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的“境界”:李鴻章要栽樹,袁項城會拔樹,張作霖懂演講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四百一十三):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競;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在清末民初的時代風雲中,叱吒一時的角兒有很多,“軍閥”也是清末的宦海遺產之一。無論是匡扶大清大廈將傾的湘軍還是淮軍,以及其後的北洋新軍,形成的利益結盟團體都算是“軍閥”,曾國藩更堪稱是清末民初之際的軍閥“鼻祖”。至於其學生李鴻章,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脫胎於其麾下淮軍集團的北洋軍,成為清廷的掘墓、蓋棺人。但是,無論是李鴻章亦或是袁項城,以及舊北洋軍閥的最後一位扛纛人張作霖,這些“軍閥”的“境界”也迥然不同。從他們為人處世的一些小事中,也可以一窺端倪。李、袁兩人的栽樹與拔樹論,可謂是一脈相承。至於張作霖的演講技巧,也是這位“東北王”是智深需能忍的演繹。

軍閥的“境界”:李鴻章要栽樹,袁項城會拔樹,張作霖懂演講

李鴻章曾在自家的院子裡親手栽下一棵槐樹,說了這麼一段話:“我此生的最愛莫過於栽樹。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啊!大清200 多年,已成長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但我們不能只知道乘涼,還得栽樹。大樹要有小樹支撐啊!”這位晚清裱糊匠,洞徹大清朽木將折,但是寄望於栽下新樹開枝散葉,無奈卻苦於無人可用,以及養虎為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這位李中堂帳下的門生故吏袁世凱。而袁項城可謂是“亡清之志”的忠實實踐者,有一次指著一棵大樹,問幕僚們:“你們有誰能拔起這棵大樹啊?”幕僚們紛紛搖頭:“我們不是魯智深!”袁項城接著說:“魯智深也拔不起這棵大樹!但是,我有辦法。什麼辦法?就是左右不停地搖它。只要將它根部的泥土鬆動了,不需要拔,來股大風,它就會倒地的!”

軍閥的“境界”:李鴻章要栽樹,袁項城會拔樹,張作霖懂演講

說白了,這位心機似海的袁胖子,也已瞧明白清朝雖然已成一棵老樹,但是用猛力還是難以把它拔掉。現在忽進忽退,忽左忽右,就是在不停地搖晃它!等它根部的泥土鬆動了,就可以下手拔它了!與老上司李鴻章相比,袁的境界已經不再是侷限於修修補補,對於晚清這棟破屋最好的處置方式就是拆除後新建,重構秩序與根基。然而在晚清末民初的慾望泥淖中談何容易,這一點上張作霖就足夠灑脫。民國十三年八月,也就是第二次直奉大戰的前夕,奉系首領“東北王”張作霖,是吳佩孚手下的敗軍之將。

軍閥的“境界”:李鴻章要栽樹,袁項城會拔樹,張作霖懂演講

但是,他在整軍經武之後,再次揮師入關前作了一次即興演講鼓舞士氣:“今兒個,咱們就說大實話:前年夏天,咱們跟吳某人老小子幹了一仗,大家還記得吧。”奉系軍閥官佐們都低頭不語。“嗯,丟人的事都記在我賬上,你們別抹不開。眼下,姓吳的又找茬了。你們說說,該咋辦?”會場上戰意激昂,振臂高呼“打”,“好,打!咱們醜話說在前面,這回許勝不許敗。勝的,升官得獎;死的,多給卹金;敗的,軍法從事。我說話算數,你們好好合計合計,我的話完了。”一百多個字言簡意明,結構緊湊,號召力極強,堪稱個性演講的佳作,也是這位東北王大智若愚的演技炸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