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國派大才子來談判,群臣無一人敢去對答,皇帝:派個文盲對付他

“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所長也。及邪人為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

——《漢書·藝文志》

何為外交?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對外進行交流訪談或者發言,以宣揚某種態度或者達成某種目的。

外交活動並非近現代才誕生,而是由來已久,我國的外交歷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學說形成,各路思想流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其中有一門學說名為縱橫家。

敵國派大才子來談判,群臣無一人敢去對答,皇帝:派個文盲對付他

縱橫學說的創始者乃是當時第一隱士鬼谷子,蘇秦、張儀等均為縱橫家繼承人。當時縱橫家主要的目的就是連縱橫和,透過積極進行外交活動,遊說國與國之間結盟來遏制其他國家的發展,壯大自身。

秦一統六國並建立封建王朝後,儒家思想成為了主流,從漢朝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其他學派並非真的就此消亡,就拿縱橫家舉例,後來朝代中派出去跟其他國家進行洽談,或者外出訪問的使者就相當於是縱橫家的繼承,並且逐漸發展出了“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傳統。

敵國派大才子來談判,群臣無一人敢去對答,皇帝:派個文盲對付他

時間一晃來到唐末宋初。自安史之亂以來唐朝江山開始四分五裂,各路勢力紛紛建立割據爭權,這一段歷史時期被稱為五代十國。在五代十國中有個南唐,乃是“十國”中版圖最大的國家,建立者為自稱李唐後裔的李晟。

南唐佔據江南地區,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同時商業興盛,對外開放程度非常高,可以說後來宋朝的繁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源於南唐打下的基礎。南唐也曾經興盛過,但我們都知道,南唐末帝李煜是個合格的文人,卻不是個合格的皇帝。

敵國派大才子來談判,群臣無一人敢去對答,皇帝:派個文盲對付他

公元971年,宋太祖趙匡胤滅南漢,李煜害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害怕不已,因此連國家都不敢要了,直接去除國號,只稱自己為“江南國主”;1年後李煜又將南唐的一應規格全部降等,中書、門下省變成了左、右內史府,國內諸王降為了“公”,下令也不稱“詔”了,而稱“教”等等。

敵國派大才子來談判,群臣無一人敢去對答,皇帝:派個文盲對付他

李煜雖然姿態已經放得足夠低,甚至可以說拋棄了一國之尊的尊嚴,但他還是不放心,於是派大才子徐鉉北上,與宋廷進行談判,以求一線生機。徐鉉是誰?南唐元老級臣子,歷任南唐三代君主,官至翰林學士、吏部尚書。徐鉉是五代時期最為著名的才子之一,跟韓熙載並稱“韓徐”(《韓熙載夜宴圖》的那個韓熙載)。

徐鉉10歲就能寫出讓人驚豔絕倫的文章,在文化方面具有很強的造詣,他參與校訂《說文解字》,參與編纂《文苑英華》,詩篇被收錄進《全唐詩》,還寫的一手好字,尤擅李斯小篆,說白了就是個全能型文化人。

敵國派大才子來談判,群臣無一人敢去對答,皇帝:派個文盲對付他

公元974年,徐鉉踏上了北上之路,極力勸說趙匡胤不能攻滅南唐。對趙匡胤以及宋廷來說,攻打南唐那都是必須之事,畢竟哪個當皇帝的不想統一天下儘可能擴大版圖?但問題在於他們說不徐鉉。

滿朝文武盡數被徐鉉說得啞口無言,最後還是趙匡胤用那句著名的:“不須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結束了對話。徐鉉雖然沒有改變趙匡胤的決定,但卻給了李煜希望,他覺得憑徐鉉的口才說不定真能說動宋廷,於是沒多久又將徐鉉派了過去。

敵國派大才子來談判,群臣無一人敢去對答,皇帝:派個文盲對付他

宋廷對徐鉉實在是頭痛,在武力值上他們肯定不怕南唐跟徐鉉,但問題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慣例在,他們不可能真拿徐鉉怎麼辦,但跟他談判吧又實在說不過,不見吧又顯得他們怕了南唐一樣。趙匡胤本來就是個武將,讓他跟個文人一直繞來繞去他也頭痛,於是乾脆下令挑選出禁軍中不識字的那些“文盲”,讓他們去敷衍徐鉉去。

敵國派大才子來談判,群臣無一人敢去對答,皇帝:派個文盲對付他

徐鉉雖然口才好,但那些大字不識一個計程車兵聽不懂啊!於是就出現了非常滑稽的一幕,徐鉉長篇大論說了一堆,禁軍就“好”、“哦”、“這樣”幾個字去敷衍他,徐鉉問禁軍怎麼看,禁軍表示沒聽懂讓徐鉉再說一遍,然後迴圈往復,直到徐鉉說得茶水都喝漲了,依舊拿禁軍無可奈何。

敵國派大才子來談判,群臣無一人敢去對答,皇帝:派個文盲對付他

這些禁軍跟宋廷君臣們又不一樣,宋朝的官員或者皇帝們說不過徐鉉,那的確丟臉,但這些連字都不認識的文盲不能理解徐鉉說的那些文縐縐的語言卻是正常事,這可謂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

其實徐鉉本身也明白,只有談判雙方都具有籌碼,談判才可能進行下去,但現在是宋朝對南唐全方面進行碾壓,人家根本不需要跟自己談判,於是幾天後他選擇放棄,沉默的回到了南唐。

敵國派大才子來談判,群臣無一人敢去對答,皇帝:派個文盲對付他

就在徐鉉回去沒多久,趙匡胤揮軍南下,公元975年南唐滅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