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朝之漢昭帝劉弗陵的平陵

漢王朝之漢昭帝劉弗陵的平陵

這是陝西省咸陽市城西六公里處的秦都區平陵鄉大王村,在村子的東南方向兩座巨大的陵冢已經相望了兩千多年,似乎在默契的守護著一個王朝的秘密。兩座陵墓分別屬於一代天子一朝皇后。在過去的歷史傳聞中,這位年輕的皇帝死於權臣之手,弒君之臣為了掩人耳目,竭盡所能的充實這座未完工的帝陵。更為令人稱奇的是這一座帝陵封土的規模竟然隱隱被其後陵所超越,儼然形成了大逆不道的僭越,這在等級觀念森嚴的古代中國幾乎是難以想象的,而這一切,卻正是出自那位弒君權臣的授意。這一些傳聞是真的嗎?今天人們對這座帝陵充滿了困惑與疑問,沉睡其中的是一位怎樣的帝王,在那個陰謀四起,朝局動盪的時代,到底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這一座帝陵之下,又埋藏著多少王朝的秘聞呢?

漢王朝之漢昭帝劉弗陵的平陵

公元前七十四年六月,平陵工地喧鬧異常,這一座宏大的帝陵距離完工還遙遙無期,卻不得不立即啟用倉促租用的三萬輛牛車將渭河的河沙,一車車的運送到此地,用來構築地下墓室。帝陵陵園中,一批批陪葬品從京城長安運來,等待著永久的陪伴在皇帝身旁。所有跡象表明,當朝天子出現了意外。這一年的六月,漢昭帝劉弗陵突然駕崩於未央宮,此時他不過二十一歲。據登記也只有短短十三年,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猜疑。帝陵的修建時間取決於皇帝的壽命,絕大多數會一直修建到皇帝駕崩入葬才宣告完成。漢昭帝的突然死亡,令帝陵的營建者措手不及。不管怎樣,帝陵的營建必須加速了。最終平陵呈現出了不遜色於其他帝陵的水準,充分彰顯了天子的威儀。

漢王朝之漢昭帝劉弗陵的平陵

霍光是著名軍事將領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漢昭帝劉弗陵的宰輔大臣,他執掌最高權力近二十年,是西漢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公元前一百二十一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將霍光帶至長安任職郎官,後升為諸曹仕中,參謀軍事。四年後霍去病英年早逝,霍光做了漢武帝的奉車都尉,護衛武帝安全,深受武帝信任。漢武帝臨終前兩天,冊封劉弗陵為皇太子,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與左將軍上官桀,車騎將軍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共同輔佐幼主。公元前八十七年,年僅八歲的劉弗陵繼承大統。為了使百姓更容易避諱他的名字,他改名為劉弗,對於年僅八歲的劉弗陵來說,剛剛經歷了喪母之痛,又在懵懵懂懂之中,繼承了一個偉大的帝國。一條艱色的道路等待著劉弗陵,而這條路的終點將是這一座正在營建的帝陵。漢昭帝與其皇后的陵園都位於平陵陵園之內,相隔七百米分列東西。今天的考古工作者一般稱其為東陵陵園與西陵陵園。東陵陵園所在地,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陵園平面為四方形,四面皆有夯築的垣牆,其東牆長404米,西牆長429米,南牆長416米,北牆長428米,垣牆四面中部建有門闕,其中東門闕最為寬大,封土位於陵園中部,底面邊長160至170米,高32米。西陵陵園和封土的基本形制與東陵相同。其陵園東邊長380米,西邊長386米,南邊長370米,北邊長381米,垣牆四面中部也開有門闕,位於陵園中心的封土底面邊長稍小,為160米,高30米。漢昭帝的平陵,為帝后合葬陵,埋藏著漢昭帝劉弗陵和他的皇后上官氏。一直以來,人們認定平陵陵園西邊的封土為劉弗陵的帝陵,而東邊的封土則是上官皇后的後陵,果真如此帝陵的規模和檔次都較後陵遜色。這難道不是無理的僭越嗎?難道劉弗陵真的不過是權臣霍光的傀儡,連自己的歸寢之地都沒有半分自主權嗎?

考古學家再次對平陵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察,揭露了一個驚人的秘密,一直以來,世人都將平陵的帝后陵搞反了。也就是說規模較大,規格較高的東陵才是霍光為了彰顯天子的威儀,傾盡所能構建起的宏大帝陵。這樣一來平陵的帝、後陵的對比差異,便順理成章。同時也足以說明霍光對漢昭帝問心無愧。在這一歷史真相背後,我們似乎隱約感受到了漢昭帝一朝君臣和諧的美好畫卷。

漢王朝之漢昭帝劉弗陵的平陵

隨著劉弗陵登基為帝,霍光與另外三位輔政大臣開始共同掌控朝政大局。桑弘羊掌管中央財政近四十年為漢武帝四海賓服的大一統國策,奠定了雄厚的物資基礎。金日(mi)磾(di)本為匈奴休屠王太子在匈奴的內鬥中休屠王被殺,金日磾與其母歸降漢朝,獲得漢武帝的信任。上官桀歷任未央廄令、侍中、太僕,最終升至左將軍的高位,表面上漢廷的權力更迭順利完成。但事實上,激烈的政治鬥爭才剛剛開始,霍光與上官桀是兒女親家關係最為密切。自恃曾在漢武帝時期立下汗馬功勞的桑弘羊渴望分得更多權力,卻曲高和寡力不從心,而並無野心的金日磾在劉弗陵即位第二年後,便早早逝世了。如此一來,朝政大局完全被霍光與上官桀把控,但這兩位卻有各懷心思,波譎雲詭的政治暗潮,在他們之間悄悄湧動。

漢王朝之漢昭帝劉弗陵的平陵

公元前八十年,劉旦彈劾霍光請求入京侍衛皇帝,意欲伺機除掉霍光。不料劉弗陵對霍光沒有絲毫責怪。不久上官桀一黨又派人詆譭或光,劉弗陵明確表態說大將軍是忠臣,先帝讓他輔佐朕敢有詆譭他的案罪論處。如此一來,上官桀等人只得暗中籌劃武裝政變。值此危急關頭,蓋長公主門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稅的官員告發了上官桀等人的陰謀,霍光先發制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一網打盡,論罪族誅,蓋長公主與燕王劉旦見事不濟、相繼自盡。此後,霍光大權獨攬,不但自己權傾朝野,其弟弟、兒子、女婿也紛紛擔任朝廷要職。《漢書》中稱霍光威震海內,成為王朝實際上的統治者。此時的霍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再也無人能夠制約他。在上官桀、桑弘羊圖謀作亂的關鍵時刻,劉弗陵能夠保持清醒團結霍光,坐穩天子寶座。可見看似懦弱無知的劉弗陵,其實大智若愚,頗有察人之明。因此,劉弗陵並非因為性格上的弱點而屈從於霍光,而是意識到自己需要韜光養晦,霍光年老,當自己羽翼豐滿時,必能君臨天下,於是西漢朝廷君臣和諧,國力逐漸復甦,漢昭帝一朝開始出現被史家稱作昭宣中興的大好局面。

漢王朝之漢昭帝劉弗陵的平陵

霍光墓位於漢武帝茂陵的陪葬墓區,恰好位於茂陵與平陵之間,似乎象徵著一代名臣承前啟後的功績,漢武帝以能識人善用人著稱,能夠得到他的首肯,並賜與陪葬待遇的大臣大多是能力出眾,忠於漢室之人。此外,霍光逝世於漢昭帝的繼任者漢宣帝時期,漢宣帝御賜黃腸題湊以極高的禮遇將其安葬,也足見對其功績的肯定。這樣的一個人難道會謀害幼主嗎。那麼漢昭帝年少暴亡,是否真與霍光有關。事實上,史料中關於漢昭帝病況的記載頗為繁多。劉弗陵從很早的時候開始,就由壯大轉變為體弱多病,朝臣們為了給皇帝治病,甚至向天下徵集名醫。因此,劉弗陵之死是病體累積之故,並非霍光弄權所致。事實上,史料中對於霍光的評價頗多溢美之詞。忠於漢室老成持重,知人善任,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他擊敗上官桀等人發動的政變,使漢室轉危為安,其政治膽略令人讚佩。他改變武帝末年急徵暴斂的政策,使漢代的經濟穩健發展,其重民重國的為政理念也可見一般。很多人認為其成就堪虞周公媲美的確達到了漢武帝對他的期望。然而也有人認為,霍光對於權力的態度是值得商榷的,他始終也未能擺脫身為將相、子弟封侯的思想。其宗族、子弟都獲得了高官顯位,最終為霍氏家族埋下了禍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