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看一看長達169年的南北對峙是如何形成的?

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自東晉十六國至隋朝,始於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止於589年隋滅陳國。

南北朝是中國一個分裂的朝代,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出身於北周八柱國之一的李唐宗室,修《晉書》,奉南北朝共為正統。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奉南朝為正統。

南朝作為漢族政權和東晉的延續,其各朝皇族主要是士族或次級士族,因為在東晉末期之後,軍職大多由士族或次級士族等擔任[3]。由於執政者的努力,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國力富盛。皇帝受獲聲譽深重的主流士族擁護,然而士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並非全然支援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門擔任軍職或次要官職以平衡政治勢力。由於皇室內部也因為爭奪皇位的鬥爭,時常發生宗室血腥事件。由於戰略運用錯誤與北朝的興起,使得南弱北強,疆域漸漸南移。到南朝梁時為梁武帝改善,和北魏六鎮之亂,使南朝國力逐漸追上北朝。但在他晚年時,過度崇信佛教,國家承平日久,民眾不習戰事,侯景發動侯景之亂後,梁武帝死在臺城,部分蕭氏皇族為爭奪皇位而各自為戰,使南朝實力大減並四分五裂,最後到南朝陳的陳文帝完全統一南朝,但南朝國力已衰,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

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國。北魏皇室多為鮮卑族。而鮮卑皇室也逐漸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由於北部的柔然牽制北魏,使得北魏難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較親北魏的突厥取代柔然後才較安定。北魏後期政治逐漸敗壞,六鎮民變後國力大衰。

北朝分裂成東魏及西魏,並分別由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的核心主要為六鎮流民及關東世族,其軍力比較強盛。由於其源頭六鎮流民偏向鮮卑化以及統治者為鮮卑化漢人的原因,使得北齊主要提倡鮮卑文化。北周在立國時鮮卑軍不如北齊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齊及南朝梁,所以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人儘量消除胡漢隔閡。

最後北周形成團結的貴族關隴集團,得以攻滅因政治混亂而衰退的北齊,而漢族也逐漸成為北周軍隊的主力,逐漸佔據統治地位及主體,取代鮮卑貴族,也為後來的楊堅建隋打好了基礎。北周武帝去世後,劉昉、鄭譯矯詔以楊堅總知中外兵馬事,入朝輔政。

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即隋文帝,建立隋朝。隋文帝於開皇九年下詔滅陳,自西晉末南北分裂300餘年的中國再度統一,南北朝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南朝

304年之後,中國歷史進入南北分裂、對峙的階段。在南方,雖然先後有宋、齊、梁、陳四個政權的更迭,但這中間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餘的時間,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終建立在南京。劉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強、統治年代最長的一個政權,歷4代8帝,共60年。齊(479-502年)國祚短暫,只有24年,但由於爭殺頻繁,竟歷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國歷史上帝王更換極快的王朝。梁(502-557年)歷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蕭衍個人享國時間最久,幾近半個世紀。陳(557-589年)首尾凡33年,歷3代5帝。陳承衰梁之弊,是版圖狹窄、人口孤弱、力量單薄的王朝,加之統治者又極度腐敗,最終喪亡於北方強敵之手。歷史上把宋、齊、梁、陳這南方四朝稱之為南朝。

南朝宋

宋是南朝四個朝代存在時間最久的,共60年。

南北朝,看一看長達169年的南北對峙是如何形成的?

宋武帝劉裕原為東晉北府軍的將領,在桓玄之亂後掌握朝廷。他為了獲得聲望來篡晉,發動了兩次北伐,收復了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之後劉裕殺晉安帝,改立晉恭帝,並在兩年後上位,國號宋,改元永初,史稱劉宋,東晉亡。439年,北魏統一北方後,方與劉宋形成南北對峙。

宋武帝出身于軍旅,為人剛毅儉樸,稱帝后仍力行節儉,一時政風甚佳。但是他似乎不重視皇室教育,以至於所託非人,釀成鉅變。他察覺當時世族權勢盛重,君主威權降低,所以在朝政上重用漢族掌握機要,軍權重鎮則託付給宗室皇族。宗室掌握軍權及政區,因而心生篡位之意,所以皇帝與宗室之間發生多次骨肉相殘的慘劇。

宋武帝去世後,宋少帝繼立,因為嬉鬧失德,被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及謝晦所殺,改立宜都王劉義隆,是為宋文帝。他後來與北府名將檀道濟剷除把持國政的徐羨之等人,又使宗室掌管朝政大權,同時任用士族和寒人共同參與朝政,使文帝一朝出現了宗室、士族、寒門相互制衡的政治平衡局面,至此政局穩定。在此基礎上,宋文帝提倡節儉並澄清吏治,開創了元嘉之治。

430年起,宋文帝屢次北伐,由於準備不足,再加上文帝的錯誤指揮,以致“兵荒糧少”,國力大減。名將檀道濟因軍功被宋文帝猜忌而被剷除,又使劉宋失去能與北魏抗衡的大將。當北魏發生蓋吳起事時,劉宋沒能即時北伐。到445年時,北魏趁勁敵柔然暫時衰弱開始發動多次南征,雙方於淮南來回拉鋸,北魏軍甚至一度逼近長江。劉宋在此後無力再舉。

453年,宋文帝被太子劉邵所殺,三子劉駿趁機率軍奪位,即孝武帝。宋孝武帝在位前期在政治、經濟、軍制、戶籍、禮制、稅制等領域等領域均推行了系列改革;其統治時期“漢人掌機要”的政治局面全面形成;軍事上,先後在458年於青州地區“四戰四捷”、“破七城”擊潰魏軍侵犯;460年於梁州的北陰平地區再次擊退北魏侵犯。然其統治末年,一改前期的息兵簡政的風格,開始居傲自滿,大興土木、窮奢極欲乃至恣意妄為,加重了百姓負擔,以致原本在他在位前期逐漸出現好轉的劉宋,在他統治末年走向衰敗。其統治時期,發生兩起宗室戰事,最後還屠廣陵城。當時民謠言道:“遙望建康城,小江逆流縈,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即表示這段歷史。公元464年,孝武帝病逝。

孝武帝子前廢帝劉子業繼立後又大殺宗室,後為湘東王劉彧所殺,是為宋明帝。然而他亦大殺宗室,使孝武帝的子孫盡亡。明帝晚年因為政失誤,造成劉宋淮河以北的青、冀、徐、兗四州及豫州的淮西六郡全面陷於北魏,國力大大衰退。明帝子後廢帝劉昱繼立後政局動盪,屢有叛變,將軍蕭道成漸漸掌握軍權。

後廢帝去世後,蕭道成擁立宋順帝劉準,獨攬朝政。在消滅政敵袁粲與沈攸之後,蕭道成於479年篡位,建國號大齊,改元建元,史稱齊高帝,南朝宋亡。

南朝齊

齊是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僅有24年。

齊高帝屬於蘭陵蕭氏的世族,但地位不高,所以遭世族權貴鄙視。他的政風也如同宋初,為政節儉,在位四年即去世,由太子賾繼立,即齊武帝。齊武帝為政清明,與北魏無戰事,安民保境,史稱“永明之治”。當時皇帝利用典籤官作為耳目,來監察諸州政事及宗室諸王。

齊武帝去世後,由皇太孫蕭昭業繼立,由蕭子良與蕭鸞輔政。然而蕭昭業奢侈荒戲,國政逐漸由蕭鸞掌握。蕭鸞有意篡位,殺蕭昭業後改立其弟蕭昭文,不久廢帝自立,是為齊明帝。齊明帝繼位後,利用典籤官大殺宗室諸王,高帝與武帝的子孫都被殺盡。

齊明帝去世後由太子蕭寶卷繼立。他昏庸殘暴,殺害顧命大臣,激起各地方鎮叛亂。亂事平定後,他又殺平亂有功的雍州刺史蕭懿。501年蕭懿之弟蕭衍宣佈舉兵,在江陵立寶卷弟寶融為帝,是為齊和帝。蕭衍在攻入建康後,齊帝寶卷被將軍王珍國所殺。在次年蕭衍篡位,國號大梁,史稱梁武帝,蕭齊亡。

南朝梁

梁武帝過於信奉佛教,曾三次出家為僧,也是頗為傳奇的一個皇帝。梁武帝為蘭陵蕭氏的旁支,為人節儉,勤政愛民,使得梁朝前期開創盛世,國力勝過逐漸混亂的北魏。鑑於宋齊宗室的屠殺,梁武帝對其宗室十分寬容,即使犯罪也不追究。他學問淵博,提倡學術發展,使得南朝教育發達,南朝的文化發展至極致。然而在梁武帝後期,他喜聽人奉承,又迷信佛教,三次捨身同泰寺。由於僧侶道士不用賦稅,以致近一半的戶口記名其下,使國家財政蒙受重大損失。當時的宗室及官員貪財奢侈,沉陷在紙醉金迷中而不能自拔。

南北朝,看一看長達169年的南北對峙是如何形成的?

梁武帝初期,北魏在漢化運動後矛盾叢生,國力漸漸輸給南朝。至503年始,北魏與梁會戰於淮南地區,最後昌義之、曹景宗、韋叡在鍾離之役大敗北魏軍。至此梁武帝有意北伐,但範圍不出淮南地區。於516年壽陽之役擊潰北魏軍後,因損失過大暫停北伐,至十年後才奪下壽陽。

梁武帝喜用降將,以期不勞而獲。北魏發生六鎮之亂時,梁武帝派陳慶之護送北魏北海王元顥北返繼位。當時的北魏主力尚在河北關中一帶平叛,陳慶之與元顥連戰連捷,一路攻入洛陽,但因孤軍無援,北魏軍主力又回師洛陽,陳慶之不得不回師,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東西魏時期,東魏將侯景受東魏及西魏逼迫投奔梁,梁武帝任用他北伐東魏。但在梁軍戰敗後,梁武帝意圖送還侯景以求和。侯景得知後舉兵叛變,南攻建康,史稱侯景之亂。梁將蕭正德引他渡江,使侯景攻入建康,梁武帝退至臺城,侯景包圍臺城,之後各地雖有勤王之師,但皆觀望。侯景聞知勤王師後一度和談,但最後叛約並攻陷臺城,囚禁梁武帝,梁武帝最後被餓死。建康淪陷後侯景屠殺江南各族,為南朝政治帶來毀滅性打擊。侯景先後立殺梁簡文帝蕭綱及淮陰王蕭棟,最後篡位,建國漢。但是侯景勢力僅在江東一帶,湖廣、四川一帶依舊由梁室掌控,只是梁朝各宗室互相攻擊,無暇討伐侯景。之後湘東王蕭繹擊敗了其他梁朝宗室勢力,後又得到廣州太守陳霸先的加盟,實力大增,於是蕭繹派遣大將王僧辯與陳霸先合軍討伐侯景,接連擊破侯景部將任約、宋子仙,之後在臺城與侯景展開決戰,侯景戰敗逃跑,後被部下所殺。侯景之亂平定。

湘東王蕭繹於江陵繼位,為梁元帝。之後據守益州的武陵王蕭紀稱帝並進攻江陵。梁元帝向西魏求救,武陵王蕭紀後為西魏攻滅,益州亦被西魏奪走。次年,蕭詧引西魏軍趁機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殺,西魏立蕭詧為魁儡,史稱西梁。

梁元帝被殺後,陳霸先與王僧辯立晉安王蕭方智為帝,即梁敬帝。而後北齊送蕭淵明南下,梁軍被擊敗,王僧辯屈事而迎立蕭淵明為梁帝。陳霸先於是率軍擊殺王僧辯,復立梁敬帝,之後陸續擊敗北齊南侵軍隊及王僧辯餘黨徐嗣徽,專政梁廷。最後於557年篡位,建國號為陳,定都建康,改元永定,史稱陳武帝,梁亡。

南朝陳

中國歷史上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僅南朝陳一家。公元557年,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為帝,建立陳,是為陳武帝。

南北朝,看一看長達169年的南北對峙是如何形成的?

陳武帝是吳興人,此時,中國南方經過了多年的戰亂,當時僑姓世族及吳姓世族皆因侯景之亂而受創,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許多地方勢力亦紛紛割據。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便註定是短命的。由於陳武帝無法盡數平定而採用安撫的方式。

陳武帝死後其侄陳蒨繼位,即陳文帝。此時盤據兩湖原是蕭繹部將的王琳叛變,聯合北齊、北周大軍東征建康。陳文帝先是擊潰王琳北齊聯軍,繼而封鎖巴丘,阻止北周順江東進。至此國勢方定。在位時期,他勵精圖治,復甦江南經濟,使南朝陳國勢強盛。

陳文帝去世後由太子伯宗繼位,即陳廢帝。不久,其叔安成王頊廢帝自立,即陳宣帝。當時北周意圖滅北齊,於是邀陳朝共伐北齊。陳宣帝有意收復淮南於是同意,並於573年派吳明徹北伐,兩年後收復淮南。

當時北齊衰落,陳宣帝可以趁機攻滅,但他只想守成即可。而後北周趁機攻滅北齊,並在577年南征,陳軍慘敗,南朝陳岌岌可危。然而北周武帝突然去世,北周朝政內亂,北周遂無意南征。

楊堅在建立隋朝後陳宣帝去世,由太子叔寶繼位,即陳後主。他荒淫奢侈,國政大亂,朝政極度腐敗。當時官吏剝削嚴重,人民苦不堪言。隋軍在南方收成季節,火燒南方的田地,嚴重削弱南陳的經濟實力,南朝陳國力大衰。

588年,隋文帝任楊廣為主將,發動南征。陳後主恃長江天險,照常歌舞。隔年,隋軍攻入建康,陳叔寶與愛妃張麗華、孔貴人避入井中後被俘,南朝陳遂亡。隋朝統一,結束了中國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南朝就到這,下一期咱們再來聊一聊北朝——-

如有侵權,立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