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類臉譜:錢幣上的北洋群雄,見證袁世凱被埋沒的影響力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一百三十六):誰人不識袁大頭。

在北洋王朝歷史上,最負盛名的錢幣莫過於“袁大頭”,這種在北洋三年鑄造的錢幣,見證了袁世凱一生的輝煌與榮耀,此時的袁世凱已經成為北洋王朝的正式總統,老邁但倔強的側像登上了這種銀幣的一面,這在歷史上也是頭一回。直至清廷遜位,一般民眾絕對是見不到王朝掌舵人的真容,現在出現在日常使用的錢幣上,大總統袁世凱對於民眾可以如此常見,也屬於開天闢地的創新,但是因為這個袁世凱的這個頭像確實顯得頭大了一點,也就難怪會被稱為“袁大頭”。

歷史的另類臉譜:錢幣上的北洋群雄,見證袁世凱被埋沒的影響力

但是這種銀幣的做工與成份絕對堪稱上乘,七錢二分的重量,純銀就超過六錢,而且規格統一,做工精良,很快積累了巨大的聲譽,直到北洋王朝傾覆,“袁大頭”一共鑄造了超過十一億枚,遠遠壓倒北洋時期任何一種錢幣,但是在“袁大頭”堅挺的背後,更是袁世凱廟堂籌碼和威望雄厚的體現。在袁世凱死後,“袁大頭”這種銀元並未因此而遁出視線,而是仍被繼續鑄造,因為各地軍閥無法造出信譽更好的錢幣作為替代品。

歷史的另類臉譜:錢幣上的北洋群雄,見證袁世凱被埋沒的影響力

其後,雖然北洋歷任掌舵人都會以其形象鑄造錢幣或者是紀念幣,像袁世凱的繼任者黎元洪形象的銀元,黎元洪那張熟悉的“八字鬍”面龐出現在錢幣上,也顯得做工過於草率,與北洋新任掌舵人的身份相比略顯寒酸,而且相貌與本尊相比也不是很相像,給人一種落魄小地主的侷促感,這也似乎印證了黎元洪在北洋廟堂之上的拘束,實際地位只是一個傀儡的角色。作為袁世凱時期的“徐相國”,徐世昌頭像的銀元也頗具價值,給人一種運籌帷幄的端正感,至於馮國璋、曹錕等人頭像的銀元也多有鑄造,但是流通與影響力上無法與“袁大頭”相提並論。

歷史的另類臉譜:錢幣上的北洋群雄,見證袁世凱被埋沒的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還有張作霖頭像的銀元,作為北洋王朝最後一任掌舵人,張作霖與其他掌舵人的名號可不一樣,他自封為陸海軍大元帥,而不是已經被玩壞了的北洋大總統。當然張作霖在自知之明面前還是將這種銀幣作為紀念幣發行,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只是天下軍閥中軍事實力最強大的,而絕對比不上袁世凱那樣一代雄主的影響力和威望,所以自己的頭像出現在紀念幣上也更為低調與貼切。

歷史的另類臉譜:錢幣上的北洋群雄,見證袁世凱被埋沒的影響力

最後,想說的是在北洋時期出現的這些錢幣,雖說其上的頭像無不是顯赫一時的北洋大佬,但是衡量一種錢幣是否在北洋時期取得成功,更應該看它是否超越了廟堂的藩籬,流通的空間與時間都是衡量的標準,這也是錢幣上頭像人物的影響力與威望的體現,所以說當“袁大頭”可以縱橫北洋十七年而不輟,流通天下南北而不拒,這也何嘗不說明了袁世凱本人被埋沒的巨大的廟堂影響力。

相關文章