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考題:項羽和拿破崙誰更強?一考生不識拿破崙,回答令人捧腹

1905年,清朝舉行了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歷經1200餘年的科舉制度也在這一年畫上句號。從此以後,清末民初的國民教育開始逐漸向西方學習,學生們要考的內容也不再侷限於四書五經,而是引入了許多西方的人文歷史和科學方面的內容。

民國考題:項羽和拿破崙誰更強?一考生不識拿破崙,回答令人捧腹

雖然說從清朝末期開始,各地已經陸續興辦了許多新式學堂,但是在新知識的普及程度上還比較落後,很多學生對於西方的歷史文化也不怎麼了解。可是當時為了顯示出教育的進步,各地在考試命題方面都熱衷於新增一些西方內容。這樣一來,就經常會鬧出一些大笑話。

民國初年,湖南有一所新學堂落成後對外招收學員。為了考察這些新生對於中外歷史文化的瞭解程度,在招生試卷中就出現了這麼一道考題:《項羽拿破崙論》。這個題目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讓考生們對比一下項羽和拿破崙誰更強。結果有一個考生不認識拿破崙,所作的回答令人捧腹。

民國考題:項羽和拿破崙誰更強?一考生不識拿破崙,回答令人捧腹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武將,他的名字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但是對於民國時期的中國來說,拿破崙這個名字就顯得比較陌生了。因為拿破崙縱橫歐洲時,中國正處於清朝的乾隆時期,而且這一時期的清朝正處於閉關鎖國的階段,更不可能聽說拿破崙的大名了。

有個考生看到這個題目後就犯了難,項羽他知道,可是這個題目卻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為他壓根沒聽過拿破崙的大名,所以在審題時將《項羽拿破崙論》理解成了項羽拿著一個破車侖(輪)。因為他不知道有拿破崙這號人,所以他將這個“拿”這個字理解成了動詞。

民國考題:項羽和拿破崙誰更強?一考生不識拿破崙,回答令人捧腹

考生審完題後感覺十分古怪,力能舉鼎的楚霸王項羽,會拿不起一個破侖(輪)?

考生認為考官出的這個題目是對項羽的一種蔑視,於是提筆寫下了這麼一句話:“夫項羽,乃拔山蓋世之雄,豈有一破侖而不能拿乎?”在考生看來,就算有破侖(輪)擋住了霸王的去路,憑霸王胯下的烏騅馬,也可以輕而易舉地越過障礙,還用得著親自去拿?於是他又提筆寫到:“非不能也,實不必也。”

民國考題:項羽和拿破崙誰更強?一考生不識拿破崙,回答令人捧腹

在這位考生眼中看來,項羽胯下有烏騅馬,手下又兵多將廣,無論如何也不至於讓楚霸王親自動手去拿這個破侖(輪)。因此,考生在最後又寫到:“基於上述,我以為,項羽不必拿破崙!”

從考生的回答來看,他這個回答完全是跑題了。不過這也不能怪他,畢竟他確實不知道有拿破崙這號人物。而且,這位考生的回答還是比較認真的,他在回答完考題之後,還專門寫了一首詩來表達自己對這個考題的不滿:欣然應試入場來,命題離奇復怪哉;但願細流能容海,勿拋不才孫山外。

民國考題:項羽和拿破崙誰更強?一考生不識拿破崙,回答令人捧腹

考生雖然回答完了題目,但是他始終覺得這個考題出的莫名其妙,於是乎他又決定要吐槽一下出題目的考官。他在試卷上批評考官說,雖然這個《項羽拿破崙》的題目出的比較新穎,但是題目中的字卻用錯了,“拿破崙”中的“侖”字應寫作“輪”,因為“侖”並不通“輪”。

當時正處於文言文向白話文過度的階段,所以考生可能認為考官用了一個錯誤的通假字。考生在指出考官的“錯誤”之後,忍不住又在最後寫到:“我再三揣摩,終於明白了先生的用意。先生所言應是項羽擊破了敵軍的車輪,導致輪子與車體分離,故“輪”沒了“車”,就剩下‘侖’了。實在令小生費解!費解!”

民國考題:項羽和拿破崙誰更強?一考生不識拿破崙,回答令人捧腹

雖然說考生的回答完全跑偏,與試卷上的題目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從他的回答上來看,此人卻是一個極為認真之人,這一點是十分難得的。畢竟,不認識拿破崙也不是他的錯,對於那個時候的學生來說,可能絕大多數都不認識拿破崙。只能說這個學堂在出試卷時,高估了考生們對西方歷史的瞭解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