒有讓呂不韋自殺,只是遷往蜀地,呂不韋為何自殺?

公元前238年,嬴政親政,嫪毐集團無路可退,只好孤注一擲,發動叛亂。結果事態很快被平息,在審訊嫪毐的過程中,作為始作俑者的呂不韋也浮出水面。解決嫪毐很容易,殺他如同踩一隻螞蟻,但是對呂不韋不可以。因為呂不韋,一是有功,二是有勢。所以嬴政採取了迂迴策略:

一、沒有降罪呂不韋的意思,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二、一年多以後,下令將呂不韋貶回河南封地。

三、一年後,送給呂不韋一封書信,上書30字: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呂不韋接到書信,舉家西遷,但是走到半路又飲鴆自殺。“徙處蜀”的意思是流放蜀地,並不意味著萬劫不復,而且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而呂不韋為什麼選擇自殺呢?以致於讓許多人一頭霧水。

秦王嬴政沒有讓呂不韋自殺,只是遷往蜀地,呂不韋為何自殺?

呂不韋為何要自殺

關於呂不韋自殺的原因,有如下幾點原因:

一、怕連累家人。因為呂不韋猜不透嬴政的心思,如果他在將來追加一道“滅族”的命令,呂不韋舉家遭難。所以呂不韋不給嬴政採取下一步行動的機會,以自己的性命換全家平安。

二、呂不韋很沒面子。因為如老黃牛般為秦國耕作12年,最終被嬴政一封信貶得一無是處,而且還落個囚徒下場。何況,在呂不韋回到河南封地的一年中,六國權貴蜂擁而至,將他尊崇備至。如今的流放讓呂不韋感到顏面無存,於是不願苟且偷生。

三、呂不韋很絕望。嫪毐事件之後,嬴政表面上放過了呂不韋,實際上是步步為營,大有將其置於死地的趨勢。而呂不韋還想等待施展自己滿腔政治抱負的機會,但嬴政的種種逼迫行為讓他心灰意冷,看不到希望,更彰顯不出自身價值,於是主動了卻餘生。

秦王嬴政沒有下令呂不韋自盡,只是命他遷往蜀地,為何他中途自盡

事實上,呂不韋在嬴政眼中已經沒有了價值。呂不韋推行君虛臣實、無為而治,主張分封。而嬴政追求的是一統天下,實行郡縣制,力主嚴刑峻法。既然二人政見相左,呂不韋被淘汰出局成為必然。想必,最終呂不韋也參透了不能為嬴政所用原因,既然沒有出路,不如就此結束。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