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要把財產給嫡長子,哪怕他不賢能?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服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對於禮制的要求特別的嚴格。在古代,違法的後果是遠遠小於違禮的後果的,違法最多可能就是斬首示眾,但是違背禮儀制度則有可能禍及九族,身遭酷刑——比如,五馬分屍、千刀萬剮等等。禮儀之邦,意味著事事有規矩,處處講原則,所以《禮記》上說:

古人為何要把財產給嫡長子,哪怕他不賢能?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服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之大夫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

這就是處處體現天子、公侯、伯、子男的等級差別,處處體現他們之間的“尊卑有序”。《周易》則更是強調禮制的“以天倫定人倫”的特點,所以上面寫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這正是當時人處處講禮制,處處講規矩的體現。也正因為如此,當時天下第一大事“皇位繼承”也必須有禮可依。所以就有了我們眾所周知的嫡長子繼承製。大概的做法,就是不管你有幾個兒子,你的兒子誰聰明誰蠢誰有能力,最終必須把大部分的財產,尤其是天子之位或者爵位傳給嫡長子。

古人為何要把財產給嫡長子,哪怕他不賢能?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服

當然,這個嫡長子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就是很不能理解的事情了:古人為何要把財產給嫡長子,哪怕嫡長子不賢能?這要是把皇位傳給一個傻子兒子,那天下還不得亂掉嗎?而且從秦朝以後的歷史來看,還真有不少因為把皇位傳給不爭氣的嫡長子而導致天下混亂的事情發生,比如晉武帝傳位給晉惠帝。

結果來了一個 永嘉之亂,直接把西晉的國運在幾十年間就徹底報廢掉!這不正是說明了嫡長子繼承製的問題所在嗎?即便是嫡長子並不是不正確,嫡長子繼承製度仍然可能帶來大麻煩。比如朱棣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把皇位傳給了嫡長孫,結果建文帝他叔叔朱棣不服氣,來了一次靖難之役。

有這麼多的反例,為什麼古人要制定嫡長子繼承製?而且即使在嫡長子繼承製遭遇了很多失敗之後,仍然要堅持嫡長子繼承製,即便是一些透過反對嫡長子繼承製上位的皇帝,自己也要堅持嫡長子繼承製呢(朱棣)?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嫡長子繼承製是相對而言最穩當的。

古人為何要把財產給嫡長子,哪怕他不賢能?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服

其實早在周朝確立嫡長子繼承製之前,中國嘗試了很多其他的繼承製度。在遠古時期,大體上是以大家族之間開會選舉,然後選出大家都比較滿意的人為模式的(選賢),當然這個過程前一任天子是有很大的話語權的。這些體現在堯舜禹之前的時期,比如黃帝時代、炎帝時代以及之前的時代,但是這樣也導致了天下的動盪。《史記·五帝本紀》當中這樣記載: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古人為何要把財產給嫡長子,哪怕他不賢能?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服

大概意思是神農氏王朝到了末期,末代神農氏的才能不足以統治天下,而與此同時神農氏的一個分支,軒轅黃帝的才能非常出眾,得到了許多人的擁護。於是天下出現了許多人不服法理上的天子末代神農氏,許多人對軒轅黃帝非常信服,這麼一個基本的狀態。當然這時候還有另外一隻神農氏王朝的諸侯——蚩尤,也有不少人信服。

最後的結果是,沒辦法用大家族之間互相開會妥協的辦法來決定誰做天子了,所以最後只好採取戰爭的辦法來解決了。由於黃帝的能力出眾,又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援,所以他打敗了末代神農氏,又擊敗了蚩尤,成為了新一代天子的繼承人。黃帝就深感這樣的繼承容易引起家族內部的紛爭,所以經常安排其子孫之間互相輔政,加強和睦關係。

古人為何要把財產給嫡長子,哪怕他不賢能?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服

堯的帝位就是這樣來的。堯是黃帝的曾孫帝嚳的兒子,但是一開始做天子的人卻並不是堯,而是帝摯。帝摯是堯的哥哥,堯一開始給自己的哥哥輔政,後面哥哥將帝位讓給了他(可能是身體原因,帝摯不久之後去世)。堯在自己即位後,又開創了“禪讓制”繼承模式。但是,不管是當時的記載還是後世的影響,禪讓制都是一個不穩定的繼承製。

甚至有的古書記載,當了天子的舜帝囚禁了堯帝,當了天子的大禹又囚禁了舜帝。這樣的記載不一定真實,但是可以反映這種血緣關係比較遠的選賢繼承製是不穩定的(堯舜禹祖上都是同一個祖先),它會引起比血緣關係近的家族內選賢繼承製更加大的動盪。所以,大禹又開始了家族內的選賢繼承製。

夏、商,主要是父死子繼,兄死弟繼,這樣的制度。但是仍然經常因為王權的爭奪而引起動盪,比如商朝享國600多年,但是基本上不是在打外敵,就是在進行內部兼併戰爭。紂王之所以被推翻,也跟他的幾個哥哥有關係,他的幾個哥哥後面都加入了周王朝。正是因為對歷史上複雜的繼承製導致的動亂的擔憂,周王朝採取了嫡長子繼承製。

古人為何要把財產給嫡長子,哪怕他不賢能?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服

這個制度看起來“笨”了一點兒,但是好在繼承人是唯一確定的,其他人不太好起爭端。而且制度是明明白白公佈出來的,所以大家也不好再心存爭奪皇位的心思,總體來看,嫡長子繼承製對於後面幾千年的中國歷史的作用是利大於弊的。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服:以最簡單的辦法,解決了最複雜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