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濟:功高震主被疑殺,留下典故傳後世

團結出版社/換個角度看文化

期待你的

分享

點贊

在看

檀道濟:功高震主被疑殺,留下典故傳後世

檀道濟:功高震主被疑殺,留下典故傳後世

檀道濟(?—436年),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縣)人。東晉末年名將,南朝宋開國元勳,左將軍檀韶之弟。他出身寒門,父母雙亡,後參加謝玄建立的北府兵,投身劉裕部下。宋武帝劉裕即位後,封護軍將軍、散騎常侍、丹陽尹,遷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抵禦北魏進攻。宋文帝即位後,拜徵北將軍,封武陵郡公,平定謝晦叛亂,拜徵南大將軍、江州刺史。元嘉八年(431年),參加元嘉北伐,救援滑臺未果,被宋文帝視為養寇自重。元嘉十三年(436年),全家遇害,贈司空。

檀道濟一生戎馬倥傯,戰功卓絕。因為有檀道濟鎮守於邊境,使得北魏不敢輕舉妄動,於劉宋政權而言,檀道濟堪比萬里長城。然而,檀道濟最後還是因功高震主,慘遭冤殺。劉宋文帝為了統治的安全,竟然做出了自毀長城的蠢事。著名典故“唱籌量沙”“自毀長城”說的都是檀道濟的故事。

檀道濟,高平(今山西高平)金鄉人,是東晉左將軍檀韶的幼弟。宋高祖劉裕創義時,檀道濟跟隨劉裕進入京城,參與高祖建武軍事,調任為徵西將軍。

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當時為東晉平北將軍)為東晉進行北伐後秦,任命檀道濟為前鋒並出兵淮水、肥水,軍隊所到之處,各個守城將領都望風投降歸順。奪取城池、攻破堡壘,俘獲四千多人。有人說應該將這些人全部殺死並做成一座京觀。檀道濟說:“討伐有罪的人而撫慰百姓,正是今天應該做的事情。”於是就把俘虜都釋放並遣送他們回家。戎、夷等外族因此都很感激悅服,互相率領部族來歸順的很多。

徐羨之計劃廢黜廬陵王劉義真,並把這件事告訴檀道濟,檀道濟的意見和他不同,多次向徐羨之陳述不能這麼做,然而都不被他採納。徐羨之等人密謀想要廢黜宋少帝而另立新帝,用含蓄的話勸告檀道濟入朝;檀道濟到來以後,徐羨之就把密謀的事情告訴他。

在即將廢黜宋少帝的那天晚上,檀道濟進入領軍府和謝晦一起住宿。謝晦在那天晚上感到恐懼不安而難以入睡,檀道濟一上床就睡熟了,謝晦因為這件事而佩服他。

宋太祖劉義隆還沒入朝,檀道濟就已經守在朝堂上了。宋太祖劉義隆即位以後,晉升檀道濟為徵北將軍。

等到朝廷征討謝晦時,檀道濟率領軍隊增援到彥之。到彥之被打敗了,退守隱圻城,恰逢檀道濟援軍到來。謝晦原本認為檀道濟和徐羨之等人因參與廢立之事而會被一同誅殺,忽然聽聞檀道濟率領軍隊來到長江上游,謝晦軍隊感到非常恐懼,於是還沒進行戰鬥就自行潰散了。

檀道濟在前朝建立了功勳,威望和聲名都非常高;身邊左右心腹的將領,都是曾經身經百戰的,他的幾個兒子又都有才氣,朝廷逐漸猜疑和畏懼他。宋太祖劉義隆患病多年,多次達到病重的地步,彭城王劉義康擔心皇帝突然逝世,檀道濟就很難再被控制。元嘉十二年(435年),宋文帝病重,恰逢北魏侵犯邊境,於是就召檀道濟入朝。檀道濟到來以後,宋文帝病情有所好轉。元嘉十三年春季,宋文帝計劃派遣檀道濟返回駐地鎮守,檀道濟已經動身下船了,正值宋文帝病情發作,便又召檀道濟要進行祭祀路神並送行為名,趁機把他抓住並交給廷尉。抓捕檀道濟等八人,一併交給廷尉審判並伏罪誅殺了。

(《南史》說:

檀道濟被收捕時,怒氣凌人,目光就像火炬一樣,頃刻之間就喝了一斛酒。於是脫下頭巾扔在地上說:“你們這是破壞你們自己的萬里長城。”

北魏人聽說這件事,都說“檀道濟已經被殺死,吳地那些小子們不值得再讓人害怕了”。從此連年南下征伐,有牧馬到長江飲水的志向。宋文帝向殷景仁詢問說:“誰可以繼任檀道濟的重擔?”殷景仁回答說:“檀道濟因為多次擁立戰功,所以便有了威望和聲名,其他人只是沒有被任用罷了。”宋文帝說:“不是這樣的,以前李廣在漢朝做官時,匈奴不敢向南眺望,後繼者又有幾人像他這樣的。”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軍隊攻到瓜步山,宋文帝登上石頭城望去,臉上大有擔憂的神色。哀嘆說:“如果有檀道濟在,怎麼會到這種地步呢!”)

(宋書卷四十三)

檀道濟,高平金鄉人,左將軍韶少弟也。高祖創義,道濟從入京城,參高祖建武軍事,轉徵西。

義熙十二年,高祖北伐,以道濟為前鋒出淮、肥,所至諸城戍望風降服。凡拔城破壘,俘四千餘人。議者謂應悉戮以為京觀。道濟曰:“伐罪弔民,正在今日。”皆釋而遣之。於是戎、夷感悅,相率歸之者甚眾。

徐羨之將廢廬陵王義真,以告道濟,道濟意不同,屢陳不可,不見納。羨之等謀欲廢立,諷道濟入朝;既至,以謀告之。將廢之夜,道濟入領軍府就謝晦宿。晦其夕竦動不得眠,道濟就寢便熟,晦以此服之。太祖未至,道濟入守朝堂。上即位,進號徵北將軍。

及討謝晦,道濟率軍繼到彥之。彥之戰敗,退保隱圻,會道濟至。晦本謂道濟與羨之等同誅,忽聞來上,人情兇懼,遂不戰自潰。

道濟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並經百戰,諸子又有才氣,朝廷疑畏之。太祖寢疾累年,屢經危殆,彭城王義康慮宮車晏駕,道濟不可複製。元嘉十二年,上疾篤,會索虜為邊寇,召道濟入朝。既至,上間。十三年春,將遣道濟還鎮,已下船矣,會上疾動,召入祖道,收付廷尉。收道濟等八人,並於廷尉伏誅。

(《南史》曰:

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魏人聞之,皆曰“道濟已死,吳子輩不足復憚”。

自是頻歲南伐,有飲馬長江之志。文帝問殷景仁曰:“誰可繼道濟?”答曰:“道濟以累有戰功,故致威名,餘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廣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後繼者復有幾人。”

二十七年,魏軍至瓜步,文帝登石頭城望,甚有憂色。嘆曰:“若道濟在,豈至此!”)

(宋書卷四十三)

-END-

請分享

請點贊

請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