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渾天儀被韓國人印在鈔票上,而地動儀卻被我們從教科書中刪除

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當世界大部分地區仍處於萌芽階段時,中華文明已經是非常先進的文明。同時,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與物產資源為古代科技的發展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優勢。古代的科學涉及領域廣闊,包括天文、農學、數學、生物學等。

為何渾天儀被韓國人印在鈔票上,而地動儀卻被我們從教科書中刪除

同時,我國古代科學思想並非只存在於理論文字,而是始終與生活生產實際相聯絡,為人們帶來最直截了當的便利與好處。長期以來,我國古代的科技水平遠遠領先於全世界。眾所周知,四大發明是華夏民族最引以為豪的科技成果。

西方哲學家培根毫不吝嗇對四大發明的讚美,“

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些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

。”由此可見,四大發明不僅是我國科技發展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科技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篇章。

不過,由於古代資訊閉塞,在我國的眾多發明並未傳至國外的情況下,西方人認為有些發明是屬於他們的專利。例如,在西方人的認知裡,火藥是羅吉爾·培根發明的。無獨有偶,同屬亞洲國家的韓國曾多次申請我國的文明成果作為他們的文化遺產。

為何渾天儀被韓國人印在鈔票上,而地動儀卻被我們從教科書中刪除

2007年1月22日,在韓國發行的萬元新幣上,顯而易見地印上了我國古代著名的天文發明“

渾天儀

”,引發了軒然大波。此外,自2017年起,我國中學的歷史教材已經徹底將張衡發明的“

地動儀

”移除。這一系列操作令不少人們狐疑,為何渾天儀被韓國人印在鈔票上,地動儀卻被我們從教科書上移除?

渾天儀與地動儀

張衡是我國古代一位文理兼修的人才,為人從容自若、正直清廉,處事嚴謹認真、從一而終。他是才華斐然的文學家,創作了《二京賦》、《歸田賦》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同時,他還是頗有成就的天文家與科學家,數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科研事業,為天文學、地震學等領域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

不少人調侃張衡一邊入仕為官,一邊耗費大量精力發展愛好,實乃不務正業。但“

苟中情之端直兮,莫吾知而不恧

”便是張衡面對爭議與不解時最坦然的迴應。公元115年,張衡被漢安帝任命為太史令。期間,張衡發現觀測星象的儀器早已過時,欲加以創新。

為何渾天儀被韓國人印在鈔票上,而地動儀卻被我們從教科書中刪除

公元117年,世界上第一臺藉助水力發動的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儀”正式問世。而後,公元138年,一架可以準確勘測地震的“候風地動儀”於洛陽正式出現。渾天儀的首創者並非張衡,前有西漢洛下閎與耿壽昌兩位天文學家制造了渾天儀。

而張衡在太史令任職期間,透過長期系統的研究,撰寫了《渾天儀圖說》,後又在前人的基礎上對渾天儀進行改造,最後製成一件前所未有的銅鑄渾天儀。而震撼世界科學界的候風地動儀是張衡的原創,此地動儀也是世界上第一架地動儀。

張衡發明地動儀的靈感來源於其所處時代的自然環境,東漢的地震頻繁且強度大,每一次山崩地裂都會波及數十個郡,造成大量人員與財產損失。為了減少地震帶來的傷害,張衡製造了可以時刻觀測地震動態的地動儀。

為何渾天儀被韓國人印在鈔票上,而地動儀卻被我們從教科書中刪除

韓國的“渾天儀”新幣

渾天儀是用來觀測星象的儀器,由渾儀與渾象構成。渾儀是觀儀器,用來測定座標與經度;而渾象形似天球儀,包括赤道、星宿、黃道等部分。張衡製造的渾天儀與現代科學儀器測算的資料極為相近,代表了當時科學界的最高水準。

然而,東漢距今一千多年,漫長的歷史磨滅了太多科學制品的痕跡。關於渾天儀的製作工序、外形構造、使用過程的文字記載極少,且目前出土的文物中並未出現渾天儀。因此不少學者質疑渾天儀的真實性,甚至懷疑張衡並未製造渾天儀,一切不過是他的理論臆想罷了。

由於沒有實證性的文物佐證,我國對渾天儀的重視程度並不高。誰料渾天儀卻被韓國視若珍寶,他們將渾天儀的圖示印在萬元鈔票的背面,儼然將渾天儀當成自己國家本土文化的態勢,惹得我們眾怒,紛紛斥責韓國屢次盜用中華文化充當本土文化,屬於掩耳盜鈴的做法。

為何渾天儀被韓國人印在鈔票上,而地動儀卻被我們從教科書中刪除

如此明目張膽,實在沒有一個發達國家應當具備的素質。而在韓國境內,也有不少高素質學者提出反對意見,例如首爾大學的歷史系教授文重亮公開表示:渾天儀來源於中國,是中國人發明的,不應當將其印在韓國貨幣上。

在雙方各執一詞時,韓國銀行最終聲稱:

渾天儀的雛形最早由中國製造,然而渾天儀的形態多樣,萬元紙幣上的渾天儀乃是韓國改良的成果,屬於韓國的獨創,並非抄襲

。此事最終未有定論,至於渾天儀究竟歸屬哪一方,明眼人一看便知。

地動儀被我們從教科書中刪除的原因

自從張衡及候風地動儀被部編版初中歷史教材刪除後,不少歷史學者、專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張衡是極具影響力的天文地理學家,而地動儀也是令全世界科學家都為之驚歎的偉大發明,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能夠引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更能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不應貿然刪除。

為何渾天儀被韓國人印在鈔票上,而地動儀卻被我們從教科書中刪除

其實,張衡所製作的地動儀實物以及圖示早已失傳,且專業的科研團隊特地根據史料對地動儀進行復原,研發出與古代相似度極高的現代地動儀,然而,經過實地考察,科研團隊卻發現重塑的地動儀根本無法檢驗出地震源。

因此,候風地動儀是否真實存在,是否存在還未出土的文物,至今還是一個謎團。科學家最注重嚴謹、講究證據,當無法確定地動儀真實存在的情況下,科學家只能向教育部門提出將地動儀的記載剔除歷史教材的建議。

不過,那個被深深印在課本上的古代科學家及其發明的故事仍舊影響了好幾代中國人,成為他們人生記憶的一部分。渾天儀與地動儀作為張衡發明的兩大儀器,在天文與地震領域都屬於鼻祖一般的存在。然而,在一千多年後,一個被外國眾星捧月地印在紙鈔上,一個被我我們於歷史教材中刪除,兩者的境遇天差地別。

為何渾天儀被韓國人印在鈔票上,而地動儀卻被我們從教科書中刪除

結語: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包括張衡在內的古代科學家們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凝聚著古人智慧結晶的偉大發明,他們為現代文明所做出的貢獻與功勳不可磨滅。即便有些文化與發明在傳承過程中流失或是喪失了原有的價值,我們也應當對其致以最起碼的關注與尊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