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中 俠客經常以武犯禁 在真實歷史當中真的

隨著武俠小說的流傳以及古裝劇的熱播,在人們眼裡江湖似乎是一個獨立於國家的民間爭鬥場,各大門派在這裡明爭暗鬥,俠客以武犯禁的例子比比皆是,那麼,真實歷史上真的可以隨便殺人?並且沒人管嗎?

舉個最著名的案例,晉代恆溫為報父仇,光天化日之下連殺三人。這件事具體情況是這樣的,桓溫的父親被仇家陷害致死,他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仇家三個人都給殺了,官府卻沒有追究他的責任,放他走了。

可能很多人會因為這件事認為古代殺人很隨便,官府不會管。但是要知道,當時那個時代儒家之風盛行,所以說很多人認為他殺人是為父報仇,是符合儒家道義的,不應該被判處刑罰。

古裝劇中 俠客經常以武犯禁 在真實歷史當中真的

這就導致一些人,認為只要有理,平民也可以殺人。

那您可就錯了,首先桓溫為親人報仇,官府可不是不管,只是因為他殺的乃是該殺之人,其仇人本就是國家罪犯,而且桓溫他們家乃是江左望族,有權有勢,所以沒人找他麻煩。要是一般平民隨意殺人的話官府肯定會管的,只不過是因為古代的追查兇犯的手段,比較匱乏,使很多罪犯都逃走了,才會讓人覺得古代可以隨便殺人,而且沒有官府管。

而且有不少人嚮往起李白在《俠客行》裡寫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而希望自己能做一名俠客,走遍天下,看誰不順眼就殺誰,過個逍遙自在的生活。

但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常常講: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在我國很早之前就有”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說法。好好的一個人,怎麼能隨隨便便就殺了呢?

古裝劇中 俠客經常以武犯禁 在真實歷史當中真的

因為殺了人而逃亡、判刑的人數不勝數

在我國的民間很早就流傳著殺人償命,一命換一命的說法,你殺了人,怎麼能這樣輕易的就算了呢?在我國古代,因為殺人而逃亡在外,甚至被判刑處死的例子數不勝數。

關羽在三國時代裡所向披靡,可他之前在老家殺了人之後就四處逃亡,無家可歸,只能靠賣棗為生,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宋江在沒上梁山之前怎麼說也是一個官,日子過得滋潤滋潤的。可他在殺了閻婆惜之後不也要趕快逃跑,還被朝廷通緝,最後沒辦法,只能跟晁蓋花榮他們上了梁山。

再比如,青面獸楊志殺死了惡霸牛二之後,不也是要被拉到官府那判刑嗎?他的武功十分高強,為何不一路殺出去呢?

魯達在街上拳打鎮關西,殺死了鎮關西之後不也要跑路,為了躲避朝廷的追殺,不得已只能落髮為僧,變成了花和尚魯智深。

古裝劇中 俠客經常以武犯禁 在真實歷史當中真的

至於江湖俠客們,那更是不可以隨便殺人了。可能很多人受電視劇和武俠小說影響,看到那些俠客,隨便殺人沒人管。其實看似沒人管,實則是因為古代追兇技術過於低劣,破案率太低,導致很多罪犯逍遙法外,給我們一種古代俠客可以隨便殺人的感覺。但是透過事實來看,江湖俠客隨便殺人,不受到刑罰是不可能的。即使你是天下第一大俠,也不可能隨便殺人,殺人也要受到刑罰。

事實上,在古代那些俠客們別說殺人了,就是隨便拿著刀劍到處走動,那都是犯法的,被官府捉到可是要進大牢的。

許許多多的例子深刻的告訴我們:殺了人絕對不可能是一了百了的,隨便殺人更是不存在的。

要讓人死,沒那麼容易

我國很早之前就有法律了,任何一個朝代對於殺人的行為,都是禁止的,違反者都會受到嚴重的懲罰。

即使是官府在處理刑事案件,想要判某個人死刑,也絕非易事。何謂死刑?死刑是剝奪受刑人生命最嚴厲的刑罰,說白了就是讓他死。

古裝劇中 俠客經常以武犯禁 在真實歷史當中真的

而決定人生死的大事,自然不是那麼簡單的。在我國任何一個朝代對死刑的使用都非常的謹慎,因為萬一判錯了,把人給誤殺了,那該如何是好?不用擔心,因為有個“死刑複核制度”。

我們現在常在電視劇裡看到某個地方官員在審理案件之後判處某人死刑,直接就把犯罪者拖出去斬首。這種事情實際上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在古代被判死刑的人,地方官員是沒有權利直接讓他死的,他必須上報給朝廷,朝廷再上報給刑部,最後還要皇帝親自定奪。

皇帝在收到刑部的資訊之後,會安排人員對案件進行稽核,把這件案子是為什麼發生的、過程是怎麼樣的,通通調查清楚。等到案件調查清楚、證據確認之後再下令執行死刑。

古裝劇中 俠客經常以武犯禁 在真實歷史當中真的

這種所說的“死刑複核制度”最早起源於漢朝,當時只有年薪二千石以上的官吏,處死前才需要皇帝複核。後來逐步擴充套件開來,到普通人如果被判死刑,也會有這種制度。

比如,在《還珠格格》裡面,蕭劍一直想殺死乾隆,為父親方之航報仇了,因為方之航被判死刑最後是乾隆拍板定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乾隆確實是他的殺父仇人。

所以,綜合來說,古代對於殺人罪的處罰是相當嚴厲的,所謂殺人沒有人管只存在於虛構的電視劇或者武俠小說裡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