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男孩每天都是閱讀,很少出門玩,對孩子是不是太狠了?

四歲男孩每天都是閱讀,很少出門玩,對孩子是不是太狠了?

文/蘭媽談育兒

前段時間,有位媽媽留言求助“四歲男孩每天都是閱讀,很少出門玩,對孩子是不是太狠了?”,這種情況在孩子的教育裡普遍的常見,很多家長都表示“陪孩子學習一場就像是剛剛經歷了戰場”。

也有朋友表示“家有4歲男孩,

讀了2000多本繪本,做了5000多道各種智力題,認識700多個漢字,熟練掌握20以內加減法,每天一早去上幼兒園,回來複習3個字,新學3個字,9點開始背誦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9點半開始讀繪本,10點半睡覺,

打算5歲開始加上英語,這樣是不是太殘忍了。

四歲男孩每天都是閱讀,很少出門玩,對孩子是不是太狠了?

那麼,給孩子安排滿滿的學習任務會不會太狠呢?我們先來看看身邊朋友教育經歷

朋友的兒子,今年14歲、正是上初二的衝刺時間,當別人都忙裡忙外為孩子安排輔導班、監督上網課、寫作業時,朋友卻在操心孩子宅家只悶頭讀書、只學習的社交缺乏。

對此,每逢節假日的時候朋友都想起辦法鼓勵孩子出門活動、與人社交,但孩子卻總彆彆扭扭地喊不動、也拉不動,可能很多人覺得朋友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這輩子才可以養有如此愛學習、又省事的孩子,但事實並非看到的那麼簡單,這是因為缺乏社交孩子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學習的態度。

四歲男孩每天都是閱讀,很少出門玩,對孩子是不是太狠了?

孩子小的時候朋友也曾認為“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重中之重,每天都給孩子安排大量的學習內容,其中有輔導課程、英語繪畫、還有各類課外閱讀,每天狹擠的時間讓孩子根本就沒有多餘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儘管現在的他學習成績很好、但很少外出與人社交的缺乏,讓朋友這個兒子人緣一直不太好,每天都是孤身一人、就連情商的體現也特別低。

四歲男孩每天都是閱讀,很少出門玩,對孩子是不是太狠了?

有一次,朋友有事忙不過來、便叫了一個親戚幫忙照顧兒子,結果男孩情商非常低地當親戚面說“我一個人挺好的”,晚上吃飯的時候還沒有過腦地說“飯做得好難吃”,儘管童言無忌值得被理解、原諒,但是對於一個初中生來說可不算是童言無忌、而是遇事的情商高低了,一個孩子學習成績再好、也抵不過情商高給人留下的好感。

四歲男孩每天都是閱讀,很少出門玩,對孩子是不是太狠了?

生活的本質就是看不見、和看得見的瞬息萬變,對於一個四歲孩子來說,正是對世界一切充滿好奇心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他們不該只是埋頭讀書、這也不符合孩子的成長特性,每天讓孩子讀繪本、玩數字遊戲、英語閱讀,這是非常不錯的學習習慣培養,但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過重負荷地讓孩子的世界只有“學習”二字。

重要的是如果孩子每天都是繪本閱讀、英語閱讀、數學遊戲,很少出門玩,時間長了很容易給孩子帶來以下幾種影響:

1、缺乏社交

“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孩子,看上去很上進、但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社交可能就比較尷尬了,比如像上文朋友的兒子,他可能不是不會說話、而是缺乏社交而已,平時只和書本為伍缺少了溝通和語言訓練,以至於說話的時候沒有顧及、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但說話也是一門技巧、不能拿讀課本的那一套去與人交流。

四歲男孩每天都是閱讀,很少出門玩,對孩子是不是太狠了?

2、承受力差

過度學習的孩子,實際上有的時候承受能力還沒有貪玩的孩子皮實,這也是對自己不夠自信的典型表現,因為過度在乎學習、平時對結果的回饋也看得比較重,而貪玩的孩子每天都遊走在批評、監督和指正裡,他們看待事情的負面結果往往都已經習慣了,學習實際上在於態度不在於苦讀。

四歲男孩每天都是閱讀,很少出門玩,對孩子是不是太狠了?

如果我們認真觀察學習好的學霸、你會發現這些孩子都特別會利用時間,他們會利用課上的複習階段把作業完成、利用課下的休息時間把等會要上的課程自主學習一遍,利用好課堂的黃金時間比徹夜苦讀的態度要更有價值、成效。

3、性格孤單

一心只讀書的孩子、平時很少有社交和娛樂的機會,長久的獨孤身影也很容易就養成了孤單的性格,他們不喜歡與人交流、也不喜歡往人群裡扎堆,甚至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也是愛搭不理,這種性格知道的人是“太孤單了,不會聊天”,不知道的會以為性格怪癖、太高傲了。

四歲男孩每天都是閱讀,很少出門玩,對孩子是不是太狠了?

另外,很多學習好的孩子也很容易遭到其他同學的嫉妒、老師的保護,在環境裡優等生和差等生就形成了一道屏障,若優等生學會去接納差等生、在感受更多快樂和童真的時候,也能透過引導差等生優秀裡增加自我存在感。

孩子成長、包括學習都需要合適的溫火去慢慢熬製,不可心急、也不可攀比,透過勞逸結合、尊重和理解去靜待花開,也相信孩子的優秀會一點一滴逐漸開展。

四歲男孩每天都是閱讀,很少出門玩,對孩子是不是太狠了?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例項,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