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錦衣衛都穿飛魚服配繡春刀?你可別被電視劇騙了

《錦衣之下》的熱播,錦衣衛的飛魚服也是帥到了一批人,人們就有了這樣一個問題:明朝所有的錦衣衛都穿飛魚服嗎?並不是所有錦衣衛都穿飛魚服,而且飛魚服也並不是只有錦衣衛才能穿著的。明朝服飾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服飾大朝代也是頗有講究的,那錦衣衛都穿什麼呢?飛魚服又是那些人可以穿著的呢?

明朝錦衣衛都穿飛魚服配繡春刀?你可別被電視劇騙了

帥到炸裂的飛魚服

飛魚服的前世:元朝質孫服

《錦衣之下》中錦衣衛的服飾我們可以看到是上衣下裳連結在一起,下裳的褶子是左右對稱的,而且中間有一面是光滑的。

由此我們可以判斷,是明代的一種服飾形制叫做曳撒,上衣上面繡上了“飛魚紋”所以叫做飛魚服。曳撒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服飾呢?

最早的曳撒是因為起源於元朝的蒙古族,也稱為質孫服,是蒙古族的軍服,遊牧民喜歡穿著質孫服去放牧。

但是元代的宮廷對質孫服的穿著有嚴格的規定:是宮廷宴會的禮服。成吉思汗時期,物質發展、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就提高了,但是當時人們參加宴會時缺少一種統一的服裝,這樣後來慢慢的就有了質孫宴。元柯九思《宮詞十五首》就有這樣的記載:”凡諸侯王及外番來朝,必賜宴以見之,國語謂之質孫宴。質孫,漢言一色,言其衣服皆一色也。”說的就是諸侯王和外藩的使者來朝的時候,必須要設宴會招待他們,叫做質孫宴。參加這個宴會的人必須統一穿同一顏色的質孫服,這個宴會將會持續三天,赴宴的人每天都會換一次衣服帽子,全場同色,這就是元朝盛行的質孫宴。

明朝錦衣衛都穿飛魚服配繡春刀?你可別被電視劇騙了

質孫服之所以有“上衣連下裳,衣服款式比較窄緊,下裳較短能看見靴子,腰間有很多的褶皺,從後面看上衣下裳像是連線在一起的。”這樣的款式也是有原因的。

蒙古族是遊牧民族,是馬背上的民族,無論是百姓還是貴族都擅長騎馬,像寬袍大衣並不適合他們進行騎馬放牧,這種曳撒衣袖比較貼身,下面比較短能看見靴子,就比較方便進行騎馬放牧。

元朝的質孫服也經過了質樸到華麗的演變。

元朝是蒙古族的統治,而蒙古族來自寒冷的北方草原,晝夜的溫差也比較大,所以質孫服一般會採用裘皮的面料,可以進行保暖。採用裘皮、毛織品也是因為蒙古族大多都是遊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所,更沒有類似於現在的服裝店、布料店,他們只能夠就地取材,採用動物的獸皮來進行製作衣服。

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後,嚴寒的氣候也不在,穿著毛織品、裘皮的質孫服就略顯厚重。加之定都之後的生產力提高,織金、織銀的技術也能夠滿足,還透過絲綢之路在波斯商人的手中購買到了剪絨製品。因此,人們就改用絲綢做面料,在上面放上寶石、金線、銀線等。禦寒的功效漸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彰顯地位的服飾了。

之所以叫飛魚服,是因為“飛魚紋 ”

到了明朝,皇帝恢復漢服的使用,並加以融合,就有了和蒙古族曳撒相融合的也曳撒形制。

元朝的服飾系統之中並沒有交領右衽、盤扣的概念。自朱元璋明朝建立了之後,繼承了元朝的質孫服,對曳撒進行了融合改良,但其服飾款式依然有質孫服的影子。發展到明朝後期,曳撒的衣長、袖長等方面也都有所更改,原本的窄袖也演變成為了琵琶袖,對下襬也進行了處理,多了一個“耳朵”樣式的突起,中間有馬面。朱元璋還制定其校尉服飾:“令校尉衣只孫,束帶,幞頭,靴鞋。只孫,一作質孫,本元制,蓋一色衣也。”。儘管朱元璋曾頒佈“詔復衣冠如唐制”之令,但是我們還能在古畫中看見,人們穿著曳撒行走在街上,甚至皇帝有時候還會穿著曳撒,在《明憲宗調禽圖》中我們就能看見穿曳撒的明憲宗和內侍。由此就可以說明,在皇帝眼中,已經融合了漢民族服飾特點的曳撒,已然成為了漢服。

明朝錦衣衛都穿飛魚服配繡春刀?你可別被電視劇騙了

而飛魚服恰恰是在這種曳撒的形制之上加上了“飛魚”的紋飾,所以叫做飛魚服。

“飛魚”這個詞語出自《山海經》:“其狀如豚而赤文,服之不雷,可以御兵。”。飛魚服上有四爪飛魚紋“飛魚類蟒,亦有二角”就是說是作蟒的形狀,加上魚鰭魚尾,做成一種魚類蟒,並不是真的飛魚。

永樂後曳撒的稱呼增多,根據明朝服飾的特點而來,窄袖也變為琵琶袖“飛魚”。

之所以明朝的錦衣衛中有穿著飛魚服的,也和皇帝的詔令有關,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十四中有記載:“今聖旨中,時有製造曳撒數,亦起於元。時貴臣,凡奉內召宴飲,必服此入禁中,以表隆重。今但充衛士帶服。亦不知其沿勝於元俗也。”。曳撒被作為衛士帶服。因曳撒方便穿著,所以皇帝的內侍也會穿著曳撒這種形制的衣服。

明朝錦衣衛都穿飛魚服配繡春刀?你可別被電視劇騙了

飛魚紋”和皇帝的袞服的紋飾類似,但又有所不同,作為皇帝的恩賜,再加上方便的穿著,就在曳撒上加上了飛魚紋,以彰顯皇帝的恩賜。

到了正德年間,飛魚服作為一種隆重的服飾,規定凡是武弁自參將、遊擊以上,都得穿飛魚服。隆慶年間,這種服飾也送及六部大臣及出鎮視師大帥等,有賞賜而服者。再到後來慢慢的就演變成了官服。錦衣衛也穿著。後來飛魚服就作為二品賜服,除了錦衣衛和大內太監之外,只有皇帝賞賜才能穿著。但是飛魚服並不單指曳撒這種飛魚服。“飛魚服”是個大名稱,凡是裝飾有飛魚紋樣的衣服都叫飛魚服,而紋樣包括這樣過肩式的、補子式的等等,衣服款式則各種都可以。

錦衣衛的服裝不止飛魚服

《錦衣之下》清一色的飛魚服,讓我們誤以為所有的錦衣衛都穿飛魚服。

並不是這樣只有錦衣衛堂上官和皇帝專門賞賜的才可以穿著,除了飛魚服還有蟒服和鬥牛服。而其他的錦衣衛,就算有儀仗任務,也只能穿“紅紵絲紗羅衣”、“青綠錦繡服”一類的衣服,不允許穿飛魚服。羅衣就是指輕軟絲織品製成的衣服,而繡服就是用綵線刺繡的衣服,雖然和普通的衣服比起來珍貴許多,但是在飛魚服、蟒袍、鬥牛服面前就不值一提了。

蟒袍是一品賜服,比飛魚服還高上一個等級。

同樣與皇帝的袞服相似。《明史·輿服志》記載:“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繡蟒於左右,系以鸞帶。……次則飛魚……。”雖然說蟒服是一種賜服,但是在皇帝左右陪同的宦官在等級上就比別的宦官高,衣服自然也要符合皇帝的身份。錦衣衛也是屬於皇帝的,為皇帝辦事,自然也是要獲得殊榮的,因此蟒袍除了是宦官能穿,錦衣衛自然也是能穿的。穿蟒袍的時候要戴上玉帶,除此之外,婦女有受封誥命的也是可以穿蟒服的,男女式蟒服也沒有很大的差別。能穿上蟒袍那可是極大的殊榮,明朝就有人把穿上蟒袍作為自己一生的志向,所以到了明朝末年就有人專門把飛魚服穿成蟒袍的樣子,也是無可厚非了。

明朝錦衣衛都穿飛魚服配繡春刀?你可別被電視劇騙了

鬥牛服和飛魚服、蟒袍都是類似的。

鬥牛的補子是蟒的頭,牛的角,頭上的兩個角向下彎曲像牛角一樣,因此被稱為鬥牛服。一般來說只有立了大功的人,皇帝才會賞賜,就像錦衣衛的高階官員,為皇帝立了大功,皇帝才會考慮賜鬥牛服,要是隻是一般的獲得皇帝喜愛,也就賜飛魚服了。清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二有記載:“ 明朝翰林官,五品多借三品服色,講官破格有賜鬥牛服者。說的就是也有講官被賜鬥牛服的例子,這也就是破格賞賜的了。

明朝錦衣衛都穿飛魚服配繡春刀?你可別被電視劇騙了

所以,錦衣衛不都是穿著飛魚服。

級別高的就有獲得飛魚服、蟒服、鬥牛服的可能與殊榮,但是級別低的也就只能穿羅衣和繡服了。

從錦衣衛的服飾體現的不只是美觀,還是明朝的審美觀的體現

明代的經濟繁榮,導致很多人都去從商,商品的經濟發展,帶動了明朝手工業的發展,為服飾的華麗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明代漢服作為中國漢服最輝煌的一個時代,不僅繼承了唐朝的服飾之美,還在上面有所創新。既有傳統之美又有創新之美,更有華麗之美。到了明朝後期,人們為了追求這種服飾之美,人們會把飛魚服穿的極像蟒袍,因為《林邑國記》中記載記載:“飛魚身圓,長丈餘,羽重沓,翼如胡蟬。”如此很多人因為對於蟒不熟悉,會誤認為是龍。雖然很像但是在製作工藝上也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由於服飾彰顯著等級,所以人們對於服飾上的做工、用料的要求也都很高。

飛魚服由雲錦中的妝花羅、妝花紗、妝花絹製成。雲錦因其色澤光麗燦爛,美如天上雲霞而得名,其用料考究,織造精細、圖案精美、錦紋絢麗、格調高雅被譽為“錦中之冠”,代表了中國絲織工藝的最高成就。

飛魚服用雲錦的料子,妝花的工藝,也是有他的審美在的。

雲錦是封建社會等級的象徵,因為使用雲錦的大多是皇室子弟和高官貴族,那麼為了體現皇帝的重視,飛魚服就會使用這種極好的布料。還有就是雲錦的紋樣圖案,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吉祥的代表,符合這種吉祥的思想“權、福、祿、壽、喜、財”,表達了人們祈求幸福與熱情嚮往。在古代錦已經算的上是最好的用料了,而妝花又是雲錦之中製作最為複雜的工藝。

妝花紋飾大多都是選取有吉祥如意之意的花卉、走獸。祥雲、翎毛、八寶等,有以紅色、藍色、黃色、白色、黑色、綠色、紫色為基礎色,用暈色法來進行顏色上的配色融合,色彩鮮豔又不失協調。這些配色和工藝不僅放到現在很難做出來,而且妝花的各種工藝都已經失傳,流傳下來的之後妝花緞一種,現在的人們所喜愛的妝花也都是“仿妝花”。

明朝錦衣衛都穿飛魚服配繡春刀?你可別被電視劇騙了

明代的服飾作為漢服的一個里程碑,他在服飾之美上更是象徵了一個時代的審美,更是對後世的服飾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它的華麗之美是歷史上很多朝代都無法追趕上的,明代紡織業的流行,使得鍛織物已經取代了錦的地位,成為最高階的一種。明代鍛織物質地優雅,布料柔光滑,是最富麗的高階衣料。我們所看到的“飛魚紋”是中國傳統的含有寓意的紋樣之一。在中國傳統的服飾之中,無論朝代如何更迭變化,傳統的紋飾是經久不衰的。飛魚服採用了傳統的紋飾,又在蒙古的曳撒上面加以改良,寬袍大袖更顯得富貴,而像飛魚服這種衣服,也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做了袖型的更改,在布料做工上面更加的考究。

不同朝代的服飾融合,明朝獨特的經濟發展,融合成了明朝人獨特的審美觀念。

後記:一種服飾的出現,自然是有他的原因在的,無論是順應潮流,還是順應人們的審美。就像飛魚服一樣,他並不是橫空出世的,他也經過了朝代的更迭,經過了人們審美的檢驗,才會在明朝這個對審美要求極高的朝代大放異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