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瑞士首都

瑞士擁有許多聞名於世的城市,第一大城市蘇黎世是著名的瑞士銀行業的聚集地,集中了全球120多家銀行的總部。第二大城市日內瓦則是聯合國歐洲總部、世界衛生組織(WHO)等200多個國際組織的總部。

但瑞士的首都在哪個城市呢?很多人可能會在蘇黎世和日內瓦之間猶豫不決。但實際上瑞士的並不在以上兩座著名的城市,而是在一個沒什麼名氣的城市—伯爾尼。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從空中俯瞰伯爾尼老城,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伯爾尼僅是瑞士按人口排名的第四大城市。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城市,1848年卻成為瑞士聯邦政府所在地並一直至今。瑞士為什麼做出與眾不同的選擇?

一、追求平等,抱團建國

瑞士所處歐洲中部,其周邊的德國、義大利和法國都是以單一語言為主的民族國家。而瑞士的特別之處,則是其多語言流行的國情,主要分為東部的德語區(63。7%)、西部的法語區(20。4%)和南部的義大利語區(6。3%)。

此外,瑞士兩座最著名的城市——蘇黎世和日內瓦,則分屬於德語區和法語區。也正是因為這種奇特現象,影響了瑞士首都的選擇。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瑞士語言分佈

瑞士在剛成立的時候,是個貨真價實的德語國家。公元9世紀,統治歐洲西部的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現在的瑞士地區成為了東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

神聖羅馬帝國是由哈布斯堡、霍亨斯陶芬家族等諸侯國組成的鬆散聯盟。哈布斯堡家族發源於瑞士地區,隨著實力的增強,哈布斯堡逐漸將統治的重心轉移到了奧地利維也納。

1273年來自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成為了神聖羅馬皇帝,但哈布斯堡並不想放棄自己的龍興之地,尤其是看到盧塞恩湖周邊的烏里等州透過與義大利半島的貿易興盛起來,魯道夫一世開始對瑞士地區進行打壓。

為了對抗哈布斯堡家族,也為了維護共同貿易利益,1291年烏里、施維茨及翁特瓦爾登三個州簽署了《永久同盟誓約》,成立“瑞士邦聯”。這是一個三州地位平等的鬆散同盟。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瑞士邦聯最初三州的位置

三州聯盟為了增強自己與哈布斯堡家族抗爭的力量,積極吸收新的成員。它們逐漸和周邊神聖羅馬帝國控制下的5個州聯合起來,形成了“八州聯盟”,這八個州基本以說德語為主。

八州聯盟的各州地位平等,也沒有共同的首都。當然這並沒有得到神聖羅馬帝國的承認,哈布斯堡和瑞士邦聯的衝突頻繁。

瑞士邦聯經常打敗哈布斯堡家族的入侵,後來又打敗了能與法國國王爭權的勃艮第公國。1499年,在士瓦本戰爭中,瑞士打敗神聖羅馬皇帝的軍隊後,獲得了神聖羅馬帝國默許的獨立。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士瓦本戰爭中的重要戰役——多爾納赫戰役

戰爭的勝利,為瑞士邦聯贏得了善戰的名聲,其長矛兵在歷次戰爭中是所向披靡,成為了瑞士軍團的代表。透過戰爭,瑞士的疆域不斷擴大,逐漸和法國與義大利接壤。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瑞士善戰的標誌——長矛兵

到16世紀初,八州聯盟擴大到了13州聯盟。這時邦聯仍然是鬆散聯盟,但為了能夠更好的協調各州關係,瑞士成立了“邦聯議事會”,在各州輪流召開,並沒有專門的駐紮地。

二、邦聯內部分歧重重

瑞士邦聯已經成為了歐洲中部阿爾卑斯山北側一個強大的國家,逐漸擴張到法語和德語邊緣區,並吸納了一部分法語的人口。雖然其西邊的法國經過英法百年戰爭發展起來,但在屢次戰爭中獲勝的瑞士軍團依然認為,自己可以打敗周邊任何國家。

瑞士甚至還劍指阿爾卑斯山南麓的義大利地區,一些義大利語人口也成為了瑞士邦聯的國民。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13州聯盟

1515年,法國為了爭奪神聖羅馬帝國內米蘭大公國的爵位,與瑞士傭兵爆發了戰爭。在法軍野戰炮的重擊下,瑞士引以為傲的長矛兵徹底崩潰,2萬多部隊損失過半。

此次失敗後,瑞士邦聯被迫簽訂了《永久和平條約》,這個時候哈布斯堡家族透過聯姻等方式,成為了西班牙、尼德蘭等國共同的控制者。強敵環伺的瑞士被迫放棄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與此同時,瑞士邦聯內部也並不穩定。在德意志地區的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衝擊下,瑞士也出現了宗教對立的局面。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瑞士宗教分佈示意圖

16世紀後,隨著蘇黎世等州資本主義經濟發展,1519年,慈溫利在蘇黎世傳播自己的宗教思想,拉開了瑞士宗教改革運動的大幕,慈溫利的改革並沒有在整個瑞士得到認可,而是引發了瑞士各州的分裂。

其中伯爾尼、巴塞爾、沙夫豪森和蘇黎世等經濟發達的州選擇了新教,而瑞士邦聯南方的“五國聯盟”(盧塞恩、烏里、施維茨、下瓦爾登和楚格)則繼續堅持天主教信仰。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茨溫利

1528年,以伯爾尼、蘇黎世為首的新教州組成了聯盟,遭到威脅的“五國聯盟”與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組成了“基督教聯盟”。雙方因為宗教分歧先後爆發了兩次戰爭。

在第二次戰爭中,基督教聯盟突然襲擊信奉新教的蘇黎世軍隊,最終蘇黎世戰敗,茨溫利戰死。戰後新教州和天主教州簽訂和約,由各邦自己決定自己的宗教信仰。自此瑞士形成了新教和天主教共存的局面。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瑞士新教和天主教的卡佩爾戰爭

各州宗教信仰的不同,加上邦聯制度下地方完全擁有自己獨立的內政外交政策,因而一旦碰到國際形勢有任何風吹草動,新教州和天主教州會根據各自的利益選擇不同的盟友。

瑞士宗教戰爭結束後,1618年,德意志內部因為宗教矛盾爆發了波及整個歐洲的“三十年戰爭”。瑞士各州根據宗教信仰,為交戰雙方提供僱傭兵。其中天主教州為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提供傭兵,而新教州則為荷蘭等新教國家提供傭兵。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瑞士邦聯的家族樹

但瑞士各州只是將傭兵作為一種賺錢的生意,為了整個邦聯的利益,瑞士各州並沒有直接參與戰爭,也沒有偏向任何一個國家。各州都允許和交戰各國進行貿易往來和資源支援。這次戰爭中,瑞士各州的選擇為它之後的內政外交的選擇提供了範例。

戰後,瑞士邦聯徹底從神聖羅馬帝國獨立出來。到18世紀,信奉新教的蘇黎世、巴塞爾和伯爾尼等州工商業發達,經濟遠遠要強於天主教州。

但瑞士鬆散的邦聯體制,在法國大革命的衝擊下蕩然無存。1798年,拿破崙以“解救瑞士人民免受貴族壓迫”為藉口,出兵佔領了瑞士,邦聯制度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箇中央集權制的“海爾維第共和國”,雖然還是由瑞士人管理,但是要服從法國的命令。這個海爾維第共和國在1803年就解散,僅僅存在了5年。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持海爾維第共和國三色旗的旗手

法國推行的中央集權制度,遭到了大多數瑞士人民的反對,但也有少數人願意服從集權制度。瑞士開始出現了支援集權的“統一派”和主張地方自治的“聯邦主義者”兩大派。

雙方最後經過協商,在拿破崙的主導下,瑞士成為了聯邦國家,廢除海爾維第共和國,並形成了一部各州之間權力平衡、州與聯邦權力平衡的新憲法。但是這個時候為了兼顧各州的利益,首都實行輪換制度。

拿破崙戰爭失敗後,1815年歐洲各國在維也納召開會議。為了削弱法國的實力,戰勝國同意將汝拉州、日內瓦州和納沙泰爾州等講法語的地區劃歸瑞士,這使得瑞士的法語人口大幅度增加,自此瑞士的疆域固定下來。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維也納會議上,瑞士被確立為永久中立國

三、從邦聯到聯邦,建都伯爾尼

對於習慣了地方自治的瑞士人來說,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的瑞士邦聯制度,儘管有利於維護地方各州的權利,但是在碰到外交困境的時候,邦聯體制下弱小的中央政府難以發揮任何作用。

為了能夠更好的協調與周邊林立的強國的關係,1815年,瑞士制定了一部維護瑞士聯邦制度的憲法,意味著瑞士開始從邦聯制走向聯邦制。但這部憲法在中央和地方權力分配方面,還是側重於維護地方。

瑞士的十幾個新教州在經濟等方面遠遠好於7個天主教州,部分保守的天主教州感到自己在聯邦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想要從聯邦中分離出去。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1847年的“獨立聯盟戰爭”,聯邦派獲得勝利

從1830年開始,瑞士的保守派(天主教)與革新派(新教)又進行了長達18年的爭鬥。最終代表全國80%人口和經濟最發達地區的新教州取得了勝利。

這次戰爭讓瑞士各州看到一個軟弱聯邦政府的無力,因而各州同意戰後在保證各州自治權的同時,強化聯邦政府的權力。1848年革命後,瑞士制定了一部聯邦憲法。

正式確立聯邦制後,瑞士聯邦議會就首都問題展開了討論。他們經過討論,決定廢除1803年開始的首都輪換制度,並建立一個新的首都,作為聯邦政府的辦公地。

作為一個處在德法意三大民族之間的中立國家,瑞士在首都的選擇上要兼顧國內外各方面的利益,也要堅持分權平衡的傳統。在全國26個州中,新教州佔據多數,以德語為官方語言的州佔了17個。在各州投票選拔首都的時候,會偏向講德語的州。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瑞士語言分佈區,伯爾尼(伯恩)剛好在兩種語言的交界處

瑞士聯邦最初確立了蘇黎世、伯爾尼和盧塞恩這三個屬於德語區的城市作為首都的備選。

蘇黎世當時不論是從基礎設施還是經濟發展以及在世界上的聲譽,都是首都當之無愧的選擇。但在強調地方自治的聯邦主義者認為,蘇黎世當選不利於各州的平衡,蘇黎世太強大,會強化優勢城市的地位。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瑞士人口前六大城市

盧塞恩的位置處在了瑞士中部,但盧塞恩所在的州曾經是堅決反聯邦制的代表,而且屬於天主教地區,各州自然不太可能同意將首都設在這裡。

至於伯爾尼,在當時日內瓦和巴塞爾的經濟發展都比伯爾尼好。但是日內瓦處在西南角的法語區、巴塞爾雖是德語區但位於德法交界的邊境。容易受到別國的攻擊,安全難以保證。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瑞士四大城市的位置

相對於這些城市,伯爾尼基礎設施比較落後,但它也位於瑞士中心位置,伯爾尼雖然處於新教區和德語區,但又十分鄰近法語區。伯爾尼是一個兩種語言都通行的地方,當選首都有助於平衡兩大語言區。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伯爾尼老城的街道

1848年,在首都的選舉投票中,伯爾尼以79票,對蘇黎世48票和盧塞恩9票的結果獲勝。但為了保證各州的平衡,瑞士政府將同意將聯邦理工學院遷到了蘇黎世,將瑞士法院的保障部門設在了盧塞恩,作為對兩個城市的補償。

瑞士聯邦議會的決議也得到了伯爾尼所在州的認同,後來伯爾尼所在的州議會通過了將伯爾尼作為聯邦城市的決議。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瑞士聯邦議會的地點—聯邦宮

雖然伯爾尼成為了“瑞士聯邦的首都”,但它只是行使行政職能,也沒有削弱其他城市的風光。瑞士的金融中心依舊在蘇黎世,外交中心是日內瓦。

而且在制衡的原則下,瑞士近年來實行“去中央化”,多個聯邦政府機構從伯爾尼遷到了其他城市。對於熟悉了將首都設在大城市的現代人來說,瑞士首都的選擇十分出乎意料,但這正是瑞士多年堅持中立分權制衡原則的最優解。

瑞士擁有眾多國際名城,為何首都卻設在不起眼的伯爾尼?

▲1858年的伯爾尼

長期作者|羊洋洋

揚州大學歷史系畢業|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