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裹腳疼痛難忍,哥哥:不裹了,沒人娶我養!後用一生履行承諾

在日本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中,一場戰亂讓清太和妹妹節子失去了父母,年僅14歲的清太帶著4歲的妹妹四處逃跑,躲避空襲。領到的救濟糧吃完後,為了給生病的妹妹補充營養,清太只能去偷食物,但妹妹還是沒能救過來,清太最終也死於炮火。

妹妹裹腳疼痛難忍,哥哥:不裹了,沒人娶我養!後用一生履行承諾

兄妹兩人弱小的身軀沒能扭轉無情的戰爭,但清太用自己單薄的肩膀撐起了照顧妹妹的責任,讓我們在陰霾中看到了光亮。哥哥對妹妹的愛護,就像一種與生俱來的責任感,總是不忍心看她難過,總想能一輩子在她的身後守護她成長。民國時期,也有一位哥哥對自己的妹妹寵愛了一生,至今仍被傳為佳話。

這個“民國好哥哥”名叫張君勵,而他用了一生時間守護自己的妹妹張幼儀。1887年,張君勵出生於江蘇寶安(今上海寶安),他早年從日本留學回來,接觸過不同於封建社會的新文化,思想非常開明。張家是當時的權勢大家,家裡共有兒女12人,張君勵排行老二,他小就懂得照顧弟弟妹妹,尤其疼愛小他13歲的張幼儀。

妹妹裹腳疼痛難忍,哥哥:不裹了,沒人娶我養!後用一生履行承諾

張幼儀出生於1900年,在她長到3歲時,母親要為她纏足。纏足是個流傳已久的陋習,起源於唐宋時期,詩人蘇軾就曾在詩中寫:“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張幼儀生活的那個年代裡,依舊認為大家閨秀都要有一雙好看的小足。

據張幼儀回憶,母親為她纏足的過程中,她的腳每天都裹在被血水浸溼的紗布中,她疼痛到以為自己會死掉。但在張幼儀纏足的第四天,張君勵出現了,他聽到妹妹每天聲嘶力竭的哭喊聲,再也忍不住了。

妹妹裹腳疼痛難忍,哥哥:不裹了,沒人娶我養!後用一生履行承諾

他讓母親為妹妹拆掉裹腳的布條,卻遭到母親的質問:“我若一時心軟,她日後嫁不出去怎麼辦?”那時的張君勵只有十六七歲,但他看著母親堅定地說,妹妹嫁不出去我就養她一輩子。在他的堅持下,張幼儀成為一眾姐妹中唯一的一雙天足。

1914年,四張嘉璈認識了在杭州一中唸書的徐志摩,他心中覺得這個男子很有才華,於是把他推薦父親,讓父親為張幼儀定親。張幼儀自小接受的是傳統教育,認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理所應當,對父親的安排沒有提出反對。

妹妹裹腳疼痛難忍,哥哥:不裹了,沒人娶我養!後用一生履行承諾

而徐志摩的父母得知張家的意圖後,也很高興,張家是大戶,和他們結親對雙方都有益。但對這樁婚姻,有兩個人不同意,一個是張君勵,一個是徐志摩。張君勵認為徐志摩太過於文人情懷,不適合自己的妹妹,徐志摩則是對包辦婚姻反感至極,又覺得張幼儀是個“土包子”。

但最後還沒能反抗父母的決定,1915年,徐志摩與張幼儀結婚,他們感情就如張君勵所預言的一樣,沒有幸福可言。張幼儀為徐志摩生下孩子後,他拋棄母子二人,獨自出走國外留學。張君勵得知這一訊息十分氣憤,馬上寫信給徐志摩讓他將張幼儀母子接去同住。

妹妹裹腳疼痛難忍,哥哥:不裹了,沒人娶我養!後用一生履行承諾

張幼儀剛被接到國外時,以為自己等到了希望,卻不想她等來的是一紙離婚協議書。當時的她已經身懷六甲,於是絕望地向二哥哭訴,張君勵聽完妹妹的遭遇平靜地勸她離了婚,然後將張幼儀接到德國,陪伴她生產。

為了讓張幼儀從婚姻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張君勵鼓勵她學習新式教育,並把她引薦到裴斯塔洛奇學院,畢業後,張幼儀在女子銀行當了副總裁,可以說她的一生都被哥哥改變了。

妹妹裹腳疼痛難忍,哥哥:不裹了,沒人娶我養!後用一生履行承諾

1953年,張幼儀遇到真命天子蘇紀之,兩人一見如故很快走到了一起,蘇紀之是個醫生,為人性格溫和,對張幼儀十分體貼。後來,在哥哥張君勵的祝福下,兩人步入婚姻的殿堂,生活美滿幸福。

張君勵一生活得智慧又豁達,但一直到1983年去世,他心中最為掛念的仍舊是那個疼愛的妹妹張幼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