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名將德國篇上篇

1、馮·曼施坦因:埃裡希·馮·曼施坦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波蘭裔納粹德國高階指揮官,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與埃爾溫·隆美爾和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英國人認為曼施坦因出身貴族,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早年是一個優秀的參謀軍官,對戰術,戰役,戰略都有自己比較成熟的觀念。二戰期間,曼施坦因被認為是德國陸軍中最優秀的將領。對於各種戰術運用自如。曼施坦因具有極高的戰略天賦,擅長組織計劃周密的閃擊戰。曼施坦因第一個主張陸軍建立突擊炮兵種。最能體現他戰略水平的是對法作戰的“曼施坦因計劃”。二戰中,整個法國戰役都是按照這個計劃為藍本執行的。“曼施坦因計劃”簡單明瞭,擊中要害。它針對盟軍的戰略部屬,出其不意的反主攻方向從北方的B集團軍群轉到A集團軍群。因為這就要求主攻裝甲部隊穿越密林覆蓋的阿登山地,而當時坦克部隊從來沒有嘗試過在這種地形前進。而且突破之後主攻部隊的南側翼完全暴露,這裡賭的就是法軍主力已經在北方窮於應付,南方則被釘死在馬其諾防線,沒有實力攻擊A集團軍群暴露的南翼。

二戰名將德國篇上篇

2、古德里安: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國陸軍大將,著名軍事家,“閃擊戰”的創始人,歷史學家贊其“閃擊戰之父”。他同時也是裝甲戰、坦克戰的倡導者,被譽為“德國裝甲兵之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著名的德國陸軍將領之一。古德里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提倡坦克與機械化部隊使用於現代化戰爭的重要推動者,在他組織與推動理論下,德國建立了一支當時作戰最具效率的裝甲部隊,屢屢擊敗敵軍,是聯合兵種作戰和前線指揮等戰爭型態發展的推動者。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與曼施坦因、隆美爾被後人並稱為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帝國之鷹”。主要成就是:閃擊波蘭,橫貫法國,蘇德戰爭。

二戰名將德國篇上篇

3、隆美爾:埃爾溫·隆美爾,納粹德國陸軍元帥,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隆美爾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曼施坦因與古德里安一起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對他的評價趨於兩極化,支援的人將其稱為納粹戰神,他高明的軍事素質和出色的戰術指揮才能,受到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的尊崇,甚至是著名軍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對的人根據他戰略的失誤,將其稱為“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鑑於隆美爾既曾經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將領之一,又是納粹政權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稱為“二戰縱火犯”,1940年調任第7裝甲師師長,參加進攻法國。翌年2月受希特勒委派指揮非洲軍團。在北非作戰中,善於以裝甲坦克部隊迅速機動,突破對方防線,深入穿插,多次擊敗英軍,被稱為“沙漠之狐”。1942年1月晉升上將。同年6月,因攻佔英軍北非要塞圖卜魯格,晉升元帥。但不久因兵力和後勤補給不足,被迫停止進攻。同年底,在阿拉曼戰役中敗退。1943年3月被召回國。同年7-11月任駐義大利北部的B集團軍群司令。1944年1月出任駐法國北部和比利時的B集團軍群司令,負責籌劃和準備在法國海岸抵禦盟軍登陸。只能說。他的戰術效果是驚人的。但是戰略方面。

二戰名將德國篇上篇

4、保盧斯:弗雷德裡克·威廉·保盧斯,納粹德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德國第10集團軍參謀長、德國副總參謀長和第6集團軍司令。1935年任坦克部隊參謀長。1939年任第四集團軍參謀長,參加侵略波蘭的戰爭。由於希特勒對裝甲兵的重視,保盧斯逐漸擁護希特勒的政策。翌年調任第十集團軍(後改番號為第六集團軍)參謀長,參加進攻法國。同年9月升任陸軍副總參謀長,參加制定閃擊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1942年調任第六集團軍司令,擔任進攻斯大林格勒的主力。同年11月,被蘇軍包圍於斯大林格勒。希特勒下令死守,並在1943年1月31日晉升他為元帥,但隨即被俘。保盧斯與斯大林格勒緊密相連。

二戰名將德國篇上篇

5、克盧格:貢特爾·漢斯·馮·克盧格,納粹德國陸軍元帥(1940。7。19),著名軍事家、統帥。人稱聰明的漢斯。以在政治上的搖擺和在東線的艱苦防禦戰出名。希特勒上臺後,歷任通訊兵總監(少將)、第6軍區司令和第6步兵軍軍長(中將)。1936年晉升炮兵將軍,1938年任第6集團軍司令。1939年出任第4集團軍司令,參加入侵波蘭,後升為上將。翌年進攻法國,晉升元帥。1941年參加閃擊蘇聯,曾一度進抵莫斯科城郊。同年12月,在蘇軍反擊下敗退,但仍為希特勒信任,委派其任中央集團軍群司令。

二戰名將德國篇上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