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都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兩國之間的戰爭,從表面上來看是軍事實力的對抗,但實際上遠遠不止如此。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都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中國軍事家的鼻祖孫武就曾經說過:“不戰而屈人之兵”,意思就是不正面交鋒就取得戰爭的勝利,是最上等的戰略。這充分地體現了孫武的軍事思想,同時也展現了戰爭的本質——它是一門涉及外交、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綜合藝術。

理解戰爭的藝術,便能夠以最小的代價來獲取最大的勝利,這也是《孫子兵法》的核心所在。

唐朝作為我國封建時代最強大的王朝之一,它的周圍林立著諸多的國家,其中不乏虎視眈眈的勁敵,其中的代表便是位於雪域高原的吐蕃國。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都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為何將吐蕃國作為代表?這不僅僅是由於其廣袤的領土和強大的戰鬥力,更在於它與突厥、薛延陀乃至是高句麗等國家的不同——它是半遊牧半農業的國家。

這種生存方式使得吐蕃國一度相當強大,它既有遊牧民族那樣驍勇的戰鬥力,同時又有農業文明帶來的強大後勤。更為重要的是,吐蕃國處在海拔極高的青藏高原,在地理位置上就使得它成為了易守難攻的存在。

唐朝部隊想要進攻吐蕃國,不僅要經過艱難的長途跋涉,還要克服強烈的高原反應,而吐蕃部隊襲擾唐朝邊境則要輕鬆多了。事實上,大唐在與吐蕃的戰爭中吃過相當大的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薛仁貴與論欽陵之間的惡戰。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都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論欽陵是吐蕃功臣祿東贊之子,在吐蕃國中權勢滔天,恰逢吐蕃贊普(國王的稱呼)年幼繼位,因此朝政大權掌控在論欽陵手中。

論欽陵是狂熱的主戰派,頻繁入侵他國。

唐高宗時期,名將薛仁貴率領10萬大軍對抗吐蕃,將目的地直接指向了吐蕃首都囉些。但唐軍浩浩蕩蕩地行走到青海大非川時,就遭遇了論欽陵40萬大軍的伏擊,囉些道總管薛仁貴所部差點全軍覆沒,一行人只好鎩羽而歸。

此後,吐蕃人變本加厲地襲擾大唐邊境,直到公元678年,唐朝再次派出18萬大軍進攻吐蕃,但這次仍舊差點全軍覆沒。

李敬玄率領的部隊在青海遭遇吐蕃部隊,論欽陵以高機動戰術擊敗唐軍,最終回到長安的只有一小隊人馬。從此以後,吐谷渾被吐蕃人控制在手中,更為重要的是整個西域都進入了吐蕃人的懷抱,這是自漢以來從未有過的奇恥大辱。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都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18年後,唐朝人再次舉全國之力攻伐吐蕃,但最終的結果仍舊是相當慘淡,只能用“慘敗”二字形容。

“盡據羊同、党項及諸羌之地, 東接涼、松、茂 、雋等州 , 南鄰天竺 , 西陷龜茲 、疏勒等四鎮 , 北抵 突厥, 地方萬餘里, 諸胡之盛 , 莫與為比。”——《資治通鑑·唐紀》

正是這幾場與唐軍的交戰,使得論欽陵名氣大漲,被稱為“高原戰神”。

與此同時,唐朝內部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動,一代女皇武則天即位,國號改為“武周”。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都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前面提到,兵法中最上等的方式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面對高原戰神論欽陵,武則天知道自己再對其出兵也只會徒增傷亡,因此決定派遣流氓郭元振出使吐蕃,並且做出一個比較“屈辱”的方式——求和。

武則天用人方式很奇特,非常善於發現人才,並且用人也從來不拘一格。不管此人之前有何行為,只要武則天發現他的才能,就必會重用。

比如著名的酷吏來俊臣,武則天啟用他之前,來俊臣就是一個無賴流氓,專行告密威脅之事。結果武則天就任用他整頓朝綱,排除異己,調查朋黨,結果效果非常好。

而本文講述的這個郭元振同樣也是一個流氓,只不過這個郭元振是一個有文化的流氓,一邊行坑蒙拐騙之事,卻又一面苦讀詩書,竟然考上了進士,最後在通泉縣擔任縣尉。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都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當官之後的郭元振無惡不作,不僅私鑄銅幣,甚至販賣人口,百姓們對其咬牙切齒,將其告到了御前,被武則天親自審問。

然而,在審問期間,郭元振的能言善辯引起了武則天的興趣,最終竟然赦免了他並任用為右武衛鎧曹參軍。之後在朝堂中討論如何針對吐蕃戰神論欽陵的時候,郭元振獻出了一個妙計,《資治通鑑》記載道:

“欽陵利於統兵專制(專權)。若國家歲發和親使,而欽陵常不從命(派去表示和好的使者),則彼國之人怨欽陵日深,望國恩日甚,設欲大舉其徒(再想召集百姓打仗),固亦難矣。斯亦離間之漸(這就是離間的方法),可使其上下猜阻,禍亂內興矣。”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都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郭元振這個人雖是流氓出身,但他的戰略眼光不是一般人能夠比擬的,他深刻地理解了“戰爭是一門綜合藝術”的精髓,既然論欽陵不好對付,那就抓住吐蕃國的軟肋,讓其從內部瓦解。

吐蕃國之所以能打,在於指揮作戰的統帥論欽陵,但是論欽陵再強大也不是吐蕃的主人,長久對外作戰的勝利雖然使得論欽陵一家獨大,但受害的還是吐蕃百姓。

同時,吐蕃的地理條件為論欽陵帶來了極大的作戰優勢,但也限制了其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在後勤方面它們很難跟得上。以論欽陵兄弟二人為首的吐蕃部隊,連年的窮兵黷武耗盡了吐蕃的財物,引起了吐蕃國內子民的極大不滿,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論欽陵的征服欲而已。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都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吐蕃國內的反戰呼聲越來越強烈,不堪重負的百姓已經相當不滿,這對於唐朝來說是極大的機會。還有一點就是,吐蕃國不斷地擴張自己的地盤,除了西域地區和吐谷渾之外,還使得突厥人臣服在自己之下,這也為吐蕃埋下了禍根。

西域地區自漢朝以來就被納入了中國的版圖,他們對漢唐是有著高度認同的,吐蕃國在這一點上就已經失去了民心。而一向遊牧的突厥人,更是不可能滿足於臣服在他人之下,等到吐蕃的力量稍弱就會奮力反撲。

因此,在郭元振獻計之後,武則天果斷派遣郭元振出使吐蕃,向吐蕃求和,並且從內部調撥吐蕃贊普與論欽陵的矛盾。郭元振流氓出身,並且能言善辯,完成這項任務自然得心應手。

果不其然,這一招相當有效,在連續派遣了和平使者3年之後,吐蕃國內部發生了極大的動亂。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都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吐蕃贊普本來就對論欽陵把持部隊相當不滿,但他又擔心唐朝隨時會進攻吐蕃,於是便只能聽之任之。而現在唐朝官方做出了和平的姿態,吐蕃贊普繃緊的神經也暫時鬆了下來,他有時機去捍衛自己的政權地位。於是,吐蕃贊普趁著論欽陵外出之際,血洗了其精銳親信2000多人,失去了擁護的論欽陵成為了孤家寡人,最終自殺身亡。

自此以後,吐蕃對唐朝的威脅便小了很多,而飽受戰爭摧殘的吐蕃百姓也不願意再發動戰爭,唐朝邊境的危險暫時解除了。

郭元振對於戰爭的理解不可謂不到位,他並未將戰爭孤立起來,而是充分考慮到其與經濟、政治、外交乃至是輿論的聯絡,以高超的智慧詮釋了戰爭的藝術,達到了孫武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都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各位看完武則天與郭元振的智慧故事是否有收穫呢?武則天的用人不拘一格,若拘泥於小節,多一個貪官汙吏,少一個治世能臣。而郭元振雖然有前科,但是他有政治頭腦和軍事天才,有文化理論水平,心中有韜略!

如此君臣合璧,釋放出來的能量無疑是巨大的。不僅僅為唐朝解決了相當大的難題,也為後世的我們提供了活生生的案例,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並且將其用在生活和工作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