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為何一方掛免戰牌,雙方都會休戰,難道就不怕對方詐降?

在很多古代演義小說中,經常會出現這麼一個橋段,就是古代打仗時,其中的一方為了避免戰敗,往往會突然掛上一塊免戰牌要求休戰。只要這塊免戰牌一掛出來,交戰的另一方只能立刻停止進攻,雙方一般都會立即休戰。可是這樣一來,難道就不怕對方詐降或者暗渡陳倉嗎?說起來,這其中的原因確實有些搞笑。

古代打仗為何一方掛免戰牌,雙方都會休戰,難道就不怕對方詐降?

免戰牌雖然大多出現在演義小說中,但是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幾乎每個朝代都發生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免戰牌出現了。而且,對於春秋早期的各國來說,免戰牌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春秋時期,當時周天子尚在,可是各個諸侯國之間卻交戰頻繁,因此孟子稱之為“春秋不義戰”。有意思的是,那時候的諸侯國之間雖然打的是“不義戰”,可是交戰雙方卻十分講究禮數。哪怕是打仗這種關乎諸侯存亡的大事,交戰雙方都還堅守著禮數,必須要按照約定的規矩來進行。

古代打仗為何一方掛免戰牌,雙方都會休戰,難道就不怕對方詐降?

比如說,雙方在開戰之前,必須要先約定好時間和地點,如果一方沒到或者還沒有準備好的話就不能單方面開打。如果敵人因為特殊原因無法交戰的話,那可能就真打不起來了,基本上不存在攻其不備或者乘勝追擊這種事兒。而且,在戰場上雙方都不允許攻擊受傷敵人,頗有一番君子之戰的風範。

春秋時期的古人,對於“君子六藝”十分看重,“禮”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交戰一方的統帥決定掛上免戰牌時,另一方通常也會遵守約定。但是有時也有例外,例如楚莊王奠定“春秋五霸”地位的“邲之戰”,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古代打仗為何一方掛免戰牌,雙方都會休戰,難道就不怕對方詐降?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進攻鄭國。晉國與鄭國交好,自然不會坐視不理,於是就派荀林父率領大軍前去救援。就這樣,楚國大軍和晉國大軍在邲地發生大戰。當時晉國勢力龐大,正是兵強馬壯的時候,一番交戰下來,楚莊王險些戰敗。於是楚莊王就掛起了免戰牌表示要休戰,晉國統帥見此情況,也就停止了進攻。

晉軍按照約定休戰,可以說是遵守的君子協定。可是,楚莊王卻暗中使了一個小把戲,他派人跑到晉國大營附近散佈秦軍要來了的訊息,使得晉軍內部產生了恐慌,將帥之間也因為戰術發生了分歧。趁著這個機會,楚軍果斷出擊一舉擊潰晉軍,奠定了楚莊王“春秋五霸”的地位。

古代打仗為何一方掛免戰牌,雙方都會休戰,難道就不怕對方詐降?

在《三國演義》這樣的演義小說中,也經常會有免戰牌的情節。而且,只要一方成功掛起免戰牌,幾乎可以說是高枕無憂了。如果對方執意不願交戰,就算派出再多的戰將前去叫陣也是徒勞。每當到了這個時候,戰場上就會出現戲曲的一幕,雙方士兵只能隔空叫罵。

對於急於進攻的一方來說,為了迫使對方迎戰,有時候只能採取一些看起來十分搞笑的辦法。例如,為了激怒掛起免戰牌的一方出戰,往往會派遣許多擅長叫罵計程車兵上前叫陣,企圖激怒對方的主帥,使其惱羞成怒出陣交戰。但是,這種方法往往並沒有什麼用,所以只能被迫休戰。

古代打仗為何一方掛免戰牌,雙方都會休戰,難道就不怕對方詐降?

一般來說,掛起免戰牌迫使對方休戰,也是有著一定條件限制的。通常交戰雙方基本上都是勢均力敵,而且掛起免戰牌的一方要麼是據城而守,要麼是有大營作為依託。另一方就算不願意休戰,也沒有實力發起強攻。所以,有時候就算知道對方詐降,也只能是無計可施。

古代打仗為何一方掛免戰牌,雙方都會休戰,難道就不怕對方詐降?

從楚國和晉國之間的“邲之戰”也可以看得出來,免戰牌有時候也不是特別好用。如果免戰牌真的管用的話,那春秋戰國時代也就不會結束了,秦始皇更不會統一天下了。如果強弱之勢太過明顯的話,免戰牌也是不起作用的。只有當交戰雙方勢均力敵時,免戰牌才會發揮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