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為何短暫存在了15年?

公元前221年,當秦軍進入臨淄城,齊王建獻出玉璽以示投降,標誌齊國滅亡。秦始皇統一了六國。秦的統一終結了春秋戰國長達550年的割據混戰狀態,符合廣大老百姓心中的和平祈願,一個嶄新的王朝崛起。

秦朝為何短暫存在了15年?

然而,席捲六國的強大王朝為什麼僅僅國祚15年就宣告滅亡?這一巨大的歷史鉅變引得後人以秦朝為鑑,深思感嘆不已。總結一下,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用兵過度,兵力分佈分散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北方的匈奴是一大心患,加上秦始皇占卜得知亡秦者胡也,認定胡人就是匈奴,於是派遣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接著把秦趙燕修築的長城連線起來並加以修繕來抵禦匈奴入侵,接著幾十萬秦軍駐守長城。秦朝建立之初,秦始皇非常熱衷開疆拓土,於是派屠睢領50萬大軍南下攻打百越,幾經浴血奮戰終將百越征服,為了把百越之地長期有效地進行統治,於是50萬秦軍不得不留守百越之地戍守,與當地越人通婚融合,否則一旦撤軍百越之地會丟失,這也是秦朝危難之際沒有北上救援的原因。另外,秦朝在危機時,長城的守軍因為盡職盡責守守衛邊疆防禦匈奴,所以不能調動勤王來挽救秦朝的覆滅。鉅鹿之戰使得秦軍20餘萬人陣亡,之後項羽又殘忍地坑殺了20萬秦軍,除長城和百越有秦軍主力外,秦朝核心區域幾乎無兵可防禦各路起義軍的進攻,所以很快秦朝滅亡。

二、中央集權制,沒有拱衛的子弟

秦朝滅亡後劉邦認為秦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秦朝不分封子弟,於是採用封國制和郡縣制並行的方法,分封自己的子弟和功臣來拱衛皇室。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三公九卿制,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龐大的官僚機構,大小事務都由皇帝決斷,下級官員許可權小致使危急時刻一些事情不能及時決斷,從而怠誤了大好時機。另外當起義軍起義時,這些地方政府不好自作主張也互不統屬,不能聯合起來撲滅起義軍的苗頭,最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刑法嚴峻,大量民眾逃亡山中

秦朝沿用的一套商鞅的變法後的制度,在秦統一之後,因為六國故地不具備重用嚴刑峻法的基礎,所以秦朝沿用下來的法制致使大量人民動不動就犯法,從而亡命山林之中,為以後秦朝的滅亡埋下隱患。秦朝建立之初,剛經歷戰爭,社會的各方各面遭到破壞,應當及時調整治世之策略,實行休養生息和仁政,待生產力恢復,人民安居樂業,百廢俱興,國庫才能慢慢充盈。此時,再動用秦朝的國家工程,來實現宏偉的目標正合時宜。

四、大興土木、常年用兵

從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完成大一統,統一戰爭用時十年之久,戰爭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令老百姓苦不堪言。但是秦始皇卻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統一後南征百越。北擊匈奴,規模浩大的軍事行動是一大消耗。另外秦始皇大興土木,如果僅僅是修建長城抵禦匈奴入侵,修建馳道、靈渠加強統治和交流,那麼這些工程人民是會理解的。但是擴建規模宏大的宮殿,修建驪山陵等土木工程純粹是滿足秦始皇驕奢淫逸的慾望罷了。對國力的巨大消耗,會產生巨量的賦稅和徭役,位於秦統治底層的民眾自然是負擔極其沉重,苦不堪言,長久以往,人民定會不堪重負來造反。秦朝的統一結束了諸侯割據混戰的亂世局面,人民期望一個盛世的來臨,希望過著安居樂業,平安穩定的日子。可是秦朝卻是在一刻不停地消耗巨大的國力,人們怨聲載道,這也為秦朝日後的起義埋下了伏筆。

秦朝為何短暫存在了15年?

五、秦二世昏庸無道

沙丘之謀趙高和李斯為了共同的利益篡改秦始皇遺詔,扶持昏庸無能的秦二世當道,秦二世只知吃喝玩樂,國政大事交於趙高處理。不僅如此,秦二世還和趙高狼狽為奸,為政更加暴虐無道最終導致陳勝吳廣忍無可忍揭竿而起,隨後各路豪傑遙相呼應相繼舉行起義,起義的烽火燃遍六國故地。趙高則淡化並隱瞞事態,使得秦二世閉目塞聽矇在鼓裡,不瞭解形勢的變化,未能採取有效措施來挽救秦朝的滅亡,最終劉邦攻入關中,秦朝的滅亡已成定局。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