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戚家軍遇上錦衣衛,當雁翎刀對上戚家刀,這才是心中的冷兵器盛宴!

《繡春刀》第一部和第二部作為近幾年武俠電影的扛鼎之作,其中繡春刀配飛魚服,戚家刀配邊軍錘,兵器層出不窮。繡春刀,戚家刀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殺器。本文以電影中出場人物為背景,介紹明代幾種兵器形制並做適當的溯源。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當戚家軍遇上錦衣衛,當雁翎刀對上戚家刀,這才是心中的冷兵器盛宴!

老大盧劍星為人義氣,勇猛,所用一把闊刃大刀,看起來比其它人的刀更厚重。其特點是背厚,刀頭寬大,上闊下銳,刀鐔部位有銅護手。常為力大之人選為佩刀使用。其刀形展開似雁翅,故名雁翅刀。如果在刀背開孔,孔內穿銅環,則揮動時響若雁鳴,更增加其聲勢,所以又名金翅大環刀。而在武俠小說和電影中,大環刀往往是悍勇之士的標配,拿在懷中威風凜凜。

作為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武器,其雛形應該是起源於宋朝的手刀。具備一定的穿刺功能,但主要是雙手劈砍,使用時劈空作響,大開大合,氣勢驚人。

當戚家軍遇上錦衣衛,當雁翎刀對上戚家刀,這才是心中的冷兵器盛宴!

《武經總要》中的宋手刀圖繪

老二沈煉,為人沉穩,有謀略(有時太自信反被誤),使用的佩刀略顯細長,刀身大部分是直的,刀尖處有弧度。這種刀一般會在刀背前端開反刃,兼具刺殺功能,可刺穿同時期的金屬盔甲。刀形似雁翎,故名雁翎刀,為當時明軍標配。朱厚熜派兵平息安南動亂前曾賜詩一首:“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電影名為繡春刀,實指此刀,從這也可以看出,沈煉才是劇中的主角。那為什麼雁翎刀又叫繡春刀呢?其實還有有所區別的。

當戚家軍遇上錦衣衛,當雁翎刀對上戚家刀,這才是心中的冷兵器盛宴!

繡春刀是錦衣衛的佩刀,現實中繡春刀只見於文字記載,並不見有實物出土,原因也可能是與雁翎刀無法區分。所謂“錦衣衛”,實際上是明朝皇帝的“近衛親軍”。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直接把“親軍都督府”改稱為“錦衣衛”。繡春刀作為皇帝賞賜的禮器,卻又不是誰都能佩的。《明史?職官志》有記載:“朝日、夕月、耕耤、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這說明只有在這些重大典禮上,負責皇帝貼身警衛的錦衣衛官員才可以穿飛魚服、佩繡春刀,侍衛在皇帝左右。而明朝人沈德符所著《萬曆野獲編》中也說:“又錦衣衛官登大堂者,拜命日,即賜繡春刀鸞帶大紅蟒衣飛魚服,以便扈大駕行大祀諸禮。”這說明只有能夠有資格站在御座之側的人(即所謂“堂上官”),才會獲賜繡春刀。這些史料都說明了,錦衣衛當中,有資格穿飛魚服、佩繡春刀的人是極少的。那麼,沈煉這種錦衣衛普通小旗是如何有繡春刀的呢?

其實看過《繡春刀2:修羅戰場》的人會知道,在沈煉的佩刀被丁白纓的長刀(稍後介紹)斬斷後,不得已偷偷取出其父靈前的御賜佩刀,換在自己的刀鞘內。這一把才是真正的繡春刀。可以從下圖看出兩者的區別。右側普通刀身樸素無修飾,無花紋。而左側除了靠刀鐔一側有花紋外,刀身還呈現暗黑色,有白色紋路,這在中外名刃上均有發現。所以這種刀身使用的材料也叫花紋鋼,鑌鐵刀,宿鐵刀,百鍊刀均能產生這種紋路。

繡春刀刀身堅挺,外硬內韌,彰顯了此刀註定不平凡,也暗示出了沈煉的性格。電影的名字在這把刀身上得以體現,殺敵立功,掃、劈、削、斬全憑此刀的鋒利、堅韌和厚重。

當戚家軍遇上錦衣衛,當雁翎刀對上戚家刀,這才是心中的冷兵器盛宴!

雁翎刀與繡春刀

老三靳一川,為人活潑愛玩,卻身份隱秘,使用的兩把短刀,頗類似脅差。兵器真實的名稱叫“雙燕”,也叫鴛鴦刀(靳真名雙燕丁顯)。入鞘後看起來是一把短刀,長一尺,刀身輕薄,拔出後可分兩把而持。短刀看走,雙燕如其名,使用起來必須身手敏捷,以快取勝。由於刀輕似燕,因此手法也多變,正握,反握,遊走於敵人近身,或撲入對方雙手範圍以內,刺、劃、撩、挑處處兇險。

靳一川作為三人組裡的小弟,自然也是充滿活力,打鬥時刀尖向上,便於挑刺,刀法簡練,快、穩,但是由於其原是流寇的身份,使刀時又多了一份毒辣。

當戚家軍遇上錦衣衛,當雁翎刀對上戚家刀,這才是心中的冷兵器盛宴!

雙燕丁顯

另有師兄丁修,其師弟靳一川(真名丁顯)只因殺官冒名做了錦衣衛,與當賊的師兄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丁修吃定了師弟,啃著饅頭前來勒索,肩扛一杆修長筆直的雙手刀(不是指雙刀),刀身一米五,刀身修長形似禾苗。日本野太刀的也具有這樣的氣勢,所以丁修的角色設定頗似一個浪人,遊蕩、殘忍、亦正亦邪,又無處可去略顯可憐。唯一一個親人是師弟,卻又逼得師弟去賣。

此刀臨敵運用時,輾轉連擊,極速凌厲,刀隨人轉,當者力斷,威力巨大,頗有當年陌刀的風采。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第二部繡春刀名為《修羅戰場》,為第一部的前傳。此戰場實指為明軍與後金軍的發生在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的薩爾滸之戰。明軍四路進攻後金,主將楊鎬下戰書與努爾哈赤,表明進軍路線,促其儘早投降(這神操作),導致努爾哈赤提前制定好了對策:“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集中兵力,逐路擊破。明軍主力進至薩爾滸,遭遇努爾哈赤大軍迎擊,明軍大敗,西路軍覆沒。後金兵清理戰場之時,陸文昭被沈煉所救,後加入了錦衣衛,陸是沈的上司。所以此二人都是邊軍出身,本是過命的交情。

當戚家軍遇上錦衣衛,當雁翎刀對上戚家刀,這才是心中的冷兵器盛宴!

丁白纓是陸文昭的師妹(下圖上),出場時以殺手的面貌出現,武功高強,當在沈煉等眾人之上。另外兩名助手丁翀、丁泰也是邊軍出身,且可確定為戚家軍傳人。薩爾滸之戰時曾是薊鎮總兵的戚繼光已過世三十一年,但可以看做是戚家軍延續的浙軍依然戰鬥在邊軍第一線。丁翀(下圖左下)所用兵器為腰刀和藤牌,其形象正在鴛鴦陣裡站在最前面的藤牌手形象。丁泰(下圖右下)揮一杆狼牙棒,可以看做是鴛鴦陣裡最為關鍵的的狼筅手。因此時對戰已用不到狼筅,故丁泰改兵器為狼牙棒。

當戚家軍遇上錦衣衛,當雁翎刀對上戚家刀,這才是心中的冷兵器盛宴!

邊軍四人組

回過頭來,再說一下陸文昭丁白纓所用兵器。陸丁兄妹二人所用兵器即為戚家刀(與實際樣式略有不符)。結合第一部和第二部《繡春刀》中人物丁修、丁泰、丁翀、丁顯(靳一川),如果電影看的仔細的話,就會發現他們是四個師兄妹,師傅即為丁白纓,陸文昭為師伯,而丁修所用長刀當亦為戚家刀。

戚繼光《紀效新書》記載:“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閃而前,我兵已奪氣矣……唯此刀輕而且長可以兼用,以備臨身棄銃用此,況有殺手當鋒,故用長刀備之耳。”按此記載,此長刀當是來自倭刀制,實為戚家軍鳥銃手佩刀。(另似乎御林軍已採用過此刀,故又有名,為御林軍大刀。兩者似有衝突,戚家刀亦不見於文字,但此文仍採用戚家刀之名)

使用方法錄有程宗猷的刀譜《單刀法選》和戚繼光的《辛酉刀法》,招式包含單撩刀式,低看刀式,上弓刀式等單刀二十二式及續十二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