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試不第,創教起義,洪秀全戰勝了“貧窮困苦”,卻輸給“權力”

文|顏小二述哲文

說起洪秀全,大家應該第一反應就是清末時期的太平天國運動。自古以來,當封建社會中的掌權者無能、腐敗,讓廣大的勞動人民無法喘息的時候,廣大的勞動人民只需要一個“契機”,便會集結在一起,並在一定程度上衝破“壓迫”。

而在清末時期,洪秀全就是這個“契機”。

在起義以前,洪秀全只是個很普通的科考人,但他屢試不第,心灰意冷之下,又對封建制度的壓迫感到厭惡,而後創教起義,倒是成就了一番事業。

屢試不第,創教起義,洪秀全戰勝了“貧窮困苦”,卻輸給“權力”

在他的帶領和號召下,金田運動打響了,太平天國運動更是聲勢浩大,幾乎席捲了當時的半個中國。只可惜,太平天國只持續了十幾年,而它雖然有個振奮人心的開頭,但是結尾卻讓人沉默,尤其是“洪秀全”在去世之前的荒誕生活,更是讓人惋惜。

據記載,洪秀全在建都天京後,並沒有兌現當日他對身邊農民弟兄的“許諾”,他沒有建立他曾承諾的理想天堂,甚至往相反的方向發展。

也就是說,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國並沒有推翻封建社會制度的意思,而僅僅只是想天下易主、改朝換代而已。

而洪秀全在去世以前的“荒誕生活”也留下了相關記錄。讓人咋舌。

比如,洪秀全在1953年3月進入天京,之後的11年,他便再也沒有從這個城市中出來過。為了彰顯自己的尊貴,在那個水深火熱的年代,他要上千萬人給自己修築宮殿;好不容易出宮探望生病的臣子,他也要坐著64個人抬著的奢華大轎;而天京被攻破的時候,他的兒子便說自己有80多個母后。。。。。

定都天京以後的洪秀全搖身一變成了那個自己曾經最痛恨的封建掌權者,而曾經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也在他的驕奢淫逸下迅速衰敗,讓人唏噓。

屢試不第,創教起義,洪秀全戰勝了“貧窮困苦”,卻輸給“權力”

或許,洪秀全就如孫中山評價的那樣: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權,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當他站在權利的頂端時,他以己為君,不珍惜百姓,只顧個人享樂,不僅沒有推翻封建制度的意識,甚至沒有自古以來“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聖王教養,並於身死之後,讓他一生最輝煌的事情,染上了足以讓人皺眉的“負面色彩”。

1、迅速崛起的“太平天國”與洪秀全的“太平”暢想

據記載,在金田起義以前,洪秀全便將“尋求太平”作為自己的目標,並且以此為目標,一步一步付諸行動。

據記載,洪秀全以“太平”為理想,寫下了自己心中對未來的美好暢想,而這一暢想,也是當時底層勞動人民心中的願望:

“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幾何乖離澆薄之世,其不一旦變而為公平正直之世也”。

雖然洪秀全的想法太過理想,但是在清末時期,清朝的封建統治者腐敗無能,又飽受外國資本主義,內憂外患之下,清朝加大了對老百姓的剝削。亂世之下,貪官汙吏趁機收刮錢財。

於此,百姓不僅要負擔清朝朝廷的賦稅、為清朝戰敗賠款買單,還要承受貪官汙吏的勒索,可謂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於此,百姓們對洪秀全藍圖中的“太平”更加期待,繼而也促成了洪秀全起義時“一呼百應”而又一路勢如破竹的局面。

屢試不第,創教起義,洪秀全戰勝了“貧窮困苦”,卻輸給“權力”

雖然太平天國的收尾慘淡,但是洪秀全帶領下太平天國運動所創造的積極意義,是不容否認的。

比如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以洪秀全為首,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制度當然是有待完善的,但是卻彰顯了農民階級在思想上的一大飛躍,他們突破了幾千年來封建教條的束縛,不加掩飾地展現了自己對自由的渴望,以及對平等的追求。“救人先救心”,光憑這種精神上的覺醒,就是極其可貴的。

再比如,面對外國列強,清朝政府的態度太過軟弱無能,十分“憋屈”,而洪秀全則是完全相反,讓人倒是“舒緩了一口氣”。

定都天京以後,洪秀全沒有封閉自己管轄範圍內的對外貿易,而是講求平等互利的原則,積極進行對外貿易,此舉與一開始閉關而後投降的清政府,形成鮮明對比。同時,他對鴉片的態度十分明確,不畏豪強,強硬拒絕。

比如洪秀全起義時的左膀右臂楊秀清,曾經寫信告訴英國使者:

“不惟英國通商,萬國皆通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立埠之事後方定,害人之物為禁。”

說了這麼多,顏小二其實是想告訴大家,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之初的目的,是實現“太平”理想,而後期頒發的一些制度,也相對來說一定程度貫徹了對“太平”的追求,反映了農民階級一定程度上的思想解放,表明並進一步激發他們擁有更強烈的自由、平等願望,這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積極意義之一,也算是有洪秀全一份功勞。

同時,洪秀全在對外貿易上的態度,比清政府的表現要好太多,尤其是他對公平的強調,以及對鴉片的拒絕,這些都是十分可貴的。

屢試不第,創教起義,洪秀全戰勝了“貧窮困苦”,卻輸給“權力”

當然,以洪秀全為主的太平天國帶來的積極意義肯定不止這些。但遺憾的是,建立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在落幕時,表現得又有那麼一兩絲荒誕。

2、洪秀全的“落幕”與落幕前的荒誕

本來說定都天京應該是一個好的開始,也算是一個組織穩定下來且基本雛形的關鍵時期。只要用心經營,不斷調整,未必不能有“更大的驚天作為”。

但是定都以後,洪秀全,一個曾經屢試不第,鬱郁不得志的清朝底層人,忽然一躍成了一個近乎席捲半個中國的“首領”,便有些“飄飄然”了。

根據《中國近代史》裡面的記錄,洪秀全帶領太平天國進入南京(太平天國時期稱天京)以後,貪圖南京的繁華,在這裡定都。

他動用大量男女勞工,將兩江總督衙門進行改造,繼而修建成了天王府,而修建事宜只用了大約“半載”時間,非常華麗。被燒燬後,他又在原來的舊址上重新修建。修建事宜上,他怎麼奢華怎麼來,不問民生疾苦,一度惹得怨聲載道。

屢試不第,創教起義,洪秀全戰勝了“貧窮困苦”,卻輸給“權力”

修建金碧輝煌的宮殿不說,洪秀全的生活,也是驕奢淫逸。他時不時從民間選秀,供他享樂,天京被破時,他兒子甚至表示自己有80多個母后,也就是說洪秀全大抵有80多個說得上位分的妻妾。

他雖曾許諾“寢食必俱,情同骨肉”,但卻模仿封建制度下君王的生活,給自己安排了很多侍從,制定嚴格的尊卑制度,擺起了封建君王的排場。

在政務上,他不再心繫和自己一路走來的農民同胞,反而害怕失去擁有的權力,在還未功成名就的時候,就迫不及待開始“狡兔死,走狗烹”的戲碼。

他開始疏遠一同打拼的其他領袖和重要將領,經常窩在深宮裡面研究宗教神學,脫離一線、脫離群眾。在他不切實際、充滿私心的一股腦亂操作下,太平天國在內部出現激烈的權力鬥爭,再加上清朝和外國列強的內外衝突和夾擊下,太平天國轟然倒塌。

屢試不第,創教起義,洪秀全戰勝了“貧窮困苦”,卻輸給“權力”

3、洪秀全戰勝了“貧窮困苦”,卻輸給了“權力”

經過上面的敘述,我們知道,洪秀全從萌生“太平”這個觀念開始,到後面建立太平天國,並且可以將勢力發展到近乎席捲大半個中國的地步,在那個外有強敵,內有惡吏的動亂時局下,是非常難得的。

而洪秀全作為當時清朝社會中的底層人,他能對底層人的貧苦感同身受,並且還能成為那個貧窮困苦情境下,擁有“反抗精神”並付諸實踐,還能闖出一些成績的人,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一點從他力拒鴉片就能看出來。

但是,洪秀全戰勝了“清朝的酷吏”,列強的鴉片,卻輸在了“權力”上。當自己是“被壓迫者”時,因為難受,所以反抗,當自己可以壓迫“別人”時,他又開始懷念甚至加固過去那曾經壓迫過自己的“制度”,並將其化作武器,用在他人身上,最後“玩火自焚”。

屢試不第,創教起義,洪秀全戰勝了“貧窮困苦”,卻輸給“權力”

對於洪秀全,我們可以只是將他看成一個歷史人物,以他為藍本分析太平天國失敗背後的歷史性原因,如對封建制度的眷戀、農民階級的侷限性等等。

但是就人性方面來看待洪秀全的話,他足以提醒每一個“春風得意”的人:低谷時期,往往不是一個人最“危險”的時候。越是站得“高”,便越是需要更強的意志力與長遠的格局觀,貪圖一時安樂,往往只會讓自己功虧一簣,甚至敗得更慘。

所以,在心性和意志力上的自我修養十分重要也尤其必要,並且這種“修心”沒有止境。只要我們想往上爬,並且一直在往上爬,我們就需要磨鍊自己的意志、培養自己的格局觀。因為站得越高,迎接我們的,是與唾手可得之“榮華”相匹配的巨大誘惑與風險。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釋出,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屢試不第,創教起義,洪秀全戰勝了“貧窮困苦”,卻輸給“權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