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個典故怎麼來的?全句是什麼?

封建社會女性地位低下,在家從父,嫁人從夫,夫亡從子……她們的一生都在服從中度過,沒有自由身不由己。“三從四德”更像一把無情的枷鎖,把女人們牢牢套住。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來說說那些對女性桎梏較多的俗語,比如這句“寡婦門前是非多”。

實際上,這句話全句是: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

鰥夫?

其實就是老而無妻的人,也有可能是妻子去世未再婚的人。鰥夫房頂炊煙少,說的就是鰥夫家裡沒有人做飯。

“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個典故怎麼來的?全句是什麼?

可是農村的鰥夫家裡沒有炊煙可能有些淒涼,那出仕的鰥夫呢?

我聽過最無情涼薄的一句話是:當官三大樂,升官發財死老婆。

即使是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在原配去世後,也夾雜在薛濤、安氏、裴淑、劉採春等人中間。

寡婦?

失去丈夫的女人,也就成了寡婦。

在封建社會,寡婦再嫁一般是不可能的。在這種生活環境中,如果有男人經常上她家裡去,周圍人就會有各種猜測,對上寡婦家的男人不好,對寡婦自身更不好。久而久之,就成為一句“警誡”,進而形成人們的下意識。

對失去丈夫的女人,人們敬而遠之,躲得遠遠的,生怕惹人議論。在封閉的宗法制農村,無異於是一種“雪上加霜”的傷害。

“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個典故怎麼來的?全句是什麼?

可以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像一道符,將盛年的失去丈夫的女人們死死拴在“節義”這條不那麼人性的道路上。

“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個典故怎麼來的?全句是什麼?

這裡我們說一說史上最有名的女首富:巴寡婦清。

“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個典故怎麼來的?全句是什麼?

這可是一個驚動了秦始皇的女人,丈夫死後,她忙著經商,並憑藉雄厚財力富甲一方。秦始皇表彰其守貞之節,封其為貞婦,為她築女懷清檯。是秦始皇陵裡大量水銀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其次是一些普通女子:

《晉書·列傳第六十六》杜有道妻嚴氏,十八嫠居(嫠,寡婦),誓不改節,撫育子女,教以禮度,使兒子顯名,女亦淑德。

皮京妻龍氏,十三歲出嫁,不到一年夫死、兩個小叔子又跟著死去,沒辦法變賣嫁妝及紡紗織布,營葬既畢,又復享祭。誓不改嫁,守節窮居五十餘載而卒。

所以,我特別喜歡古代一位真性情的縣官:

接到一張訴狀,寫著

“十七娶,十八寡,公壯叔大,瓜田李下,嫁與不嫁?”

大筆一揮,“嫁!”

快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