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帶給人們的思考:上古時期的南方真的落後於北方嗎?

前不久,三星堆遺址的研究再次讓不少網友感到眼前一亮,這一座距離如今已經有了3000年曆史的古城,因為其獨樹一幟的文化和風格,被稱為了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從高達2。62米的青銅立人,到寬1。38米的青銅面具,再到高3。95米的青銅神樹,都是獨一無二的神作珍寶。

而它的發現,給歷史學家帶來的衝擊感也一點也不小,長期以來,我們認為中華民族起源於長江黃河流域,而巴蜀在夏商時期,因為地理條件等原因,還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未開發地方,和中原文明缺少關聯,然而三星堆遺址卻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在同一時代,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文化中心,並且養育了相當繁華的文明遺址。

三星堆帶給人們的思考:上古時期的南方真的落後於北方嗎?

這也因此給人帶來了反思,古代的南方,真的落後於北方嗎?

在回顧中國文明歷史的時候發現,那些大一統王朝或者政權,基本上都是從北到南完成的統一,而由南到北的軍事行動雖然不在少數,基本卻都以失敗告終,例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祖逖北伐、元嘉北伐,宋朝時期的岳飛北伐、張俊北伐等等。只有朱元璋等人少數達成了成就。

至於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一帶的湖南湖北已經被視為邊荒之地,三國時代,東吳政權備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份的山越勢力困擾,雖然在東晉時期士族南遷,之後又不斷地開鑿運河,加快了南北文化經濟的交流和融合,哪怕到了唐朝,湖北房陵、貴州黔州、廣東潮州、海南崖州,卻依然是發配犯人的偏遠地區。

三星堆帶給人們的思考:上古時期的南方真的落後於北方嗎?

實際上,王朝的更迭,單單以武力值來進行衡量顯然是不可取的,北方能夠勢如破竹,一則是佔據了大好的牧場,有著更加強勁的騎兵,二者在於災荒來臨之際,往往更加難以承受帶來的損失,被迫透過發動戰爭等手段掠奪資源,因此北方比起南方,更加容易動亂,造成了更加頻繁的政權交替。

早在先秦時代,南方沿海一系列部族,包括吳越、楊越等支系,被《呂氏春秋》稱之為百越,也就誕生過相當發達的技術。

三星堆帶給人們的思考:上古時期的南方真的落後於北方嗎?

根據近代考古學的證據,水稻正是南方的古越人最先馴化,在蘇州草鞋山遺址,人們發現了6000年前的馬家濱文化水稻田,這也是國內最早有灌溉系統的古島田。

而距離如今7000年的河間河姆渡文化,專家推斷,很有可能就是百越某一支部落先祖所創造出來的文化,而其他一些證據也表明,在浙江一帶,7000年前的人們就已經會飼養家畜,百越也就成為了世界上最早飼養家豬的地區。

三星堆帶給人們的思考:上古時期的南方真的落後於北方嗎?

在冶煉上,南方地區同樣懂得開採銅礦和鑄造銅器,包括青銅劍、青銅鼎和青銅編鐘,其中越國的鑄劍技術天下聞名,如今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和州句劍,都是我國十分寶貴的文物。

而在公元前219年所發生的秦攻百越之戰中,更是證明南方地區的軍事實力也是相當強大,秦軍分為五路,先後攻取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的百越勢力,在50萬大軍的懸殊差距下,秦軍卻迎來了征討六國以來最為艱苦的戰爭,先後歷經了五年,先後損失了江景30萬人馬,就連秦軍主帥也因此喪命,這才做到慘勝。

三星堆帶給人們的思考:上古時期的南方真的落後於北方嗎?

而時間來到宋朝,此時的南部地區,在技術上有了很大的成就,其中四大發明的集中時間都是在宋朝,而在土木工程、航海術和冶金學方面的發明,也推動了江南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同時促進了國內藝術、農業。經濟和工業的進步,並且和鼎盛時期的伊斯蘭黃金時代相互交流和進步,正如陳寅恪所評價:“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由此可見,我國南北地區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對文明的程序缺一不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