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公子會願意被當做質子送往敵國?

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公子被送入敵國當人質,這是一種外交行為,被稱為質子外交。質子外交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時期就開始了。至於是不是出於公子本人的意願,就要視情況而定了。

為什麼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公子會願意被當做質子送往敵國?

周鄭交質

周王朝東遷以後,周室一直非常依賴鄭伯,鄭武公、鄭莊公兩代鄭伯都把持著周王朝的朝政。到了鄭莊公這一代,周平王就想暗中把鄭伯手裡的權力,分出來一些給西虢公。這引起鄭莊公的不滿,就埋怨周平王為什麼要這麼做?周平王回答:“沒有這回事。”

口說無憑,為了增加政治互信,周平王派王子狐到鄭國去做人質,鄭莊公也派公子忽到周王畿做人質,這就是歷史上的周鄭交質。這次互換人質,隨著周平王的駕崩而土崩瓦解。新天子即位以後,周室還是將鄭莊公的權力移交給了西虢公。周鄭交惡,不但各自召回了人質,它們之間還發生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直接把周天子拉下了神壇,從此諸侯強勢崛起,周天子變得越來越闇弱無力。

為什麼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公子會願意被當做質子送往敵國?

人質的安危

做人質也是有風險的,在宋國的宋元公時代,由於君臣之間的相互猜忌,華氏和向氏就發動了叛亂。華亥先假裝有病,引誘公子們前去探望,來一個就扣留一個。用這種方法,他們先後殺死了公子寅、公子御戎、公子朱、公子固、公孫援和公孫丁等人。

宋元公知道實情以後,就前去談判和解。為了取得彼此的信任,不再相互猜忌,他們便決定交換人質。宋元公把太子欒和他的同母兄弟公子辰、公子地當做人質,換取了華亥的兒子無戚,向寧的兒子羅以及華定的兒子啟作為人質,雙方完成了結盟。

宋元公交出的人質畢竟是太子,未來的國君繼承人。把他放在亂臣賊子家裡,心裡還是有所擔憂的,於是宋元公就每天去探望太子。華亥夫婦對太子也算恭敬,好吃好喝地伺候著,禮數也算周全。只是宋元公實在無法忍受這種屈辱,於是就殺掉手裡的人質,發兵攻打華氏和向氏。最終華氏和向氏兵敗,逃到了國外,太子和兩個弟弟也回到了宋元公的身邊,算是有驚無險。

春秋時期,還是顧及一些周禮的。在那個時期,人質的生命安全就已經沒法保障了,更何況是戰國時期。

為什麼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公子會願意被當做質子送往敵國?

戰國時期的質子外交

到了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交往,為了取得彼此的信任,往往會派公子到別國去當人質。這裡的別國,有敵國也有盟國。如果是正常的交換,諸侯們往往會派去一些不太重要的公子。但如果是打了敗仗,與敵國結盟,那麼派誰去當人質就由不得你自己來選了。敵國會專挑你的心頭肉,往往是太子來做人質。

齊魏馬陵之戰,以魏國的慘敗而告終。這時候的魏國再想和齊國修好,已經是所謂的城下之盟了。齊國挑選了魏國的太子鳴作為人質,定下了盟約。不久以後,楚國攻打齊國,並且取得了勝利。在這次作戰中,魏國作為盟友,選擇了袖手旁觀。

戰後,惱羞成怒的田嬰想殺掉魏國太子鳴來洩憤,以懲罰魏國。魏國相國惠施連忙前去勸阻,說道:“楚國打敗了齊國,卻沒有繼續向前進攻,您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田嬰不解,問道:“您說是為什麼?”惠施回答:“正是因為忌憚我們魏國啊,他們害怕深入齊國以後,魏國會趁機偷襲楚國,所以才不敢前進。現在我們的公子高在楚國做人質,如果貴國殺死了太子鳴,那麼楚國一定會送公子高回國當太子,並與魏國結盟,一起攻打齊國,到時候齊國就危險了。”

田嬰聽完惠施的話,回過味兒來了,是這麼個道理。戰國時期,人們最忌諱的是“抱空質而行不義”,田嬰如果一時衝動殺了太子鳴,非但沒有任何的意義,還會讓齊國置身於更大的危險之中。齊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好生對待太子鳴,有合適的時機,幫助他回國繼承君位,並從中撈取一些好處,這是對齊國最大的利好。

為什麼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公子會願意被當做質子送往敵國?

公子們是否願意去當人質

無論是春秋時期,還是戰國時期。公子們去當人質,都是為了平息一些爭端,取得互信結盟的需要。作為公子本人,是否願意,就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了。比如周鄭交質裡的太子狐和公子忽,他們就無所謂了,本身都是自家人,當人質和走親戚沒什麼區別。

宋元公和華氏、向氏的人質,恐怕內心都不太情願。宋元公好猜忌且無信義,華氏和向氏又都有反叛的經歷,作為當事人的人質,內心恐怕都不太好過。

戰國時期的太子鳴,他願意不願意,就看他是否心存仁義了。去敵國當人質,使本國人民免遭戰火,心存仁義的人會甘願赴險。如果不是這樣,誰會願意放著榮華富貴不享受,而深入虎穴狼窟去遭罪呢?拋開仁義不講,像太子鳴這種情況,無論是否自願,一旦順利回國,就一定會被當成英雄一般受到尊崇,去當人質也算是為自己鍍金了。

對於心存仁義或者所圖者大的野心家來講,應該是願意去敵國當人質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